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Go中import導入包和變量初始化的方法”文章的知識點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內容詳細,步驟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Go中import導入包和變量初始化的方法”文章吧。
import用于導入包:
import ( "fmt" "net/http" "mypkg" )
編譯器會根據上面指定的相對路徑去搜索包然后導入,這個相對路徑是從GOROOT或GOPATH(workspace)下的src下開始搜索的。
假如go的安裝目錄為/usr/local/go
,也就是說GOROOT=/usr/local/go
,而GOPATH環境變量GOPATH=~/mycode:~/mylib
,那么要搜索net/http
包的時候,將按照如下順序進行搜索:
/usr/local/go/srcnet/http ~/mycode/src/net/http ~/mylib/src/net/http
以下是go install
搜索不到mypkg包時的一個報錯信息:
can't load package: package mypkg: cannot find package "mypkg" in any of: /usr/lib/go-1.6/src/mypkg (from $GOROOT) /golang/src/mypkg (from $GOPATH)
也就是說,go總是先從GOROOT
出先搜索,再從GOPATH
列出的路徑順序中搜索,只要一搜索到合適的包就理解停止。當搜索完了仍搜索不到包時,將報錯。
包導入后,就可以使用這個包中的屬性。使用包名.屬性
的方式即可。例如,調用fmt包中的Println函數fmt.Println
。
首先從main包開始,如果main包中有import語句,則會導入這些包,如果要導入的這些包又有要導入的包,則繼續先導入所依賴的包。重復的包只會導入一次,就像很多包都要導入fmt包一樣,但它只會導入一次。
每個被導入的包在導入之后,都會先將包的可導出函數(大寫字母開頭)、包變量、包常量等聲明并初始化完成,然后如果這個包中定義了init()函數,則自動調用init()函數。init()函數調用完成后,才回到導入者所在的包。同理,這個導入者所在包也一樣的處理邏輯,聲明并初始化包變量、包常量等,再調用init()函數(如果有的話),依次類推,直到回到main包,main包也將初始化包常量、包變量、函數,然后調用init()函數,調用完init()后,調用main函數,于是開始進入主程序的執行邏輯。
當要導入的包重名時會如何?例如network/convert
包用于轉換從網絡上讀取的數據,file/convert
包用于轉換從文件中讀取的數據,如果要同時導入它們,當引用的時候指定convert.FUNC()
,這個convert到底是哪個包?
可以為導入的包添加一個名稱屬性,為包設置一個別名。例如,除了導入標準庫的fmt包外,自己還定義了一個mypkg/fmt包,那么可以如下導入: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yfmt "mypkg/fmt" ) func main() { fmt.Println() myfmt.myfunc() // 使用別名進行訪問 }
如果不想在訪問包屬性的時候加上包名,則import導入的時候,可以為其設置特殊的別名:點(.)。
import ( . "fmt" ) func main() { Println() // 無需包名,直接訪問Println }
這時要訪問fmt中的屬性,必須不能使用包名fmt。
go要求import導入的包必須在后續中使用,否則會報錯。如果想要避免這個錯誤,可以在包的前面加上下劃線:
import ( "fmt" _ "net/http" "mypkg" )
這樣在當前包中就無需使用net/http
包。其實這也是為包進行命名,只不過命名為"_",而這個符號又正好表示丟棄賦值結果,使得這成為一個匿名包。
下劃線(_)在go中,下劃線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它被稱為blank identifier,可以用于賦值時丟棄值,可以用于保留import時的包,還可以用于丟棄函數的返回值。詳細內容可參見官方手冊:https://golang.org/doc/effective_go.html#blank
導入而不使用看上去有點多此一舉,但并非如此。因為導入匿名包僅僅表示無法再訪問其內的屬性。但導入這個匿名包的時候,會進行一些初始化操作(例如init()函數),如果這個初始化操作會影響當前包,那么這個匿名導入就是有意義的。
現在通過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進行代碼共享是一種大趨勢。go集成了從gti上獲取遠程代碼的能力。
例如:
$ go get github.com/golang/example
在import語句中也可以使用,首先從GOPATH中搜索路徑,顯然這是一個URL路徑,于是調用go get進行fetch,然后導入。
import ( "fmt" "github.com/golang/example" )
當需要從git上獲取代碼的時候,將調用go get
工具自動進行fetch、build、install。如果workspace中已經有這個包,那么將只進行最后的install階段,如果沒有這個包,將保存到GOPATH的第一個路徑中,并build、install。
go get是遞歸的,所以可以直接fetch整個代碼樹。
Go中的常量在編譯期間就會創建好,即使是那些定義為函數的本地常量也如此。常量只允許是數值、字符(runes)、字符串或布爾值。
由于編譯期間的限制,定義它們的表達式必須是編譯器可評估的常量表達式(constant expression)。例如,1<<3
是一個常量表達式,而math.Sin(math.Pi/4)
則不是常量表達式,因為涉及了函數math.Sin()的調用過程,而函數調用是在運行期間進行的。
變量的初始化和常量的初始化差不多,但初始化的變量允許是"需要在執行期間計算的一般表達式"。例如:
var ( home = os.Getenv("HOME") user = os.Getenv("USER") gopath = os.Getenv("GOPATH") )
Go中除了保留了main()函數,還保留了一個init()函數,這兩個函數都不能有任何參數和返回值。它們都是在特定的時候自動調用的,無需我們手動去執行。
還是這張圖:
每個包中都可以定義init函數,甚至可以定義多個,但建議每個包只定義一個。每次導入包的時候,在導入完成后,且變量、常量等聲明并初始化完成后,將會調用這個包中的init()函數。
對于main包,如果main包也定義了init(),那么它會在main()函數之前執行。當main包中的init()執行完之后,就會立即執行main()函數,然后進入主程序。
所以,init()經常用來初始化環境、安裝包或其他需要在程序啟動之前先執行的操作。如果import導入包的時候,發現前面命名為下劃線_
了,一般就說明所導入的這個包有init()函數,且導入的這個包除了init()函數外,沒有其它作用。
以上就是關于“Go中import導入包和變量初始化的方法”這篇文章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編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若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