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數組的處理 :
數組時一種常用的數據結構,通常是由相同數據類型的項組成集合,擁有數組名,可以憑借數組名和下標來訪問數組項。雖然JavaScript允許一個數組中存在不同的數據類型,但實際很少這樣使用。需要被可視化的數據常以數組的形式存在,雖然JavaScript中提供了不少操作數組的方法,但JavaScript不是為了數據可視化而存在的。因此,D3數據可視化的需求封裝了不少數組處理函數。
一 排序 :
排序的方法:
d3.ascending(a,b);
//遞增函數。如果a小于b,則返回-1;如果a大于b,返回1;如果a等于b,返回0;
d3.descending(a,b);
//遞減函數。如果a大于b,則返回-1;如果a小于b,返回1;如果a等于b,返回0;
之前給大家說過對選擇集使用sort()方法。但是如果不指定比較函數的情況下,默認是d3.ascending。 這是D3提供的一個遞增函數。其實D3給我們提供了遞增和遞減兩個比較函數。比較函數的規則是 :有函數function(a,b),
如果要使a位于b之前,則返回值小于0;
如果要使a位于b之后,則返回值大于0;
如果a與b相等,則返回值為0;
d3.ascending(a,b);
//遞增函數。如果a小于b,則返回-1;如果a大于b,返回1;如果a等于b,返回0;舉個例子 :
var numList = [22,44,33,11,66]; numList.sort(d3.ascending); //注意 : 此處的sort()方法使JavaScript的數組方法對象(Array)的方法,不是D3的selection.sort()方法。 console.log(numList) //[11,22,33,44,66]
d3.descending(a,b);
//遞減函數。如果a大于b,則返回-1;如果a小于b,返回1;如果a等于b,返回0;再舉個例子 :
var numList = [22,44,33,11,66]; numList.sort(d3.descending); //注意 : 此處的sort()方法使JavaScript的數組方法對象(Array)的方法,不是D3的selection.sort()方法。 console.log(numList) //[66,44,33,22,11]
二 求值 :
求值的方法:
d3.min(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最小值
d3.max(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最大值
d3.extent(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最小值和最大值
d3.sum(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總和,如果數據為空,則返回0。
d3.mean(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平均值,如果數組為空,則返回undefined
d3.median(array[,accessor])
//求數組的中間值,如果數組為空,則返回undefined。
d3.quantile(numbers,p)
//求取p分位點的值,p的范圍為[0,1]。數組需先遞增排序。
d3.variance(array[,accessor])
//求方差
d3.deviation(array,[,accessor])
//求標準差
d3.bisectLeft()
//獲取某數組項左邊的位置
d3.bisect()
//獲取某數組項右邊的位置
求取數組的最大值、最小值、中間值、平均值等。在D3中,這一類函數形如 :
d3.function(array,[,accessor]);
其中,第一個參數array是數組,第二個參數是accessor是可選參數。accessor是一個函數,指定之后,數組各項首先會調用accessor,然后再使用原函數function進行處理。
d3.min(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最小值
d3.max(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最大值
d3.extent(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最小值和最大值
以上三個函數的參數有兩個:必選參數array和可選參數accessor。其中,array中的undefined會自動被忽略。舉個例子:
//定義數組 var numbers = [30,20,50,10,80,60] //求最小值和最大值 var min = d3.min(numbers) var max = d3.max(numbers) var extent = d3.extent(numbers) //輸出結果 console.log(min) //10 console.log(max) //80 console.log(extent) //[10,80] //使用accessor,在求值之前先出來了數據 var minAcc = d3.min(numbers,function(d){return d*3}) var maxAcc = d3.max(numbers,function(d){return d-1}) var extentAcc = d3.extent(numbers,function(d){return d%7}) //輸出結果 console.log(minAcc) //30 console.log(maxAcc) //79 console.log(extentAcc) //[1,6]
上面代碼中,先是在不指定accessor的情況下,調用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三個函數。然后在指定accessor的情況下,再次調用了三個函數。以d3.min為例講解一下accessor的用法 :對于以上函數,numbers數組中的每一項都會先調用此函數,即每一項都乘以3.調用之后數組變為[90,60,150,30,240,180],然后再求此數組的最小值,結果為30。d3.extent()相當于分別調用d3.min()和d3.max(),返回值是一個數組,第一項是最小值,第二項是最大值。
d3.sum(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總和,如果數據為空,則返回0。
d3.mean(array[,accessor])
//返回數組的平均值,如果數組為空,則返回undefined
以上連個函數的參數同樣是:必選參數array和可選參數accessor。array中無效的值undefined和NaN會被忽略。舉個例子 :
//數組定義 var numbers = [30,20,undefined,50,10,80,60,NaN] //求總和與平均值 var sum = d3.sum(numbers,function(d){return d-10}) var mean = d3.mean(numbers) //輸出結果 console.log(sum) //190 console.log(mean) //41.666666666666664
上面代碼中,數組內有undefined和NaN,但是對于函數的使用是不受影響的。
var mean = d3.mean(numbers) //數組中的數據總和除以6,而并非數組的length。而是除以去掉無效數值之后的有效長度。
d3.median(array[,accessor])
//求數組的中間值,如果數組為空,則返回undefined。
d3.quantile(numbers,p)
