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generator(生成器)是ES6標準引入的新的數據類型。一個generator看上去像一個函數,但可以返回多次。
我們先復習函數的概念。一個函數是一段完整的代碼,調用一個函數就是傳入參數,然后返回結果:
function foo(x) { return x + x; } var r = foo(1); // 調用foo函數
函數在執行過程中,如果沒有遇到return
語句(函數末尾如果沒有return
,就是隱含的return undefined
;),控制權無法交回被調用的代碼。
generator跟函數很像,定義如下:
function* foo(x) { yield x + 1; yield x + 2; return x + 3; }
generator和函數不同的是,generator由function*
定義(注意多出的*
號),并且,除了return
語句,還可以用yield
返回多次。
大多數同學立刻就暈了,generator就是能夠返回多次的“函數”?返回多次有啥用?
還是舉個栗子吧。
我們以一個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為例,它由0,1開頭:
0 1 1 2 3 5 8 13 21 34 ...
要編寫一個產生斐波那契數列的函數,可以這么寫: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arr = [0, 1]; while (arr.length < max) { t = a + b; a = b; b = t; arr.push(t); } return arr; } // 測試: fib(5); // [0, 1, 1, 2, 3] fib(10); // [0, 1, 1, 2, 3, 5, 8, 13, 21, 34]
函數只能返回一次,所以必須返回一個Array
。但是,如果換成generator,就可以一次返回一個數,不斷返回多次。用generator改寫如下: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n = 1; while (n < max) { yield a; t = a + b; a = b; b = t; n ++; } return a; }
直接調用試試:
直接調用一個generator和調用函數不一樣,fib(5)
僅僅是創建了一個generator對象,還沒有去執行它。
調用generator對象有兩個方法,一是不斷地調用generator對象的next()
方法:
var f = fib(5); f.next(); // {value: 0,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3, done: true}
next()
方法會執行generator的代碼,然后,每次遇到yield x
;就返回一個對象{value: x, done: true/false}
,然后“暫停”。返回的value
就是yield
的返回值,done
表示這個generator是否已經執行結束了。如果done
為true
,則value
就是return
的返回值。
當執行到done
為true
時,這個generator對象就已經全部執行完畢,不要再繼續調用next()
了。
第二個方法是直接用for ... of
循環迭代generator對象,這種方式不需要我們自己判斷done
:
for (var x of fib(5)) { console.log(x); // 依次輸出0, 1, 1, 2, 3 }
generator和普通函數相比,有什么用?
因為generator可以在執行過程中多次返回,所以它看上去就像一個可以記住執行狀態的函數,利用這一點,寫一個generator就可以實現需要用面向對象才能實現的功能。例如,用一個對象來保存狀態,得這么寫:
var fib = { a: 0, b: 1, n: 0, max: 5, next: function () { var r = this.a, t = this.a + this.b; this.a = this.b; this.b = t; if (this.n < this.max) { this.n ++; return r; } else { return undefined; } } };
用對象的屬性來保存狀態,相當繁瑣。
generator還有另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把異步回調代碼變成“同步”代碼。這個好處要等到后面學了AJAX以后才能體會到。
沒有generator之前的黑暗時代,用AJAX時需要這么寫代碼:
ajax('http://url-1', data1,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2', data2,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3', data3,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return success(result); }); }); });
回調越多,代碼越難看。
有了generator的美好時代,用AJAX時可以這么寫:
try { r1 = yield ajax('http://url-1', data1); r2 = yield ajax('http://url-2', data2); r3 = yield ajax('http://url-3', data3); success(r3); } catch (err) { handle(err); }
看上去是同步的代碼,實際執行是異步的。
練習
要生成一個自增的ID,可以編寫一個next_id()
函數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