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Python如何使用scapy模塊發包收包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1、簡單易用,與C/C++、Java、C# 等傳統語言相比,Python對代碼格式的要求沒有那么嚴格;2、Python屬于開源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源代碼,并且可以被移植在許多平臺上使用;3、Python面向對象,能夠支持面向過程編程,也支持面向對象編程;4、Python是一種解釋性語言,Python寫的程序不需要編譯成二進制代碼,可以直接從源代碼運行程序;5、Python功能強大,擁有的模塊眾多,基本能夠實現所有的常見功能。
眾所周知,我們每天上網都會有很多數據包需要發送,然后處理在接受在發送,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這里就顯示了很多數據包的發送接收數據,那什么是包呢?下面一起看看
包( packet )是網絡通信傳輸中的數據單位,一般稱之為數據包,其主要由源地址,目標地址,凈載數據組成
它包括包頭和包體,包頭是固定長度,包體長度不變
簡單了解下包的定義,下面我們來看看發包利器 scapy 的用法吧
1、ls():顯示所有支持的數據包對象,可帶參數也可不帶,參數可以是任意具體的包
可以看出,它包含了全部的內容,如果我們想詳細查看某個模塊中的內容,比如說我想查看 ARP ,tcp 的話了,可以這樣:
在這里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大小寫,ls(ARP)這樣才可以得出正確結果,ls(arp)是錯誤的。
2、lsc():列出所有函數
滿屏的英文,我頭都是大的,不知道大家此時此刻是什么樣的心情,哈哈哈哈
3、hide_defaults():用來刪除一些用戶提供的那些和 default value 相同的項目
a=IP() print(a.hide_defaults())
4.display():可以簡單查看當前 packet 的各個參數的取值情況,
a=IP() a.display()
5.更多命令
命令 作用 show_interfaces() 顯示網卡信息 str(pkt) 組裝數據包 hexdump(pkt) 十六進制轉儲 ls(pkt) 顯示出字段值的列表 pkt.summary() 一行摘要 pkt.show() 針對數據包的展開視圖 pkt.show2() 顯示聚合的數據包(例如,計算好了的校驗和) pkt.sprintf() 用數據包字段填充格式字符串 pkt.decode_payload_as() 改變payload的decode方式 pkt.psdump() 繪制一個解釋說明的PostScript圖表 pkt.pdfdump() 繪制一個解釋說明的PDF pkt.command() 返回可以生成數據包的Scapy命令 nsummary() 同上,但規定了數據包數量 conversations() 顯示一個會話圖表 filter() 返回一個lambda過濾后的數據包列表 hexdump() 返回所有數據包的一個hexdump import_hexcap() 將hexdump重新導入到Scapy中 hexraw() 返回所有數據包Raw layer的hexdump padding() 返回一個帶填充的數據包的hexdump nzpadding() 返回一個具有非零填充的數據包的hexdump plot() 規劃一個應用到數據包列表的lambda函數 make table() 根據lambda函數來顯示表格 traceroute("baidu.com") 查看IP路徑的traceroute功能 export_object() 數據包轉換成base64編碼的Python數據結構 import_object() 可以將輸出重新導入 save_session() 保存所有的session變量 load_session() 讀取保存的session fuzz() 更改一些默認的不被計算的值(比如校驗和checksums),更改的值是隨機的,但是是符合字段的值的。
from scapy.all import * pkt = sniff(iface = "Realtek PCIe GBE Family Controller",count = 3 ,filter='tcp',prn = lambda x: x.sprintf('{IP:%IP.src%->%IP.dst%\n}{Raw:%Raw.load%\n}')) filter:過濾條件 iface:網卡接口名稱 count:數據包數量 prn:回調函數,通常與lambda搭配使用 sprintf()函數控制輸入信息 抓取源地址為192.168.3.3的端口為80的tcp報文: sniff(filter="ip src 192.168.3.3 and tcp and tcp port 80", prn=lambda x:x.summary()) 抓取目的地址網段為192.168.3.3/24的報文: sniff(filter="dst net 192.168", prn=lambda x:x.summary()) 抓取非ICMP的報文: sniff(filter="not icmp", prn=lambda x:x.summary()) 將抓取到的報文的summary打印出來: sniff(filter="icmp", prn=lambda x:x.summary(), count=10) 將所有IP報文的源地址打印出來: sniff(filter="icmp", prn=lambda x:x[IP].src, count=10)
pkt= Ether()/IP(dst='192.168.1.2')/TCP(dport=80)
提到數據包,不得不說各個協議了,提到協議,又自然而然想到了 osi 七層模型
OSI 七層網絡模型 | TCP/IP 四層概念模型 | 對應網絡協議 |
應用層(Application) | 應用層 |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
表示層(Presentation) | 應用層 |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
會話層(Session) | 應用層 | SMTP, DNS |
傳輸層(Transport) | 傳輸層 | TCP, UDP |
