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Nginx的概念和用法”,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Nginx的概念和用法”吧!
基礎篇
一、環境
服務器版本:CentOS 7.2
為了保證學習階段不遇到奇怪的事情,請保證以下四點(大神選擇性無視)
1. 確認系統網絡
2. 確認yum可用
3. 確認關閉iptables
4. 確認停用selinux
#查看iptables狀態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關閉防火墻(臨時關閉)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查看SELinux狀態 getenforce #臨時關閉SELinux setenforce 0
安裝一些系統基本工具,正常情況系統都會自帶(沒有在裝哦)
yum -y install gcc gcc-c++ autoconf pcre pcre-devel make automake yum -y install wget httpd-tools vim
Nginx是一個開源且高性能、可靠的HTTP中間件、代理服務
其他的HTTP服務:
1. HTTPD-Apache基金會
2. IIS-微軟
3. GWS-Google(不對外開放)
近幾年,Nginx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一度飆升,為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知道了!
1. IO多路復用epoll(IO復用)
如何理解呢?舉個例子吧!
有A、B、C三個老師,他們都遇到一個難題,要幫助一個班級的學生解決課堂作業。
老師A采用從第一排開始一個學生一個學生輪流解答的方式去回答問題,老師A浪費了很多時間,并且有的學生作業還沒有完成呢,老師就來了,反反復復效率極慢。
老師B是一個忍者,他發現老師A的方法行不通,于是他使用了影分身術,分身出好幾個自己同一時間去幫好幾個同學回答問題,最后還沒回答完,老師B消耗光了能量累倒了。
老師C比較精明,他告訴學生,誰完成了作業舉手,有舉手的同學他才去指導問題,他讓學生主動發聲,分開了“并發”。
這個老師C就是Nginx。
2. 輕量級
功能模塊少 - Nginx僅保留了HTTP需要的模塊,其他都用插件的方式,后天添加
代碼模塊化 - 更適合二次開發,如阿里巴巴Tengine
3. CPU親和
把CPU核心和Nginx工作進程綁定,把每個worker進程固定在一個CPU上執行,減少切換CPU的cache miss,從而提高性能。
本人使用了鳥哥的lnmp集成包 https://lnmp.org,簡單方便-推薦!
#執行這句語句,根據指引,將安裝 nginx php mysql 可進入lnmp官網查看更詳細的過程 #默認安裝目錄/usr/local wget -c http://soft.vpser.net/lnmp/lnmp1.4.tar.gz && tar zxf lnmp1.4.tar.gz && cd lnmp1.4 && ./install.sh lnmp #默認安裝目錄 /usr/local
#打開主配置文件,若你是用lnmp環境安裝 vim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 user #設置nginx服務的系統使用用戶 worker_processes #工作進程數 一般情況與CPU核數保持一致 error_log #nginx的錯誤日志 pid #nginx啟動時的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每個進程允許最大連接數 use #nginx使用的內核模型 }
我們使用 nginx 的 http 服務,在配置文件 nginx.conf 中的 http 區域內,配置無數個 server ,每一個 server 對應這一個虛擬主機或者域名
http { ... ... #后面再詳細介紹 http 配置項目 server { listen 80 #監聽端口; server_name localhost #地址 location / { #訪問首頁路徑 root /xxx/xxx/index.html #默認目錄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默認文件 } error_page 500 504 /50x.html #當出現以上狀態碼時從新定義到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當訪問50x.html時 root /xxx/xxx/html #50x.html 頁面所在位置 } } server { ... ... } }
一個 server 可以出現多個 location ,我們對不同的訪問路徑進行不同情況的配置
我們再來看看 http 的配置詳情
http { sendfile on #高效傳輸文件的模式 一定要開啟 keepalive_timeout 65 #客戶端服務端請求超時時間 log_format main XXX #定義日志格式 代號為main access_log /usr/local/access.log main #日志保存地址 格式代碼 main }
查看 nginx 已開啟和編聯進去的模塊,模塊太多了,就不在這長篇大論,有需要自行百度吧~
#大寫V查看所有模塊,小寫v查看版本 nginx -V # 查看此配置文件 是否存在語法錯誤 nginx -t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1.靜態資源類型
