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介紹了“LRU算法怎么理解”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01、前言
我們常用緩存提升數據查詢速度,由于緩存容量有限,當緩存容量到達上限,就需要刪除部分數據挪出空間,這樣新數據才可以添加進來。緩存數據不能隨機刪除,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根據某種算法刪除緩存數據。常用淘汰算法有 LRU,LFU,FIFO。
02、LRU 簡介
LRU 是 Least Recently Used 的縮寫,這種算法認為最近使用的數據是熱門數據,下一次很大概率將會再次被使用。而最近很少被使用的數據,很大概率下一次不再用到。當緩存容量滿的時候,優先淘汰最近很少使用的數據。
假設現在緩存內部數據如圖所示:
這里我們將列表第一個節點稱為頭結點,最后一個節點為尾結點。
當調用緩存獲取 key=1 的數據,LRU 算法需要將 1 這個節點移動到頭結點,其余節點不變,如圖所示。
然后我們插入一個 key=8 節點,此時緩存容量到達上限,所以加入之前需要先刪除數據。由于每次查詢都會將數據移動到頭結點,未被查詢的數據就將會下沉到尾部節點,尾部的數據就可以認為是最少被訪問的數據,所以刪除尾結點的數據。
然后我們直接將數據添加到頭結點。
這里總結一下 LRU 算法具體步驟:
新數據直接插入到列表頭部
緩存數據被命中,將數據移動到列表頭部
緩存已滿的時候,移除列表尾部數據。
03、LRU 算法實現
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到,LRU 算法需要添加頭節點,刪除尾結點。而鏈表添加節點/刪除節點時間復雜度 O(1),非常適合當做存儲緩存數據容器。但是不能使用普通的單向鏈表,單向鏈表有幾點劣勢: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每次獲取任意節點數據,都需要從頭結點遍歷下去,這就導致獲取節點復雜度為 O(N)。
移動中間節點到頭結點,我們需要知道中間節點前一個節點的信息,單向鏈表就不得不再次遍歷獲取信息。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結合其他數據結構解決。
使用散列表存儲節點,獲取節點的復雜度將會降低為 O(1)。節點移動問題可以在節點中再增加前驅指針,記錄上一個節點信息,這樣鏈表就從單向鏈表變成了雙向鏈表。
綜上使用雙向鏈表加散列表結合體,數據結構如圖所示:
在雙向鏈表中特意增加兩個『哨兵』節點,不用來存儲任何數據。使用哨兵節點,增加/刪除節點的時候就可以不用考慮邊界節點不存在情況,簡化編程難度,降低代碼復雜度。
LRU 算法實現代碼如下,為了簡化 key ,val 都認為 int 類型。
public class LRUCache { Entry head, tail; int capacity; int size; Map cache;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初始化鏈表 initLinkedList(); size = 0; cache = new HashMap<>(capacity + 2); } /** * 如果節點不存在,返回 -1.如果存在,將節點移動到頭結點,并返回節點的數據。 * * @param key * @return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1; } // 存在移動節點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 * 將節點加入到頭結點,如果容量已滿,將會刪除尾結點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return; } // 不存在。先加進去,再移除尾結點 // 此時容量已滿 刪除尾結點 if (size == capacity) { Entry lastNode = tail.pre; deleteNode(lastNode); cache.remove(lastNode.key); size--; } // 加入頭結點 Entry newNode = new Entry(); newNode.key = key; newNode.value = value; addNode(newNode); cache.put(key, newNode); size++; } private void moveToHead(Entry node) { // 首先刪除原來節點的關系 deleteNode(node); addNode(node); } private void addNode(Entry node) { head.next.pre = node; node.next = head.next; node.pre = head; head.next = node; } private void deleteNode(Entry node) { node.pre.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 = node.pre; } public static class Entry { public Entry pre; public Entry next; public int key;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Entry(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Entry() { } } private void initLinkedList() { head = new Entry(); tail = new Entry(); head.next = tail; tail.pre = h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2);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1)); cache.put(3, 3);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2)); } }
04、LRU 算法分析
緩存命中率是緩存系統的非常重要指標,如果緩存系統的緩存命中率過低,將會導致查詢回流到數據庫,導致數據庫的壓力升高。
結合以上分析 LRU 算法優缺點。
LRU 算法優勢在于算法實現難度不大,對于對于熱點數據, LRU 效率會很好。
LRU 算法劣勢在于對于偶發的批量操作,比如說批量查詢歷史數據,就有可能使緩存中熱門數據被這些歷史數據替換,造成緩存污染,導致緩存命中率下降,減慢了正常數據查詢。
05、LRU 算法改進方案
以下方案來源于 MySQL InnoDB LRU 改進算法
將鏈表拆分成兩部分,分為熱數據區,與冷數據區,如圖所示。
改進之后算法流程將會變成下面一樣: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訪問數據如果位于熱數據區,與之前 LRU 算法一樣,移動到熱數據區的頭結點。
插入數據時,若緩存已滿,淘汰尾結點的數據。然后將數據插入冷數據區的頭結點。
處于冷數據區的數據每次被訪問需要做如下判斷:
若該數據已在緩存中超過指定時間,比如說 1 s,則移動到熱數據區的頭結點。
若該數據存在在時間小于指定的時間,則位置保持不變。
對于偶發的批量查詢,數據僅僅只會落入冷數據區,然后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去。熱門數據區的數據將不會受到影響,這樣就解決了 LRU 算法緩存命中率下降的問題。
“LRU算法怎么理解”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