網絡層(Network) | 網絡層 |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 數據鏈路層 |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
物理層(Physical) | 數據鏈路層 |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
以上便是各個網絡協議對應的 osi 模型,那么各個協議的用法是怎樣的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
1、構造一個 IP 包,并傳入一些參數
#構造一個 IP 包,并傳入一些參數 pkt = IP(dst="192.168.1.2",ttl=10) ls(pkt) version:版本號 ihl:頭長度 tos:服務類型 len:IP數據包總長 id:標識符 flags:標記 flag:片偏移 ttl:生存時間 proto:協議類型 chksum:頭部校驗 src:源IP地址 dst:目的IP地址 options:可選項
2、構造ARP包
#構造ARP包 ARP(op=1, hwdst="ff:ff:ff:ff:ff:ff", pdst=ip_address) #arp類的構造函數列表: ls(ARP) hwtype : XShortField = (1) 值為1表示以太網地址,其它還可能表示令牌環地址 ptype : XShortEnumField = (2048) 0x0800表示IP地址,其它還可能是ICMP/IGMP hwlen : ByteField = (6) ARP報文中,它的值為6 plen : ByteField = (4) ARP報文中,它的值為4 op : ShortEnumField = (1) 取值為1或者2,代表ARP請求或者響應包。1.ARP請求,2.ARP應答,3.RARP請求,4.RARP應答 hwsrc : ARPSourceMACField = (None) 發送方Mac地址。 psrc : SourceIPField = (None) 發送方IP地址。 hwdst : MACField = ('00:00:00:00:00:00') 目標Mac地址。 pdst : IPField = ('0.0.0.0') 目標IP地址。
3、構造Ether
#構造Ether Ether(dst="ff:ff:ff:ff:ff:ff") ls(Ether) dst : DestMACField = (None) 目的MAC src : SourceMACField = (None) 源MAC type : XShortEnumField = (36864) 構造一個以太網數據包通常需要指定目標和源MAC地址,如果不指定,默認發出的就是廣播包ff:ff:ff:ff:ff:ff
4、構造TCP包
#構造TCP包 sport : ShortEnumField = 20 (20) 目標端口 dport : ShortEnumField = 80 (80) 源端口 seq : IntField = 0 (0) ack : IntField = 0 (0) dataofs : BitField (4 bits) = None (None) reserved : BitField (3 bits) = 0 (0) flags : FlagsField (9 bits) = <Flag 2 (S)> (<Flag 2 (S)>) window : ShortField = 8192 (8192) chksum : XShortField = None (None) urgptr : ShortField = 0 (0) options : TCPOptionsField = [] (b'')
可分為兩種情況,用法如下:
1、只發不收
send(pkt, inter=0, loop=0, count=1, iface=N) pkt:數據包 inter:發包間隔時間 count:發包數量 iface:網卡接口名稱 send(),在第三層發包,沒有接收功能;send(IP(dst="www.baidu.com",ttl=2)/ICMP()) sendp(),在第二層發包,沒有接收功能。sr(Ether()/IP(dst=www.baidu.com))
2、發包且收包
sr()和sr1()都是在第三層發包,sr1表示只接收第一個回復。 sr(IP(dst="www.baidu.com",ttl=(1,4))/TCP(dport=[21,23,80],flags="S")) 返回兩個值 sr1(IP(dst="www.baidu.com",ttl=(1,4))/ICMP()) srloop(IP(dst="www.baidu.com",ttl=1)/ICMP()) #不停的ping百度 srloop(IP(dst="www.baidu.com",ttl=1)/ICMP(),inter=3,count=2) #每隔3秒ping一次,一共執行兩次 #inter表示間隔,count記錄次數 srp()和srp1()都是根據第二層發包,srp1表示只接收第一個回復 srp(Ether()/IP(dst="www.baidu.com")) srp1(Ether()/IP(dst=www.baidu.com))
當 TCP 鏈接指定端口時,flags 參數設為 S 時則為半開式掃描,若此時該端口處于監聽狀態,返回 syn/ack,否則返回 rst/ack
sr1(IP(dst="192.168.1.2")/TCP(dport=80,flags="S"))
序列化:將數據包對象保存為 pcap 文件
反序列化:讀取 pcap 文件中的內容
pkt= Ether()/IP(dst='192.168.1.2')/TCP(dport=80) #將嗅探到的數據包內容寫到pcap文件中 wrpcap("hw.pcap",pkt) #讀取pcap文件。 read=rdpcap('hw.pcap') print(read[1])#打印嗅探到的包的數據
更加直觀清晰的分析數據。
zfc= str(pkts[0]) z= Ether(zfc)
為了方便我們對數據進行加密而發明的一種方式
export_object(str(pkts[0])) 導出數據包 new_Pkt = import_object() #將上一步導出的字符串填入
如果我們捕獲到數據包,未聯網的情況下如何解析呢?
現在就可以使用我們的離線數據包分析數據了:
sniff(offline = "hw.pcap")#離線數據包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Python如何使用scapy模塊發包收包”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