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JavaScript的BOM技術怎么用”,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JavaScript的BOM技術怎么用”吧!
BOM = Browser Object Model 瀏覽器對象模型
它提供了獨立于內容而與瀏覽器窗口進行交互的對象,其核心對象是 window
BOM 由一系列相關的對象構成,并且每個對象都提供了很多方法與屬性
BOM 缺乏標準,JavaScript 語法的標準化組織是 ECMA, DOM 的標準化組織是 W3C, BOM最初是Netscape 瀏覽器標準的一部分
DOM | BOM |
---|---|
文檔對象模型 | 瀏覽器對象模型 |
DOM 就是把文檔當作一個對象來看待 | 把瀏覽器當作一個對象來看待 |
DOM 的頂級對象是document | BOM 的頂級對象是window |
DOM 主要學習的是操作頁面元素 | BOM 學習的是瀏覽器窗口交互的一些對象 |
DOM 是 W3C 標準規范 | BOM 是瀏覽器廠商在各自瀏覽器上定義的,兼容性較差 |
BOM 比 DOM 更大。它包含 DOM。
window 對象是瀏覽器的頂級對象,它具有雙重角色
它是 JS 訪問瀏覽器窗口的一個接口
它是一個全局對象。定義在全局作用域中的變量、函數都會變成 window 對象的屬性和方法
在調用的時候可以省略 window,前面學習的對話框都屬于 window 對象方法,如 alert()、prompt()
等。
注意:window下的一個特殊屬性 window.name
// 定義在全局作用域中的變量會變成window對象的屬性 var num = 10; console.log(window.num); // 10 // 定義在全局作用域中的函數會變成window對象的方法 function fn() { console.log(11); } console.fn(); // 11 var name = 10; //不要用這個name變量,window下有一個特殊屬性window.name console.log(window.num);
window.onload
是窗口(頁面)加載事件,當文檔內容完全加載完成會觸發該事件(包括圖像,腳本文件,CSS文件等),就調用的處理函數。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或者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function(){});
注意:
有了window.onload
就可以把JS代碼寫到頁面元素的上方
因為onload
是等頁面內容全部加載完畢,再去執行處理函數
window.onload
傳統注冊事件方式,只能寫一次
如果有多個,會以最后一個window.onload
為準
如果使用addEventListener 則沒有限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function(){})
接收兩個參數:
DOMCountentLoaded事件觸發時,僅當DOM加載完成,不包括樣式表,圖片,flash等等
如果頁面的圖片很多的話, 從用戶訪問到onload觸發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交互效果就不能實現,必然影響用戶的體驗,此時用 DOMContentLoaded
事件比較合適。
load
等頁面內容全部加載完畢,包括頁面dom元素,圖片,flash,css等
DOMContentLoaded
是DOM加載完畢,不包含圖片 flash css 等就可以執行,加載速度比load更快一些
<script>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alert('點擊我'); // }) //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alert(22);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alert('點擊我');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 alert(22);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alert(33); }) // load 等頁面內容全部加載完畢,包含頁面dom元素 圖片 flash css 等等 // DOMContentLoaded 是DOM 加載完畢,不包含圖片 falsh css 等就可以執行 加載速度比 load更快一些</script>
window.onresize
是調整窗口大小加載事件,當觸發時就調用的處理函數
window.onresize = function() {}// 或者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function(){});
只要窗口大小發生像素變化,就會觸發這個事件
我們經常利用這個事件完成響應式布局。window.innerWidth
當前屏幕的寬度
<body> <script>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 var p = document.querySelector('p');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function() { console.log(window.innerWidth); console.log('變化了'); if (window.innerWidth <= 800) { p.style.display = 'none'; } else { p.style.display = 'block'; } }) }) </script> <p></p></body>
window 對象給我們提供了兩個定時器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Timeout()
方法用于設置一個定時器,該定時器在定時器到期后執行調用函數。
window.setTimeout(調用函數,[延遲的毫秒數]);
注意:
window
可以省略
這個調用函數
可以直接寫函數
或者寫函數名
或者采取字符串 ‘函數名()’ (不推薦)
延遲的毫秒數省略默認是0,如果寫,必須是毫秒
因為定時器可能有很多,所以我們經常給定時器賦值一個標識符
setTimeout()
這個調用函數我們也稱為回調函數callback
普通函數是按照代碼順序直接調用,而這個函數,需要等待事件,事件到了才會去調用這個函數,因此稱為回調函數。
