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摘要: 作為一個擁有數萬名員工的企業阿里巴巴的企業信息化是怎么做的 在上周的云棲大會上來自阿里巴巴信息平臺的資深技術專家葉建輝為大家揭開了謎底。 阿里員工是怎么工作的? 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這三個案例了解 人臉門禁。
作為一個擁有數萬名員工的企業,阿里巴巴的企業信息化是怎么做的?
在上周的云棲大會上,來自阿里巴巴信息平臺的資深技術專家葉建輝為大家揭開了謎底。
cdn.com/835c13809176b1e4ec19ec72bb968355be324551.jpeg">
阿里員工是怎么工作的 ?
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這三個案例了解:
人臉門禁 。今年云棲大會的人臉識別門禁,就來自于阿里巴巴信息平臺。目前人臉門禁在阿里巴巴園區內已經大規模應用,成為員工日常辦公生活的一部分。
內外小蜜 。這是阿里員工的智能私人助理。當員工有任何問題時,只需要問它,就能獲得幫助。葉建輝表示:“當一家企業越來越大的時候,它的服務體量會變得非常龐大,點對點地對員工進行服務會變得非常的困難。”通過智能機器人——內外小蜜,可以讓員工的需求隨時隨地馬上得到響應。
代碼應用搭建工具——宜搭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大家對應用搭建的訴求非常高,我們希望可以在應用搭建方面節省企業的運營成本,于是就有了宜搭。”葉建輝說到,“通過宜搭,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簡單的流程、表單類應用搭建。目前我們有10%的應用都是使用宜搭來搭建的。”
除了以上三個案例外,還有小郵局、會議、報銷、差旅等等高頻應用,以及HR、采購、財務、法務等等系統在阿里內部運轉。據介紹,阿里巴巴的企業信息化核心系統有300多個,涉及的應用更是數不勝數,接近上萬。
這么多系統要支持龐大的阿里經濟體,核心是要做好五大板塊——全球化、生態化、服務化、數據化、移動化。比如全球化,就不僅僅是翻譯成英文這么簡單,還要與各個國家、地方的政策法規需求做結合進行改造。背后難度可想而知。
阿里巴巴的企業信息化產品是怎么發展的?
阿里巴巴內部的每一款企業信息化產品都擁有淵源的歷史。據介紹,在移動化方面,阿里員工很早就擁有了一款移動辦公APP“阿里內外”,并在后續不斷完善移動審批等功能,現在,阿里內外又與釘釘做了有效結合。可見,阿里所有的產品,都是先在內部進行整合,然后通過阿里各個平臺進行輸出。如今阿里巴巴的網絡、WIFI、投屏都已經在阿里云上輸出給其它企業使用。
據葉建輝透露,他們在產品和系統的發展過程中,會更關注以下三大方面:
?????????適配業務發展的架構決策。
這其中包含三個關鍵點:
1、系統銜接:
阿里收購了很多公司,而每個公司的情況各不相同。從整個經濟體的應用層面來看,各個公司會按照業務的發展選擇當下最適當的軟件,有些應用是自研的、有些是購買的。但當業務相對穩定后就會對自研提出更高的定制要求。
2、組織結構:
當企業擁有多個垂直組織架構時,會出現一個系統多套部署,系統的賬號打通、數據打通會存在很大的困難。比如每個事業部部署一套CRM,那么在銷售營業額、銷售利潤、銷售返傭上,對于財務系統來說需要各個部門獨立結算再做合并。
3、應用體系部署:
許多企業的信息化系統都部署在IT網絡層,而阿里的系統大部分是和生產系統部署在一起的。在阿里,許多后臺系統和前臺業務系統是緊密關聯的,比如線上交易系統跟財務系統有緊密聯系,新零售的商業采購跟招采有緊密聯系,可以簡單認為就像海鮮和保鮮冰柜需要匹配。
第二,阿里的經濟體結構。
許多企業的架構可以按行列去區分,行是企業,列是業務領域。而阿里經濟體呈現的是多核多環的結構。比如阿里云有多個事業群,它是一個大的核,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公司。在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就需要根據這個獨特的架構去進行規劃部署。
第三,生態化演進策略。
針對這些復雜的環境和需求,阿里在做企業信息化時主要遵循以下三大策略:
定制能力
目前市場上的SAAS軟件在定制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如果我們有50個產品需要服務100個企業,那么按照一個人服務一個企業的一個產品來算,我們需要5000人才能服務這100個企業。人數和企業的個數成正比將為后續軟件發展帶來很大風險,所以對于B類企業的定制需求非常強,我們系統需要通過一套完整的SAAS系統讓企業可以自定義自己的業務。
開放能力
當市場上有很多相關的軟件時,企業需要的是能滿足自己需求且能馬上使用的系統。如果一個產品業界有20個相關的軟件,也按照50個產品計算,那我們需要對接1000個軟件。如果一個人對接2個軟件,那我們將需要500人來專門對接各個軟件。所以阿里的架構系統必須做的非常開放,建立自有產品的標準服務讓各個企業采購的商業軟件很容易接入。
