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act服務端渲染的示例分析,具有一定借鑒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前言
為什么需要服務端渲染?什么情況下進行服務端渲染?筆者認為,當我們要求渲染時間盡量快、頁面響應速度快時(優點),才會采用服務器渲染,并且應該“按需”對頁面進行渲染 ——“首次加載/首屏”。即服務端渲染的優勢在于:由中間層( node端 )為客戶端請求初始數據、并由node渲染頁面。那客戶端渲染和服務端渲染有什么差別?服務端渲染究竟快在哪里呢?
二、原因與思路
客戶端渲染路線:1. 請求一個html -> 2. 服務端返回一個html -> 3. 瀏覽器下載html里面的js/css文件 -> 4. 等待js文件下載完成 -> 5. 等待js加載并初始化完成 -> 6. js代碼終于可以運行,由js代碼向后端請求數據( ajax/fetch ) -> 7. 等待后端數據返回 -> 8. react-dom( 客戶端 )從無到完整地,把數據渲染為響應頁面
服務端渲染路線:2. 請求一個html -> 2. 服務端請求數據( 內網請求快 ) -> 3. 服務器初始渲染(服務端性能好,較快) -> 4. 服務端返回已經有正確內容的頁面 -> 5. 客戶端請求js/css文件 -> 6. 等待js文件下載完成 -> 7. 等待js加載并初始化完成 -> 8. react-dom( 客戶端 )把剩下一部分渲染完成( 內容小,渲染快 )
說明:對同一個組件,服務端渲染“可視的”一部分( render/componentWillMount部分代碼 ),為確保組件有完善的生命周期及事件處理,客戶端需要再次渲染。即:服務端渲染,實際上也是需要客戶端進行 再次地、但開銷很小的二次渲染。
時間耗時比較:
1. 數據請求:由服務端請求數據而不是客戶端請求數據,這是“快”的一個主要原因。服務端在內網進行請求,數據響應速度快。客戶端在不同網絡環境進行數據請求,且外網http請求開銷大,導致時間差(主要原因)。
2. 步驟:服務端是先請求數據然后渲染“可視”部分,而客戶端是等待js代碼下載、加載完成再請求數據、渲染。即:服務端渲染不用等待js代碼下載完成再請求數據,并會返回一個已經有內容的頁面。
3. 渲染性能:服務端性能比客戶端高,渲染速度快( 猜測,該項數據不詳 )。
4. 渲染內容:服務端渲染會把”可視“部分先渲染,然后交給客戶端再作部分渲染。而客戶端渲染,則是從無到有,需要經歷完整的渲染步驟。
三、注意事項與問題
0. 項目依賴什么?答:node端:express、react-dom/server、webpack。前端:React、mobx(一個更好的redux)、React-router、webpack
1. 前端/node端共用那部分代碼?答:node端/前端有各自的入口文件,server.js/client.js,通過react-router的路由配置文件routes.js作中間層
// routes.js module.exports = ( <Route path="/" component={ IComponent } > <Route path="/todo" component={ AComponent }> </Route> </Route> )
2. 代碼是由前后端共享,那如何分平臺地操作不同代碼?答:通過webpack。對共享代碼,進行不同平臺的,webpack(babel)編譯,通過在webpack.config.js中加入
// webpack.client.config.js plugins: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__isServer__': false, '__isClient__': true }) ] // webpack.server.config.js plugins: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__isServer__': true, '__isClient__': false }) ] // xxx.js if( __isServer__ ) { ... }else { ... }
4. 組件的生命周期是如何的呢?答:componentWillMount( node端 ) -> render( node端 ) -> 客戶端生命周期和以前一樣
5. 拉取數據后如何處理呢?答:先在node端根據數據渲染好,再把數據隨頁面返回至前端,再由React根據數據進行渲染校對( 若前后端渲染結果不一致將報錯 )。應該在componentWillMount讓組件進行本地的數據同步
// 組件.js componentWillMount() { if( __isClient__ ) { this.todoStore.todos = window.initTodos; } } // node端返回 ` <!doctype html> <html lang="utf-8"> <head> <script> window.initTodo = ${...}</script> </head> <body> ... </body> <script src="/static/vendor.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lient.bundle.js"></script>
6. 前端/node端“入口文件”通過webpack構建有什么不同?答:前端是為了解析JSX與es6代碼(包括mobx的es6 decorator),node端除了以上,還需要加入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是為了在node良好地運行es7 async / awatit
7. 如何保證node端能夠先請求數據然后再渲染?答:es7的async / await語法
8. 前端的react-router路由與node端路由如何配合?node如何知道該路由是渲染哪個數據呢?答:前端是以前的react-router配置,node端是react-router的match/RouterContext// 共享文件routes.js
const routes = ( <Route path="/" component={ IComponent } > <Route path="/todo" component={ AComponent }> </Route> </Route> ) // 前端入口文件client.js render( <Router routes={ routes } history={ browserHistory } />, ele ) // node端入口文件server.js let app = express(); app.get('/todo', (req, res) => { match({ routes: routes, location: req.url }, async (err, redirect, props) => { // match會幫我們找到要渲染的組件鏈,注:上面一行使用了async語法,因此可以在render之前使用await運行拉取數據的代碼 let html = renderToString(<RouterContext {...props} />) res.send( indexPage(html) ) } }) // node端返回 let indexPage = (html)=>{ return ` <!doctype html> <html lang="utf-8"> <head> <script> </script> </head> <body> <section id="hzpapp" >${html}</section> </body> <script src="/static/vendor.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lient.bundle.js"></script> </html> }
9. client.js中是否還能繼續使用webpack的require.ensure ? 答:可以。但閃白明顯,且node端返回html后會有報錯,在加載腳本后該錯誤能忽略。
10. 若我使用的是mobx,該如何實例化store ? 答:每一個node請求,都應該返回一個新的獨立的store實例,而不是每個node請求共用一個store實例(筆者易犯)。
感謝你能夠認真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小編分享的“React服務端渲染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億速云,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更多相關知識等著你來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