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結巴分詞的Python與R語言基礎用法是怎樣的,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學習,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話不多說,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們說話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崩出來的,文章也就由句子組成。要想讓機器識別美文,體會中華名族漢語的博大精深,不是不可能。但是,首先需要將其轉化成其可以識別的模式——詞語。分詞是自然語言處理(NLP)中最底層、最基本的模塊,分詞精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文本分析的結果。
這里介紹著名的分詞方法:結巴分詞以及基本分詞方法在Python和R語言中的用法。
Python中的結巴分詞
Python中文分詞的三種常用模式
精確模式:
全模式
搜索引擎模式
三種模式默認都采用隱馬爾科夫模型分詞;同時,結巴分詞支持繁體分詞和自定義字典方法。
導入模塊:import jieba
(1)、精確模式:
>>> test = '十堰有道家發源地武當山'
>>> cut1 = jieba.cut(test)
>>> type(cut1)
<class 'generator'>
>>> print('精確分詞結果:',' '.join(cut1))
Cut1不能直接查看,‘ ‘.join(cut1)函數指用空格分開cut1里面的元素,然后通過print()函數才能查看。
精確分詞結果: 十堰 有 道家 發源地 武當山
(2)、全模式:
>>> cut2 = jieba.cut(test,cut_all = True)
>>> print('全模式分詞結果:',' '.join(cut2))
全模式分詞結果: 十堰 有 道家 發源 發源地 源地 武當 武當山
把所有可能的詞都考慮進來了。“精確模式”其實有默認參數cut_all = False。顯然,全模式不管分詞后意思會不會有歧義,只管快速分出所有可能的詞,不適合做文本分析。
(3)、搜索引擎模式:
>>> cut3 = jieba.cut_for_search(test)
>>> print('搜索引擎模式分詞結果:',' '.join(cut3))
搜索引擎模式分詞結果: 十堰 有 道家 發源 源地 發源地 武當 武當山
搜索引擎模式也會給出所有可能的分詞結果,但是搜索引擎模式對于詞典中不存在的詞,比如一些很少見、新詞,卻能給出正確的分詞結果。
添加自定義詞典
Path = ‘詞典路徑’
jieba.load_userdict (path3)
然后分詞即可。
提取關鍵詞
對于一篇文章,提取關鍵詞,比如指定提取5個關鍵詞:
jieba.analyse.extract_tags(dat,topK = 5)
注意:親測,詞典一般是.txt,默認是ASCII格式,應該另存為utf8模式,為什么?——有中文。其實,幫助文檔里面有的。
更多用法:help('jieba')獲得更多詳細介紹。
R語言結巴分詞
"結巴"中文分詞的R語言版本,支持最大概率法,隱式馬爾科夫模型,索引模型,混合模型,共四種分詞模式,同時有詞性標注,關鍵詞提取,文本Simhash相似度比較等功能。
包的下載與安裝:
>install.packages('jiebaRD')
>install.packages('jiebaR')
> library(jiebaRD)
> library(jiebaR)
分詞
> test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首先需要建立分詞引擎
> seg<-worker()
這里“<=”表示分詞運算符
> seg<=test
[1] "革命" "尚未" "成功" "同志" "仍" "需" "努力"
與下面這句效果一樣
> segment(test,seg)
[1] "革命" "尚未" "成功" "同志" "仍" "需" "努力"
也就是有兩種寫法:
(1)、seg<=test
(2)、segment(test,seg)
后面的類似都有兩種寫法。
詞性標注:
可以使tag來進行分詞和詞性標注, 詞性標注使用混合模型分詞,標注采用和 ictclas 兼容的標記法。
>seg<-woker('tag')
> test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segment(test,seg)
vn d a n zg v ad
"革命" "尚未" "成功" "同志" "仍" "需" "努力"
這里seg <= test也是一樣的,后面一樣有這樣寫法,只寫一種,不再強調指出。
關鍵詞提取:
關鍵詞提取所使用逆向文件頻率(IDF)文本語料庫可以切換成自定義語料庫的路徑,使用方法與分詞類似。topn參數為關鍵詞的個數,這里只提取一個關鍵詞:
> seg2<-worker('keywords',topn = 1)
> keywords(test,seg2)
6.13553
"同志"
Simhash 與海明距離:
對中文文檔計算出對應的simhash值。simhash是谷歌用來進行文本去重的算法,現在廣泛應用在文本處理中。Simhash引擎先進行分詞和關鍵詞提取,后計算Simhash值和海明距離。
> test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seg3<-worker('simhash',topn = 2)
> simhash(test,seg3)
$simhash
[1] "13489182016966018967"
$keyword
6.13553 6.0229
"同志" "努力"
列表分詞:
支持一次性對多個列表(每個元素為文本)進行分詞。
test2 <- '十堰有道家發源地武當山'
> apply_list(list(test,test2), seg)
[[1]]
vn d a n zg v ad
"革命" "尚未" "成功" "同志" "仍" "需" "努力"
[[2]]
ns v n n ns
"十堰" "有" "道家" "發源地" "武當山"
去除停止詞
>seg <- worker(stop_word = STOPPATH)
還有一些其它設置,比如:
show_dictpath():顯示默認的詞典路徑,有jieba.dict.utf8(最大概率法)、hmm_model.utf8(隱式馬爾科夫模型),這兩個都是作為分詞需要用到的詞典;idf.utf8(TF-IDF算法)、stop_words.utf8(停用詞詞典),這兩個詞典是做關鍵詞抽取之用。
edit_dict(name = "user"):默認編輯用戶自定義詞典,還有system(可以打開編輯jieba.dict.utf8),stop_word(停用詞典)兩個參數值供選擇。
還有一些其它參數,具體參見help("jiebaR"),獲取更多詳細信息,學習利用幫助信息對于R語言的學習很重要。
其實,具體分詞引擎worker()怎么設置,我們可以幫助一下:help('worker')就會有:
worker(type = "mix", dict = DICTPATH, hmm = HMMPATH, user = USERPATH,idf = IDFPATH, stop_word = STOPPATH, write = T, qmax = 20, topn = 5,encoding = "UTF-8", detect = T, symbol = F, lines = 1e+05,output = NULL, bylines = F, user_weight = "max")
這里的一些參數:
type, 引擎類型
dict, 系統詞典
hmm, HMM模型路徑
user, 用戶詞典
idf, IDF詞典
stop_word, 關鍵詞用停止詞庫
write, 是否將文件分詞結果寫入文件,默認FALSE
qmax, 最大成詞的字符數,默認20個字符
topn, 關鍵詞數,默認5個
encoding, 輸入文件的編碼,默認UTF-8
detect, 是否編碼檢查,默認TRUE
symbol, 是否保留符號,默認FALSE
lines, 每次讀取文件的最大行數,用于控制讀取文件的長度。大文件則會分次讀取。
output, 輸出路徑
bylines, 按行輸出
user_weight, 用戶權重
以上就是結巴分詞的Python與R語言基礎用法是怎樣的,小編相信有部分知識點可能是我們日常工作會見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學到更多知識。更多詳情敬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