非服務器動態運行生成的文件,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直接在服務器上找到對應文件的請求
瀏覽器端渲染:HTML,CSS,JS
圖片:JPEG,GIF,PNG
視頻:FLV,MPEG
文件:TXT,任意下載文件
2.靜態資源服務場景-CDN
什么是CDN?例如一個北京用戶要請求一個文件,而文件放在的新疆的資源存儲中心,如果直接請求新疆距離太遠,延遲久。使用nginx靜態資源回源,分發給北京的資源存儲中心,讓用戶請求的動態定位到北京的資源存儲中心請求,實現傳輸延遲的最小化
2.nginx靜態資源配置
配置域:http、server、location #文件高速讀取 http { sendfile on; } #在 sendfile 開啟的情況下,開啟 tcp_nopush 提高網絡包傳輸效率 #tcp_nopush 將文件一次性一起傳輸給客戶端,就好像你有十個包裹,快遞員一次送一個,來回十趟,開啟后,快遞員講等待你十個包裹都派件,一趟一起送給你 http {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 #tcp_nodelay 開啟實時傳輸,傳輸方式與 tcp_nopush 相反,追求實時性,但是它只有在長連接下才生效 http {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tcp_nodelay on; } #將訪問的文件壓縮傳輸 (減少文件資源大小,提高傳輸速度) #當訪問內容以gif或jpg結尾的資源時 location ~ .*\.(gif|jpg)$ { gzip on; #開啟 gzip_http_version 1.1; #服務器傳輸版本 gzip_comp_level 2; #壓縮比,越高壓縮越多,壓縮越高可能會消耗服務器性能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application/xml+rss image/jpeg image/gif image/png; #壓縮文件類型 root /opt/app/code; #對應目錄(去該目錄下尋找對應文件) } #直接訪問已壓縮文件 #當訪問路徑以download開頭時,如www.baidu.com/download/test.img #去/opt/app/code目錄下尋找test.img.gz文件,返回到前端時已是可以瀏覽的img文件 location ~ load^/download { gzip_static on #開啟; tcp_nopush on; root /opt/app/code; }
HTTP協議定義的緩存機制(如:Expires; Cache-control等 )
減少服務端的消耗,降低延遲
1.瀏覽器無緩存
瀏覽器請求 -> 無緩存 -> 請求WEB服務器 -> 請求相應 -> 呈現
在呈現階段會根據緩存的設置在瀏覽器中生成緩存
2.瀏覽器有緩存
瀏覽器請求 -> 有緩存 -> 校驗本地緩存時間是否過期 -> 沒有過期 -> 呈現
若過期從新請求WEB服務器
3.語法配置
location ~ .*\.(html|htm)$ { expires 12h; #緩存12小時 }
服務器響應靜態文件時,請求頭信息會帶上 etag 和 last_modified_since 2個標簽值,瀏覽器下次去請求時,頭信息發送這兩個標簽,服務器檢測文件有沒有發生變化,如無,直接頭信息返 etag 和last_modified_since,狀態碼為 304 ,瀏覽器知道內容無改變,于是直接調用本地緩存,這個過程也請求了服務,但是傳著的內容極少
開發nginx跨站訪問設置
location ~ .*\.(html|htm)$ {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POST,PUT,DELETE,OPTIONS;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允許cookie跨域 }
在響應中指定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為 true 時,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不能指定為 *,需要指定到具體域名
相關跨域內容可參考 Laravel 跨域功能中間件 使用代碼實現跨域,原理與nginx跨域配置相同
防止服務器內的靜態資源被其他網站所套用
此處介紹的 nginx 防盜鏈為基礎方式,其它更加深入的方式將在之后的文章介紹
首先,需要理解一個nginx變量
$http_referer #表示當前請求上一次頁面訪問的地址,換句話說,訪問 www.baidu.com 主頁,這是第一次訪問,所以 $http_referer 為空,但是 訪問此頁面的時候還需要獲取一張首頁圖片,再請求這張圖片的時候 $http_referer 就為 www.baidu.com
然后配置
location ~ .*\.(jpg|gif)$ { #valid_referers 表示我們允許哪些 $http_referer 來訪問 #none 表示沒有帶 $http_referer,如第一次訪問時 $http_referer 為空 #blocked 表示 $http_referer 不是標準的地址,非正常域名等 #只允許此ip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127.xxx.xxx.xx if ($invalid_referer) { #不滿足情況下變量值為1 return 403; } }
Nginx可以實現多種代理方式
HTTP
ICMPPOPIMAP
HTTPS
RTMP
1. 代理區別
區別在于代理的對象不一樣
正向代理代理的對象是客戶端
反向代理代理的對象是服務端
2. 反向代理