<body> <script> // 1. setTimeout // 語法規范: window.setTimeout(調用函數, 延時時間); // 1. 這個window在調用的時候可以省略 // 2. 這個延時時間單位是毫秒 但是可以省略,如果省略默認的是0 // 3. 這個調用函數可以直接寫函數 還可以寫 函數名 還有一個寫法 '函數名()' // 4. 頁面中可能有很多的定時器,我們經常給定時器加標識符 (名字) //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時間到了'); // }, 2000); function callback() { console.log('爆炸了'); } var timer1 = setTimeout(callback, 3000); var timer2 = setTimeout(callback, 5000); // setTimeout('callback()', 3000); // 我們不提倡這個寫法 </script></body>
clearTimeout()
方法取消了先前通過調用 setTimeout()
建立的定時器
window.clearTimeout(timeoutID)
注意:
window
可以省略
里面的參數就是定時器的標識符
<body> <button>點擊停止定時器</button>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var timer =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爆炸了'); }, 5000);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learTimeout(timer); }) </script></body>
setInterval()
方法重復調用一個函數,每隔這個時間,就去調用一次回調函數
window.setInterval(回調函數,[間隔的毫秒數]);
window
可以省略
這個回調函數:
可以直接寫函數
或者寫函數名
或者采取字符 ‘函數名()’
第一次執行也是間隔毫秒數之后執行,之后每隔毫秒數就執行一次
<body> <script> // 1. setInterval // 語法規范: window.setInterval(調用函數, 延時時間); setInterval(function() { console.log('繼續輸出'); }, 1000); // 2. setTimeout 延時時間到了,就去調用這個回調函數,只調用一次 就結束了這個定時器 // 3. setInterval 每隔這個延時時間,就去調用這個回調函數,會調用很多次,重復調用這個函數 </script></body>
clearInterval ( )
方法取消了先前通過調用 setInterval()
建立的定時器
注意:
window
可以省略
里面的參數就是定時器的標識符
<body> <button class="begin">開啟定時器</button> <button class="stop">停止定時器</button> <script> var begi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egin'); var stop = document.querySelector('.stop'); var timer = null; // 全局變量 null是一個空對象 begi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timer = setInterval(function() { console.log('ni hao ma'); }, 1000); }) sto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learInterval(timer); }) </script></body>
this
的指向在函數定義的時候是確定不了的,只有函數執行的時候才能確定this
到底指向誰
現階段,我們先了解一下幾個this指向
全局作用域或者普通函數中this
指向全局對象window
(注意定時器里面的this指向window)
方法調用中誰調用this
指向誰
構造函數中this
指向構造函數實例
<body> <button>點擊</button> <script> // this 指向問題 一般情況下this的最終指向的是那個調用它的對象 // 1. 全局作用域或者普通函數中this指向全局對象window( 注意定時器里面的this指向window) console.log(this); function fn() { console.log(this); } window.fn();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 1000); // 2. 方法調用中誰調用this指向誰 var o = { sayHi: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 this指向的是 o 這個對象 } } o.sayHi();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 btn.onclick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 // this指向的是btn這個按鈕對象 // }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 this指向的是btn這個按鈕對象 }) // 3. 構造函數中this指向構造函數的實例 function Fun() { console.log(this); // this 指向的是fun 實例對象 } var fun = new Fun(); </script></body>
JavaScript 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單線程,也就是說,同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這是因為 Javascript 這門腳本語言誕生的使命所致——JavaScript 是為處理頁面中用戶的交互,以及操作 DOM 而誕生的。比如我們對某個 DOM 元素進行添加和刪除操作,不能同時進行。 應該先進行添加,之后再刪除。
單線程就意味著,所有任務需要排隊,前一個任務結束,才會執行后一個任務。這樣所導致的問題是: 如果 JS 執行的時間過長,這樣就會造成頁面的渲染不連貫,導致頁面渲染加載阻塞的感覺。
以下代碼執行的結果是什么?
console.log(1);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3);},1000);console.log(2);
那么以下代碼執行的結果又是什么?
