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期內容當中小編將會給大家帶來有關如何進行Oracle 11g中的Native PL/SQL代碼編譯,文章內容豐富且以專業的角度為大家分析和敘述,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獲。
Oracle環境中,PL/SQL是我們進行業務邏輯實現的最佳手段,同時也是和Oracle數據庫本身結合的最好的語言。使用好PL/SQL本身功能,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我們從最開始學習計算機和編程開始,就接觸到一個概念叫做“二進制程序碼”。計算機可以直接進行二進制代碼的執行,就目前而言,二進制是計算機執行速度最快的一種形式。其他的高級語言,如C、C++,都是通過編譯Compile和連接Link過程,轉化為二進制程序。
二進制程序的特點是執行速度快。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針對一種物理機器類型(如CPU架構)、一種操作系統,二進制執行程序的格式定義都是不同的。所以,針對每一種操作系統和物理平臺,理論上我們都需要進行一遍Compile和Link過程,形成獨特的可執行程序。
中立語言,或者稱為中間語言的出現,結束了這樣的局面。這種代表性就是Java和諸多的腳本語言,借助一個“平臺相關”的虛擬機軟件,我們可以讓相同的代碼在不同平臺上運行。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次編譯,多處執行”。
默認情況下,PL/SQL代碼就是這樣的中間語言,也可以稱為解釋語言。在不同的平臺上,相同的代碼在運行。相對于Native代碼而言,解析代碼的性能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將代碼Native本地化,是人們經常提到的一種程序優化手段。
1、PL/SQL語句Native化
PL/SQL語句的Native化,是從Oracle9i引入的。最開始進行native的初衷就是性能,通常native的PL/SQL代碼要比解釋形式(interpreted form)執行速度快。早期的native化是比較費力氣的,需要我們提供出本地的編譯器地址。
PL/SQL語句的native過程需要我們安裝額外的C編譯器,這個在一些生產環境下,還是有安全方面的顧慮的。
在9i和10g時代,數據庫中包括一個參數名為plsql_native_library_dir,用于指定本地的編譯器目錄位置。在11g中,這個參數被取消,進行代碼native的過程也變得比較簡單起來。
在11g中,Oracle是不需要服務器上額外安裝C編譯器的。Oracle會直接將需要native化的PL/SQL代碼轉化到服務器上的shared library(DDL)。由此,進行PL/SQL的本地編譯就變得很簡單,只需要一個開關設備。這個就是Oracle參數plsql_code_type。
在使用native PL/SQL的時候,我們一定注意使用內存對象的不同。Native PL/SQL代碼對應的機器碼(machine code)在被調入數據庫catalog之前,是與PGA內存進行映射。而解釋代碼(interpreted form code)則是和SGA進行對應。所以,在使用native code的時候,對SGA的消耗是減少的趨勢。
2、開關參數plsql_code_type
從Oracle 11g開始,我們可以使用plsql_code_type來控制編譯器選擇開關。我們選擇Oracle11g進行實驗。
SQL> select * from v$version;
BANNER
--------------------------------------------------------------------------------
Oracle Database 11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1.2.0.3.0 - Production
PL/SQL Release 11.2.0.3.0 - Production
CORE 11.2.0.3.0 Production
TNS for Linux: Version 11.2.0.3.0 - Production
NLSRTL Version 11.2.0.3.0 – Production
相關參數
SQL> show parameter plsql_code
NAME TYPE VALUE
------------------------------------ ----------- ------------------------------
plsql_code_type string INTERPRETED
默認情況下,Oracle是選擇解釋代碼的形式進行編譯的。通過視圖user/all/dba_plsql_object_settings,我們是可以看到對應存儲代碼對象使用的編譯形式的。
首先,我們使用默認方式進行存儲過程編譯。
SQL>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_RECE_CALL_TEST is
2 i number;
3 c number;
4 begin
5 for i in 1..100 loop
6 select count(*) into c from emp;
7 dbms_output.put_line(to_char(c));
8 end loop;
9 end P_RECE_CALL_TEST;
10 /
Procedure created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P_RECE_CALL_TEST INTERPRETED
代碼對象的plsql_code_type列顯示了對象的編譯形式。我們對于單獨的存儲過程,可以不通過參數修改,而是在compile過程中,直接指定編譯方式。這樣也是可以將代碼編譯為native方式。
SQL> alter procedure p_rece_call_test compile plsql_code_type=native;