語法:proxy_pass URL 默認:—— 位置:loaction #代理端口 #場景:服務器80端口開放,8080端口對外關閉,客戶端需要訪問到8080 #在nginx中配置proxy_pass代理轉發時,如果在proxy_pass后面的url加/,表示絕對根路徑;如果沒有/,表示相對路徑,把匹配的路徑部分也給代理走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proxy_redirect default;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獲取客戶端真實IP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 #超時時間 proxy_send_timeout 60; proxy_read_timeout 60; proxy_buffer_size 32k; proxy_buffering on; #開啟緩沖區,減少磁盤io proxy_buffers 4 128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256k; 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256k; #當超過內存允許儲蓄大小,存到文件 } }
負載均衡的實現方法就是我們上章介紹的反向代理 。將客戶的請求通過 nginx 分發(反向代理)到一組多臺不同的服務器上
這一組服務器我們稱為 服務池(upstream server),池內的每一個服務器稱為一個 單元,服務池內將對每一個單元進行請求輪訓,實現負載均衡
#配置 語法:upstream name ... 默認:—— 位置:http upstream #自定義組名 { server x1.baidu.com; #可以是域名 server x2.baidu.com; #server x3.baidu.com #down 不參與負載均衡 #weight=5; 權重,越高分配越多 #backup; 預留的備份服務器 #max_fails 允許失敗的次數 #fail_timeout 超過失敗次數后,服務暫停時間 #max_coons 限制最大的接受的連接數 #根據服務器性能不同,配置適合的參數 #server 106.xx.xx.xxx; 可以是ip #server 106.xx.xx.xxx:8080; 可以帶端口號 #server unix:/tmp/xxx; 支出socket方式 }
假設我們有三臺服務器,并且假設它們的IP地址,前端負載均衡服務器A(127.0.0.1),后臺服務器B(127.0.0.2),后臺服務器C(127.0.0.3)
新建文件 proxy.conf
,內容如下,上一章介紹的反向代理配置
proxy_redirect default;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 proxy_send_timeout 60; proxy_read_timeout 60; proxy_buffer_size 32k; proxy_buffering on; proxy_buffers 4 128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256k; 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256k; #服務器A的配置 http { ... upstream xxx {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server { lise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xxx #upstream 對應自定義名稱 include proxy.conf; } } } #服務器B、服務器C的配置 server { lise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index index.html } }
調度算法
輪訓:按時間順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務器
加權輪訓:weight值越大,分配到的幾率越高
ip_hash:每個請求按訪問IP的hash結果分配,這樣來自同一個IP固定訪問一個后端服務器
least_conn:最少鏈接數,哪個機器連接數少就分發給誰
url_hash:按照訪問的URL的hash結果來分配請求,每一個URL定向到同一個后端服務器
hash關鍵數值:hash自定義key
ip_hash
配置
upstream xxx { ip_hash;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ip_hash存在缺陷,當前端服務器再多一層時,將獲取不到用戶的正確IP,獲取的將是前一個前端服務器的IP,因此 nginx1.7.2版本推出了 url_hash
url_hash
配置
upstream xxx { hash $request_uri;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1. 緩存類型
服務端緩存:緩存存儲在后端服務器,如redis,memcache
代理緩存:緩存存儲在代理服務器或者中間件上,它的內容是從后端服務器獲取的,但是保存在自己本地
客戶端緩存:緩存在瀏覽器內的
2. nginx 代理緩存
客戶端請求nginx,nginx查看本地是否有緩存數據,若有直接返回給客戶端,若沒有再去后端服務器請求