console.log(1);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3);},0);console.log(2);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多核 CPU 的計算能力,HTML5 提出 Web Worker 標準,允許 JavaScript 腳本創建多個線程
于是,JS 中出現了同步和異步。
同步:
前一個任務結束后再執行后一個任務
異步:
在做這件事的同時,你還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情
同步任務
同步任務都在主線程上執行,形成一個執行棧
異步任務
JS中的異步是通過回調函數實現的
異步任務有以下三種類型
普通事件,如click
,resize
等
資源加載,如load
,error
等
定時器,包括setInterval
,setTimeout
等
異步任務相關回調函數添加到任務隊列中
先執行執行棧中的同步任務
異步任務(回調函數)放入任務隊列中
一旦執行棧中的所有同步任務執行完畢,系統就會按次序讀取任務隊列中的異步任務,于是被讀取的異步任務結束等待狀態,進入執行棧,開始執行
此時再來看我們剛才的問題:
console.log(1);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3);},1000);console.log(2);
執行的結果和順序為 1、2、3
console.log(1);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3);},0);console.log(2);
執行的結果和順序為 1、2、3
// 3. 第三個問題console.log(1);document.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click');}console.log(2);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3)}, 3000)
同步任務放在執行棧中執行,異步任務由異步進程處理放到任務隊列中,執行棧中的任務執行完畢會去任務隊列中查看是否有異步任務執行,由于主線程不斷的重復獲得任務、執行任務、再獲取任務、再執行,所以這種機制被稱為事件循環( event loop)。
window 對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 location
屬性用于獲取或者設置窗體的url,并且可以解析url。因為這個屬性返回的是一個對象,所以我們將這個屬性也稱為 location 對象。
==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ce locator)==是互聯網上標準資源的地址。互聯網上的每個文件都有一個唯一的 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瀏覽器應該怎么處理它。
url 的一般語法格式為:
protocol://host[:port]/path/[?query]#fragment http://www.itcast.cn/index.html?name=andy&age=18#link
組成 | 說明 |
---|---|
protocol | 通信協議 常用的http,ftp,maito等 |
host | 主機(域名) www.itheima.com |
port | 端口號,可選 |
path | 路徑 由零或多個'/' 符號隔開的字符串 |
query | 參數 以鍵值對的形式,通過& 符號分隔開來 |
fragment | 片段 # 后面內容 常見于鏈接 錨點 |
location對象屬性 | 返回值 |
---|---|
location.href | 獲取或者設置整個URL |
location.host | 返回主機(域名)www.baidu.com |
location.port | 返回端口號,如果未寫返回空字符串 |
location.pathname | 返回路徑 |
location.search | 返回參數 |
location.hash | 返回片段 #后面內容常見于鏈接 錨點 |
重點記住:href
和search
需求:5s之后跳轉頁面
<body> <button>點擊</button> <p></p>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var p = document.querySelector('p'); var timer = 5; setInterval(function() { if (timer == 0) { location.href = 'http://www.itcast.cn'; } else { p.innerHTML = '您將在' + timer + '秒鐘之后跳轉到首頁'; timer--; } }, 1000); </script></body>
location對象方法 | 返回值 |
---|---|
location.assign() | 跟href一樣,可以跳轉頁面(也稱為重定向頁面) |
location.replace() | 替換當前頁面,因為不記錄歷史,所以不能后退頁面 |
location.reload() | 重新加載頁面,相當于刷新按鈕或者 f5 ,如果參數為true 強制刷新 ctrl+f5 |
<body> <button>點擊</button>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記錄瀏覽歷史,所以可以實現后退功能 // location.assign('http://www.itcast.cn'); // 不記錄瀏覽歷史,所以不可以實現后退功能 // location.replace('http://www.itcast.cn'); location.reload(true); }) </script></body>
我們簡單寫一個登錄框,點擊登錄跳轉到 index.html
<body> <form action="index.html"> 用戶名: <input type="text" name="uname">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錄"> </form></body>
接下來我們寫 index.html
<body> <p></p> <script> console.log(location.search); // ?uname=andy // 1.先去掉? substr('起始的位置',截取幾個字符); var params = location.search.substr(1); // uname=andy console.log(params); // 2. 利用=把字符串分割為數組 split('='); var arr = params.split('='); console.log(arr); // ["uname", "ANDY"] var p = document.querySelector('p'); // 3.把數據寫入p中 p.innerHTML = arr[1] + '歡迎您'; </script></body>
這樣我們就能獲取到路徑上的URL參數
navigator 對象包含有關瀏覽器的信息,它有很多屬性
我們常用的是userAgent
,該屬性可以返回由客戶機發送服務器的user-agent
頭部的值
下面前端代碼可以判斷用戶是用哪個終端打開頁面的,如果是用 PC 打開的,我們就跳轉到 PC 端的頁面,如果是用手機打開的,就跳轉到手機端頁面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 window.location.href = ""; //手機 } else { window.location.href = ""; //電腦 }
window 對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 history 對象,與瀏覽器歷史記錄進行交互
該對象包含用戶(在瀏覽器窗口中)訪問過的 URL。
history對象方法 | 作用 |
---|---|
back() | 可以后退功能 |
forward() | 前進功能 |
go(參數) | 前進后退功能,參數如果是 1 前進1個頁面 如果是 -1 后退1個頁面 |
<body> <a href="list.html">點擊我去往列表頁</a> <button>前進</button>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history.forward(); history.go(1); }) </script></body>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JavaScript的BOM技術怎么用”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JavaScript的BOM技術怎么用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