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文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Python程序的分支結構怎么用”,內容詳細,步驟清晰,細節處理妥當,希望這篇“Python程序的分支結構怎么用”文章能幫助大家解決疑惑,下面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學習新知識吧。
Python 中 if 語句的語法格式如下:
if <條件>:  
<語句塊>
語句塊是 if 條件滿足后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語句序列,語句塊中語句通過與 if 所在行形成縮進表達包含關系。if 語句首先評估條件的結果值,如果結果為 True,則執行語句塊中的語句序列,然后控制轉向程序的下一條語句。 如果結果為 False,語句塊中的語句會被跳過。
if 語句中語句塊執行與否依賴于條件判斷。但無論什么情況,控制都會轉到 if 語句后與該語句同級別的下一條語句。
if 語句中條件部分可以使用任何能夠產生 True 或 False 的語句或函數。形成判斷條件最常見的方式是采用關系操作符。Python 語言共有 6 個關系操作符,包括 小于、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大于、等于和不等于。
特別注意,Pybon 使用 “=” 表示賦值語句,使用 “==” 表示等于。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更好地掌握 if 語句。
空氣污染是當下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PM2.5 是衡量空氣污染的重要指標。PM2.5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 2.5 um的可入肺顆粒物。PM2.5 顆粒粒徑小,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有很大影響。目前空氣質量等級以 PM2.5 數值劃分為 6 級。PM2.5 數值在 0~35 空氣質量為優,35~75 為良,75~115 為輕度污染,115~150 為中度污染,150~250 為重度污染,250~500 為嚴重污染。
一個簡化版的空氣質量標準采用三級模式: 0~35 為優,35~75 為良,75 以上為污染。人們也許不關心 PM2.5 指數值具體為多少,而更關心空氣質量到底怎樣。計算機可以通過 PM2.5 指數分級發布空氣質量提醒。
該問題的 IPO 描述如下:
輸入:接收外部輸入的 PM2.5 值
處理:   if PM2.5值 ≥ 275,打印空氣污染警告   if 35 ≤ PM2.5 值 < 75,打印空氣質量良,建議適度戶外運動   if PM2.5 值 < 35,打印空氣質量優,建議戶外運動
輸出:打印空氣質量提醒
具體代碼如下:
PM = eval(input("請輸入 PM2.5 數值:")) if 0 <= PM < 35: print("空氣優質,快去戶外運動") if 35 <= PM < 75: print("空氣良好,適度戶外運動") if 75 <= PM: print("空氣污染,請小心!")
上述例子展示了用數字進行條件比較的例子,字符或字符串也可以用于條件比較。字符串比較本質上是字符串對應Unicode編碼的比較,因此,字符串的比較按照字典順序進行。例如,英文大寫字符對應的 Unicode 編碼比小寫字符小。以下是一些例子:
print(4 < 5)
True
print("python" == "python")
True
print("Python" > "python")
False
Python 中 if-else 語句用來形成二分支結構,語法格式如下:
if <條件> :   
<語句塊1>
else :   
<語句塊2>
語句塊 1 是在 if 條件滿足后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語句序列,語句塊 2 是 if 條件不滿足后執行的語句序列。
二分支語句用于區分條件的兩種可能,即 True 或者 False,分別形成執行路徑。
我們使用 if-else 語句 對前面例子的代碼進行改進:
PM = eval(input("請輸入 PM2.5 數值:")) if PM >= 75: print("空氣存在污染,請小心!") else: print("空氣沒有污染,可以開展戶外運動")
二分支結構還有一種更簡潔的表達方式, 適合通過判斷返回特定值,語法格式如下:
<表達式1> if <條件> else <表達式2>
其中,表達式 1/2 一般是數字類型或字符串類型的一個值, 此時代碼可以改為:
PM = eval(input("請輸入 PM2.5 數值:")) print("空氣{}污染!".format("存在" if PM >= 75 else "沒有"))
if-else 的緊湊結構非常適合對特殊值處理的情況,其他例子如下:
count = 2 print(count if count != 0 else "不存在")
2
count = 0 print(coutn if count != 0 else "不存在")
不存在
多分支結構:if-elif-else 語句
Python 的 if-elif-else 描述多分支結構,語句格式如下:
if <條件1>:
  <語句塊 1>
elif <條件2>:
  <語句塊 2>
else:
  <語句塊 N>
多分支結構是二分支結構的擴展,這種形式通常用于設置同一個判斷條件的多條執行路徑。
Python 依次評估尋找第一個結果為 True 的條件,執行該條件下的語句塊,結束后跳過整個 if-elif-else 結構,執行后面的語句。如果沒有任何條件成立,else 下面的語句塊將被執行。else子句是可選的。
前面的例子通過多條獨立的 if 語句對同一個變量 PM 進行判斷,這種情況更適合多分支結構,改進后的代碼如下:
PM = eval(input("請輸入 PM2.5 數值:")) if 0 <= PM < 35: print("空氣優質,快去戶外運動!") elif 35 <= PM < 75: print("空氣良好,適度戶外運動") else: print("空氣污染,請小心!")
讀到這里,這篇“Python程序的分支結構怎么用”文章已經介紹完畢,想要掌握這篇文章的知識點還需要大家自己動手實踐使用過才能領會,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的文章,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