數據能力
系統定制和開放后對于數據的需求就會變得比較強,定制后的數據和非定制的數據結合,開放后希望鏈接的系統需要把業務相關的數據回流到我們產品中,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據比較完整,對于數據的分析、使用、決策上形成閉環。把所有的數據放在一起,就能讓它們產生1+1>2的效果,讓數據產生價值。
企業云平臺體系
據葉建輝介紹,目前阿里各個事業部與生態公司可匹配三種不同模式的應用能力:
Pure模式,需求方可以完全使用阿里的自有系統快速搭建自己想要的應用,實現的系統相對比較小而美,一般場景是0-1的業務場景。
Composite模式,針對業務流程比較規范、擁有核心領域模型但較復雜的系統,如財務、法務、采購等系統,可以進行定制化交付,一般這樣的系統比較復雜構建一個系統成本非常高,所以該模式交付的時候已經有相對固定的業務流程,使用方僅僅對于不滿足的地方進行修改和定制,改場景是1-N的業務復用。
最后一種是Hybrid模式,可以部分使用平臺已有的技術包括元數據服務、規則引擎、流程引擎、頁面搭建等來進行混合交付。
Pure模式的宜搭目前已經可以給大家提供外部適用,今年12月份就會在阿里云上提供服務。Composite模式已經對于阿里經濟體內的企業進行使用,打磨完整后也會陸續推出給大家使用。下面將著重介紹下Composite模式的AECP企業云平臺。
從技術方面來說,AECP企業云平臺主要分為五塊:
元數據
SAAS平臺最重要的是元數據,企業元數據的擴展能力將直接影響頁面和流程的定制。目前國內這塊市場還有很大的瓶頸,技術壁壘較高。我們跟中間件數據庫團隊對于企業級架構的元數據一起合作來攻克這塊難關。
流程
企業的運作大多與流程相關事情構成,因此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常用的流程除了審批流,還有工作流、業務流。我們自研了流程引擎、流程設計器、規則引擎等。
云端基礎架構
不同的企業在組織架構、數據隔離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需要連通、有些需要隔離,還有海外單元化獨立部署,多租戶和混合云的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方面問題,阿里云基礎建設為我們奠定了基礎。
展示
在頁面集成方面,通過平臺提供的豐富組件,可以快速地搭建應用的展示頁面,我們具有樂高一樣搭建應用的能力。頁面能力貫穿工作臺、業務流程、元數據,配合后端運維和發布一體化提供展示服務。
服務編排
業務系統的服務是相互關聯的,我們需要把各類服務聚集到一個平臺,讓系統開發者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務,讓各個服務有效協同。服務有自身的業務邏輯和服務依賴,對于不同場景的業務所使用的服務,可通過組合和編排來符合業務訴求,服務編排是系統開發上一大核心技術能力。
從業務方面來說,AECP企業云平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企業生態的能力
阿里擁有非常豐富的業務板塊,它的企業信息化系統也和各個業務有著很強大的關聯。例如差旅報銷系統和飛豬業務,企業支付和螞蟻金服,基礎的阿里云服務等等,把經濟體內以及外部服務有效結合和使用,讓企業生態變得更加活躍。
企業主數據
對于企業來說,有著人、財、事、物、場、法組成核心的企業主數據,它們是企業運營的底座,關系著企業運營的技術/業務架構的穩定性,企業的各個領域模型必須基于企業主數據之上。AECP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助力。
ET 企業大腦
葉建輝表示,希望借助于企業云平臺體系,將數據倉庫與企業主數據和領域模型打通,數據的使用將不僅僅是局部的報表使用,而是會從整體的企業運營上去思考,把企業更多的人、物、場融入到企業運營里來。
一體化交付體系
不同企業都需要一個獨立的工作臺服務員工、職能部門、管理者。不同領域也需要一個獨立的工作臺,所以我們需要多維度來定義給出我們一體化交付用戶使用的工作臺。
未來的企業信息化體系
關于未來,葉建輝介紹說,目前阿里巴巴正在規劃信息化3.0體系,“隨著企業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業務流程會變的越來越復雜,出現不同維度的定制,多層次上的深度定制,所以從純業務流程驅動體系演變到業務流程管理體系+價值自治體系。”
比如,在阿里巴巴經常會遇到會議室不夠用的情況,因此希望員工在使用完之后自主去做 check-out 把空余的預訂時間釋放出來。目前,團隊已經花了大量精力通過傳感器等手段來監控會議室的使用情況,而如果能通過員工的價值導向去自主進行 check-out ,那在系統的設計方面會更加簡單。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