http { proxy_cache_path /var/www/cache #緩存地址 levels=1:2 #目錄分級 keys_zone=test_cache:10m #開啟的keys空間名字:空間大小(1m可以存放8000個key) max_size=10g #目錄最大大小(超過時,不常用的將被刪除) inactive=60m #60分鐘內沒有被訪問的緩存將清理 use_temp_path=pff; #是否開啟存放臨時文件目錄,關閉默認存儲在緩存地址 server { ... location / { proxy_cache test_cache; #開啟緩存對應的名稱,在keys_zone命名好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4 12h; #狀態碼為200 304的緩存12小時 proxy_cache_valid any 10m; #其他狀態緩存10小時 proxy_cache_key $host$uri$is_args$args; #設置key值 add_header Nginx-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 } }
當有個特定請求我們不需要緩存的時候,在上面配置的內容中加入以下配置
server { ... if ($request_uri ~ ^/(login|register) ) { #當請求地址有login或register時 set $nocache = 1; #設置一個自定義變量為true } location / { proxy_no_cache $nocache $arg_nocache $arg_comment; proxy_no_cache $http_pragma $http_authoriztion; } }
3. 分片請求
早期版本 nginx 對大文件的分片請求不支持緩存,1.9版本后slice模塊實現了這個功能
前端發起請求,nginx去獲取這個請求文件的大小,若超過我們的定義slice的大小,會進行切片,分割成多個小的請求去請求后端,到前端就成為一個一個獨立的緩存文件
tips: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Java后端,獲取每日技術博文推送。
優勢:每個子請求收到的數據都會形成獨立文件,一個請求中斷了,其他請求不受影響,原本情況請求中斷,再次請求文件將從頭開始,而開啟分片請求,就接下去獲取未請求的小文件
劣勢:當文件很大或者slice很小時,可能會導致文件描述符耗盡等情況
語法:slice size; #當大文件請求時,設置size為每個小文件的大小 默認:slice 0; 位置:http/server/location
#當出現虛擬主機域名相同的情況,重啟nginx時,會出現警告??處理,但是并不不會阻止nginx繼續使用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baidu.com ...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baidu.com ... } ... 優先選擇最新讀取到的配置文件,當多個文件是通過include時,文件排序越靠前,越早被讀取
= #進行普通字符精確匹配,完全匹配 ^~ #進行普通字符匹配,當前表示前綴匹配 ~\~* #表示執行一個正則匹配() #當程序使用精確匹配時,一但匹配成功,將停止其他匹配 #當正則匹配成功時,會繼續接下來的匹配,尋找是否還有更精準的匹配
按順序檢查文件是否存在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 } #先查找$uri下是否有文件存在,若存在直接返回給用戶 #若$url下沒有文件存在,再次訪問$uri/的路徑是否有文件存在 #還是沒有文件存在,交給index.php處理 例: location / { root /test/index.html try_files $uri @test } location @test { proxy_pass http://127.0.0.1:9090; } #訪問 / 時,查看 /test/index.html 文件是否存在 #若不存在,讓9090端口的程序去處理這個請求
location /request_path/image/ { root /local_path/image/; } #當我們訪問 https://cache.yisu.com/upload/information/20210524/347/786645.png時 #將訪問 https://cache.yisu.com/upload/information/20210524/347/786646.png 下的文件 location /request_path/image/ { alias /local_path/image/; } #當我們訪問 https://cache.yisu.com/upload/information/20210524/347/786645.png時 #將訪問 https://cache.yisu.com/upload/information/20210524/347/786647.png 下的文件
當一個請求通過多個代理服務器時,用戶的IP將會被代理服務器IP覆蓋
#在第一個代理服務器中設置 set x_real_ip=$remote_addr #最后一個代理服務器中獲取 $x_real_ip=IP1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上傳文件過大,設置 client_max_body_size 503 bad gateway #后端服務無響應 504 Gateway Time-out #后端服務執行超時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Nginx的概念和用法”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Nginx的概念和用法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