Procedure altered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P_RECE_CALL_TEST NATIVE
配置參數plsql_code_type比較簡單,目前版本Oracle支持Interpreted和Native兩個選項值。默認取值為Interpreted,表示將程序代碼編譯為解析形式。另一個就是Native,表示編譯為本地代碼。我們可以在session level進行靈活的配置。
SQL> alter session set plsql_code_type='native';
Session altered
SQL> alter procedure p_rece_call_test compile;
Procedure altered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P_RECE_CALL_TEST NATIVE
重新登錄之后,可以將其編譯回解釋狀態。
SQL> conn scott/tiger@ora11g;
Connected to Oracle Database 11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1.2.0.3.0
Connected as scott
SQL> alter procedure p_rece_call_test compile;
Procedure altered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P_RECE_CALL_TEST INTERPRETED
3、性能對比
PL/SQL本地化代碼最大的好處和優勢就在于性能。特別是11g版本下,本地Native的優勢更加明顯。
我們選擇一個比較消耗資源的函數——斐波納妾數列計算第n項,采用遞歸的結構進行計算。
SQL>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ib(n number)
2 return number
3 is
4 begin
5 if (n<=2) then
6 return n;
7 else
8 return fib(n-1)+fib(n-2);
9 end if;
10 end;
11 /
Function created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FIB INTERPRETED
執行實驗前,清理shared_pool和buffer_cache。
SQL> alter system flush shared_pool;
System altered.
SQL> alter system flush buffer_cache;
System altered.
SQL> set timing on;
SQL> set serveroutput on;
SQL> declare
2 n number;
3 begin
4 n := fib(40);
5 dbms_output.put_line('Result is : '||n);
6 end;
7 /
Result is : 165580141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Executed in 43.547 seconds
N=40時候,PL/SQL解釋形式代碼執行時間43.55s計算出結果。下面我們看看Native化之后的情況。
SQL> alter function fib compile plsql_code_type=native;
Function altered
Executed in 0.219 seconds
SQL> select name, plsql_code_type from user_plsql_object_settings;
NAME PLSQL_CODE_TYPE
------------------------------ --------------------
FIB NATIVE
Executed in 0.078 seconds
第二次執行相同計算任務。
SQL> alter system flush shared_pool;
System altered.
SQL> alter system flush buffer_cache;
System altered.
SQL> set timing on;
SQL> set serveroutput on;
SQL> declare
2 n number;
3 begin
4 n := fib(40);
5 dbms_output.put_line('Result is : '||n);
6 end;
7 /
Result is : 165580141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Executed in 25.734 seconds
第二次native執行情況,看出為25.73s完成計算。性能提升接近一半!
4、結論
我們在編寫pl/sql代碼的時候,性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方式。Native程序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不過應該看到,Native化程序是有條件的。Native PL/SQL節省的時間成本在PL/SQL引擎的層面,而SQL語句引擎方面不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所以,如果我們的代碼中以流程、計算和循環判斷為主體,SQL語句相對較少,那么使用Native化是比較“劃算”的。反之,如果主要都是在進行SQL語句計算操作,即使我們將代碼Native化,獲取到的優勢也比較少。
另一方面,Native化的程序在遷移、升級的時候,也許會有很多額外的問題和關注點。也是我們需要注意慎用的方面。
上述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如何進行Oracle 11g中的Native PL/SQL代碼編譯了,如果剛好有類似的疑惑,不妨參照上述分析進行理解。如果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