//求取p分位點的值,p的范圍為[0,1]。數組需先遞增排序。
d3.median()參數為 : 數組array和可選參數accessor。與d3.sum()和d3.mean()一樣,會忽略掉undefined和NaN。如果數組的有效長度為奇數,則中間值為數據經過遞增排序之后位于正中間的值;如果有效長度為偶數,則中間值為經過遞增排序后位于正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值。d3.median()其實是使用d3.quantile()實現的。d3.quantile()接受兩個參數:第一個是經過遞增排序后的數組;第二個是分位點,范圍是[0,1]。先看一下d3.quantile()是如何使用的 :
//數組定義 var numbers = [2,8,15] numbers.sort(d3.ascending);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0)) //返回2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0.25)) //返回5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0.5)) //返回8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0.75)) //返回11.5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0.9)) //返回13.599999999999998 console.log(d3.quantile(numbers,1.0)) //返回15
這段代碼的數組中,2位于0分位處,8位于0.5分位處,15位于1分位處。d3.median()其實相當于是將數組中的無效值(undefined和NaN)去掉之后,再使用d3.quantile()獲取0.5分位處的值。
接下來看一下使用d3.median()的例子:
//定義數組 var numbers1 = [3,5,9,undefined,11,NaN]; console.log(d3.median(numbers1)) //返回7 var numbers2 =[3,5,9,undefined,11,NaN,17]; console.log(d3.median(numbers2)) //返回9
d3.variance(array[,accessor])
//求方差
d3.deviation(array,[,accessor])
//求標準差
方差和標準方差用于度量隨機變量和均值之間的偏離程度,在概率統計中經常用到。其中標準差是方差的二次方根。這兩個值越大,表示此隨機變量均值的程度越大。這兩個函數的參數為必選參數array和可選參數accessor,并且都會忽略數組array中的undefined和NaN。請看代碼 :
//定義數組 var numbers1 = [1,9,7,9,5,8,9,10] console.log(d3.mean(numbers1)) //返回平均值7.25 console.log(d3.variance(numbers1)) //返回方差值 約8.79 console.log(d3.deviation(numbers1)) //返回標準差值 約2.96 var numbers2 = [7,8,6,7,7,8,8,7]; console.log(d3.mean(numbers2)) //返回平均值7.25 console.log(d3.variance(numbers2)) //返回方差值 約0.5 console.log(d3.deviation(numbers2)) //返回標準差值 約0.71
這段代碼中,數組numbers1和numbers2的平均值都是7.25,但是前者的方差和標準差分別為8.79和2.96,后者的方差和標準差分別為0.50和0.71,表明數組numbers1中的值偏離平均值7.25的程度較大。
d3.bisectLeft()
//獲取某數組項左邊的位置
d3.bisect()
//獲取某數組項右邊的位置
d3.bisectRight()
//和d3.bisect() ,獲取某數組項右邊的位置
有時候需要對數組中指定的位置插入項,因此需要獲取指定的位置。在JavaScript中,要向某數組插入項,可使用splice(),而bisectLeft()、bisect()和bisectRight()可配合splice()使用。首先來看一下,splice()是怎樣插入數組項的:
//定義數組 var dataList = ["China","America","Japan","France"] //在數組索引為1的位置處,刪除0個項后,插入字符串Germany dataList.splice(1,0,"Germany"); //再來打印一下新數組 console.log(dataList) //輸出 ["China", "Germany", "America", "Japan", "France"] //在數組索引為3的位置處,刪除一個項后,插入兩個字符串Britain和Russis dataList.splice(3,1,"Britain","Russis") //再來打一下新數組 console.log(dataList) //輸出["China", "Germany", "America", "Britain", "Russis", "France"]
splice()可用于刪除數組項,也可以用于插入數組項。
接下來看看d3.bisectLeft()的使用方法 :
//定義數組 var numbers = [10,13,16,19,22,25] //獲取16左邊在數組中的位置 var iLeft = d3.bisectLeft(numbers.sort(d3.ascending),16); console.log(iLeft) //2 // 在iLeft位置處,刪除0項,出入66 numbers.splice(iLeft,0,66) //打印新數組 console.log(numbers) [10, 13, 66, 16, 19, 22, 25]
這段代碼中,將numbers排序后,在使用bisectLeft()獲取了16左邊的位置。bisectLeft()所使用的數組必須經過=遞增排序。第二個參數用于指定某項的位置,如果此項在數組中存在,則返回此位置的左邊。如果此項在數組中不存在,則返回第一個大于此項的值得左邊。舉個例子 :
//定義數組 var numbers = [10,13,16,19,22,25] //18在數組中不存在,返回介于16和19之間的位置 var iLeft = d3.bisectLeft(numbers.sort(d3.ascending),18) console.log(iLeft) //返回值為3 numbers.splice(iLeft,0,77); //打印新數組 console.log(numbers) //輸出[10, 13, 16, 77, 19, 22, 25]
bisect()和bisectRight()是一樣的,和bisectLeft()類似,只是獲取的是指定項右邊的位置。
總結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D3.js的基礎部分之數組的處理數組的排序和求值(v3版本)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請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謝大家對億速云網站的支持!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轉載,煩請注明出處,謝謝!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