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kotlin中when循環如何使用”,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kotlin中when循環如何使用”吧!
使用 in 運算符來檢測某個數字是否在指定區間內,區間格式為x..y:
實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x = 5 val y = 9 if (x in 1..8) { println("x 在區間內") } }
when 將它的參數和所有的分支條件順序比較,直到某個分支滿足條件。
when 既可以被當做表達式使用也可以被當做語句使用。如果它被當做表達式,符合條件的分支的值就是整個表達式的值,如果當做語句使用, 則忽略個別分支的值。
when 類似其他語言的 switch 操作符。
在 when 中,else 同 switch 的 default。如果其他分支都不滿足條件將會求值 else 分支。
如果很多分支需要用相同的方式處理,則可以把多個分支條件放在一起,用逗號分隔:
when (x) { 1 -> print("x == 1") 2 -> print("x == 2") 3,4->print("x==3,4") else -> { // 注意這個塊 print("x 不是 1 ,也不是 2") } }
我們也可以檢測一個值在(in)或者不在(!in)一個區間或者集合中:
when (x) { in 1..10 -> print("x is in the range") in validNumbers -> print("x is valid") !in 10..20 -> print("x is outside the range") else -> print("none of the above") }
when 中使用in運算符來判斷集合內是否包含某實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items = setOf("apple", "banana", "kiwi") when { "orange" in items -> println("juicy") "apple" in items -> println("apple is fine too") } }
另一種可能性是檢測一個值是(is)或者不是(!is)一個特定類型的值。注意: 由于智能轉換,你可以訪問該類型的方法和屬性而無需 任何額外的檢測。
fun hasPrefix(x: Any) = when(x) { is String -> x.startsWith("prefix") else -> false }
for 循環可以對任何提供迭代器(iterator)的對象進行遍歷,語法如下:
for (item in collection) print(item)
循環體可以是一個代碼塊:
for (item: Int in ints) {
//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items = listOf("apple", "banana", "kiwi") for (item in items) { println(item) } for (index in items.indices) { println("item at $index is ${items[index]}") } }
Kotlin 有三種結構化跳轉表達式:
return。默認從最直接包圍它的函數或者匿名函數返回。
break。終止最直接包圍它的循環。
continue。繼續下一次最直接包圍它的循環。
在循環中 Kotlin 支持傳統的 break 和 continue 操作符。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for (i in 1..10) { if (i==3) continue // i 為 3 時跳過當前循環,繼續下一次循環 println(i) if (i>5) break // i 為 6 時 跳出循環 } }
標簽的聲明方式:標簽名++"@",如:abc@
標簽的引用方式:"@"++標簽名,如:@abc
Kotlin中標簽的含義和Java中的基本一致,都是為了方便跳轉到指定位置,常和break和continue搭配使用。但是Kotlin中的標簽還可以和return搭配使用,表示在標簽處返回。
舉例如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for (i in 1..4) { for (j in 1..4) { if (i == 2 && j == 2) { break } println("i = $i, j = $j") } } }
以上代碼表示中的break僅僅是跳出了內層循環,也就是當 i=2,j=2 時終止內層循環,然后 i 加 1 繼續循環。打印結果如下:
i = 1, j = 1
i = 1, j = 2
i = 1, j = 3
i = 1, j = 4
i = 2, j = 1
i = 3, j = 1
i = 3, j = 2
i = 3, j = 3
i = 3, j = 4
i = 4, j = 1
i = 4, j = 2
i = 4, j = 3
i = 4, j = 4
如果想讓 i=2,j=2 時直接跳出外層循環,就可以使用標簽,代碼如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loop@ for (i in 1..4) { for (j in 1..4) { if (i == 2 && j == 2) { break@loop } println("i = $i, j = $j") } } }
在外層循環處聲明一個標簽loop@
,當需要break的時候,直接使用break@loop
就可以跳出外層循環。運行結果如下:
i = 1, j = 1
i = 1, j = 2
i = 1, j = 3
i = 1, j = 4
i = 2, j = 1
上面的代碼等價于如下Java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op: for (int i = 1; i <= 4; i++) { for (int j = 1; j <= 4; j++) { if (i == 2 && j == 2) { break loop; } System.out.println("i = " + i + ", j = " + j); } } }
continue標簽的使用方式和break一樣,不再贅述。
舉例如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ints = intArrayOf(1, 2, 3, 0, 4, 5, 6)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 print(it) } }
上面代碼中的return指的是從main函數中返回,因為main函數是最直接包圍它的函數。所以運行結果為:
123
如果想要從 forEach 中的 lambda 表達式中返回,就需要使用標簽了。代碼如下,在 lambda 表達式的前面聲明一個標簽lit@
,然后在return處使用標簽,即return@lit
。
val ints = intArrayOf(1, 2, 3, 0, 4, 5, 6) ints.forEach lit@ { if (it == 0) return@lit print(it) }
運行結果為:
123456
除了這種方式之外,還可以使用隱式標簽。 該標簽與接受 lambda 表達式的函數同名,在上個例子中就是 forEach 。即:
val ints = intArrayOf(1, 2, 3, 0, 4, 5, 6)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forEach print(it) }
如果不使用標簽,還可以使用匿名函數替代 lambda 表達式實現上述功能,代碼如下。 匿名函數內部的return語句將從該匿名函數自身返回,但使用這種方式不如使用 lambda 表達式代碼清晰簡潔。
val ints = intArrayOf(1, 2, 3, 0, 4, 5, 6) ints.forEach(fun(value: Int) { if (value == 0) return print(value) })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kotlin中when循環如何使用”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kotlin中when循環如何使用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