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背景:大型制造裝備, 需要分批發貨, 客戶現場安裝(安裝過程持續大于15天)
問題描述:用戶反饋了一個問題,基本邏輯是,如果在智能制系統勾選【是否更新發貨】信息,如果勾選了, 系統會自動更新CRM系統, 現場安裝服務團隊自動接收到相應信息。
對于不是很清楚主計劃調配的物流文員來說,這個信息很難維護及時和準確。就會對業務運行帶來偏差,當然這會也影響《訂單執行看板》的準確性。
本文觀點:我今天重點想講一下,ERP系統,MIS系統,軟件設計思維的局限性。這種設計思維讓很多的ERP實施顧問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我想說的是,要打破這種思維,這種思維在修信息化的主線業務流時非常高效,遵循一種非常嚴謹的邏輯,然而在修小路的時候, 如果為了實現這種嚴謹邏輯,就要付出較高的成本,用戶用起來會覺得很麻煩,有時候會出現棄用,用戶會說:“我用Excel管理,要比這個簡單有效的多....”。
畫外音:你是否也遇到過這個困惑?
先簡要描述下這個思維模式,我們知道類似像SAP,Oracle EBS,基本都是通過后臺管理端根據業務需求,通過配置來實現相應的業務管理需求。譬如SAP,通過事務碼spro,進行各模塊業務的配置。主數據帶有非常多的屬性, 不同的屬性會實現相應不同的業務。即如果要實現A業務, 那么需要配置B, 如果配置了B,那么就會實現A業務。
為什么說到了修小路的時候, 這個規則不適用了呢?其實對于越高級(Hign Level)的業務,抽象的層級越高,即規律性越強, 而到了業務落地執行端,可變因素會變多,變得沒有那么嚴謹的邏輯,而這往往才是真實的世界。舉個例子, 物流計劃今天下午兩點發車,結果因為堵車、雨雪或霧霾結果延遲了...計劃明天下午完成計劃,結果有個員工緊急狀況請假了...當然實際業務的變數遠遠比這兩個例子來的多。
你會說這些只是特殊情況,不會經常發生。沒錯!點就在這兒。我們不能為了這5%,讓用戶去維護數據。除非這個的業務價值大到必須要維護。我們其實要接受在允許范圍的的容差。選擇合適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適度的放棄。這是觀點之一。譬如我們在《車間報工》的時候,采用的就是這個思路。 我們不需要精確的讓工人來報工,只需要預估完成總工時的25%, 50%,75% 過程制造進度相對準確就可以,100%是要準確的,也容易做準確。
觀點之二,所有事件的發生,其實是按照概率在運作的,而且概率是會事件隨著發生而改變。根據貝葉斯定理,先驗概率-新信息-貝葉斯定理-后驗概率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通過對事件的積累,我們可以越來越接近與真相,隨著時間積累,我們會獲得一個近似正態分布的數據模型,這樣,通過假設檢驗, 我們通過對數據的運算的接近真相,做出正確選擇的幾率就會很大,系統就會越來越懂業務。這個是機器學習算法的應用。這塊還在學習中, 我相信這是解決小路問題的方案,也是趨勢。
針對上邊的問題,以及類似的細化的業務分支場景,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觀點一:合適的成本,收益最大, 第二步由計算機完成這個學習的過程, 從而進一步簡化,甚至替代用戶的操作!
備注:ERP核心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二、體現精益生產、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體現事先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分析的思想。
ERP應用成功的標志是:
一、系統運行集成化,軟件的運作跨越多個部門;
二、業務流程合理化,各級業務部門根據完全優化后的流程重新構建;
三、績效監控動態化,績效系統能即時反饋以便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四、管理改善持續化,企業建立一個可以不斷自我評價和不斷改善管理的機制。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