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Python中遞歸算法怎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還不怎么了解,因此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遞歸是一種較為抽象的數學邏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程序調用自身的算法」。
維基百科對遞歸的解釋是:
遞歸(英語:Recursion),又譯為遞回,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中,是指在函數的定義中使用函數自身的方法。遞歸一詞還較常用于描述以自相似方法重復事物的過程。
例如,當兩面鏡子相互之間近似平行時,鏡中嵌套的圖像是以無限遞歸的形式出現的。也可以理解為自我復制的過程。
"遞"是傳遞的意思,"歸"是歸還的意思,先把一個方法一層層傳遞下去,然后傳遞到最后一層再把結果歸還回來。
比方說我排隊做核酸檢測,前面有100個人,我想問下醫務人員幾點下班,于是問了我前面那兄弟,他又問了他前面的人,一個個傳遞下去,最終傳遞到了醫務人員那里,回話說下午六點下班。這句話又往回傳,最終到了我這里,我知道了醫務人員六點下班。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遞歸過程,如果說"傳話"本身是一種方法,那這整個傳話過程就是在調用自身方法,最終獲得了結果。
這和循環不一樣,循環相當于給所有人都所有人都戴了耳機,然后有"中介"挨個去問你知道醫務人員幾點下班嗎,等問到醫務人員的時候,得到答案,“中介”告訴我六點下班。
實質上,遞歸就是把一個大問題不斷拆解,像剝洋蔥一樣,最終拆解到最小層面,會返回解題結果。
用Python舉一個最簡單的遞歸函數例子,講一講什么是遞歸的應用。
我們經常會看到函數會調用自身來實現循環操作,比如求階乘的函數。
整數n的階乘即n*(n-1)*(n-2)*...*3*2*1
如下面5行Python代碼,就能實現階乘的計算
def fact(n): ''' n表示要求的數的階乘 ''' if n==1: return n n = n*fact(n-1) return n print(factorial(5))
輸出:
120
很多人可能困惑這里面的計算邏輯,為什么fact函數中調用了自身,最終能得到結果。
我們可以按照數學邏輯進行推演:
整數n的階乘是:fact(n) = n*(n-1)*...*3*2*1
整數n-1的階乘是:fact(n-1) = (n-1)*(n-2)*...*3*2*1
所以可以推斷 fact(n) = n*fact(n-1)
這里是不是一種 fact方法可以為每個數所調用,最終調用到了n=1的時候,就返回結果n的階乘。
大家看上圖,遞歸函數會一層層往下調用,最終到n=1的時候,往上返回結果。
這就是遞歸的全過程,如果我們給遞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可以概括為以下3點:
1、至少有一個明確的遞歸結束條件;
2、給出遞歸終止時的處理辦法;
3、每次進入更深一層遞歸時,問題規模(計算量)相比上次遞歸都應有所減少
以上面代碼為例:
def factorial(n): ''' n表示要求的數的階乘 ''' if n==1: # 1、明確遞歸終止條件; return n # 2、遞歸終止時的處理辦法 n = n*factorial(n-1) # 遞去 return n # 歸來
除了常見的階乘案例,還有斐波那契數列,也是遞歸的經典用法。
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21,34,55,89...
這個數列從第3項開始,每一項都等于前兩項之和。
它以如下被以遞推的方法定義:F(0)=0,F(1)=1,F(n)=F(n - 1)+F(n - 2)(n≥ 2,n∈ N*)
在Python中,我們可以使用遞歸函數的方式去實現斐波那契數列:
# 1,1,2,3,5,8,13,21,34,55,試判斷數列第12個數是哪個? def fab(n): ''' n為斐波那契數列 ''' if n <= 2: v = 1 return v v = fab(n-1)+fab(n-2) return v print(fab(12))
使用數學方法進行推導:
fab(0) = 0(初始值)
fab(1) = 1(初始值)
對所有大于1的整數n:fab(n) = fab(n-1)+ fab(n-2)(遞歸定義)
其實以上兩個遞歸的案例都可以用數學歸納法來解釋,就是高中數學的知識。
一般地,證明一個與自然數n有關的命題P(n),有如下步驟:
(1)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n0時命題成立。n0對于一般數列取值為0或1,但也有特殊情況;
(2)假設當n=k(k≥n0,k為自然數)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綜合(1)(2),對一切自然數n(≥n0),命題P(n)都成立。
除了數學的解釋,之前也看到有人對遞歸更加形象的解釋:
1、我們已經完成了嗎?如果完成了,返回結果。如果沒有這樣的終止條件,遞歸將會永遠地繼續下去。
2、如果沒有,則簡化問題,解決較容易的問題,并將結果組裝成原始問題的解決辦法。然后返回該解決辦法。
哈哈,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遞歸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如果還不清楚,沒關系,這里還有更多的遞歸案例,用Python來實現,可以說非常簡潔。
「最大公因數:」
def gcd(m, n): if n == 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 m%n)
「從 1 到 n 的數字之和:」
def sumnums(n):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n + sumnums(n - 1) print(sumnums(3))
「字符串倒序:」
def reverse(string): if len(string) == 0: return string else: return reverse(string[1:]) + string[0] reverseme = '我是帥哥' print(reverse(reverseme))
「漢諾塔問題:」
def towerOfHanoi(numrings, from_pole, to_pole, aux_pole): if numrings == 1: print('Move ring 1 from', from_pole, 'pole to', to_pole, 'pole') return towerOfHanoi(numrings - 1, from_pole, aux_pole, to_pole) print('Move ring', numrings, 'from', from_pole, 'pole to', to_pole, 'pole') towerOfHanoi(numrings - 1, aux_pole, to_pole, from_pole) numrings = 2 towerOfHanoi(numrings, 'Left', 'Right', 'Middle')
「二分法找有序列表指定值:」
data = [1,3,6,13,56,123,345,1024,3223,6688] def dichotomy(min,max,d,n): ''' min表示有序列表頭部索引 max表示有序列表尾部索引 d表示有序列表 n表示需要尋找的元素 ''' mid = (min+max)//2 if mid==0: return 'None' elif d[mid]<n: print('向右側找!') return dichotomy(mid,max,d,n) elif d[mid]>n: print('向左側找!') return dichotomy(min,mid,d,n) else: print('找到了%s'%d[mid]) return res = dichotomy(0,len(data),data,222) print(res)
有位大佬說過:To Iterate is Human, to Recurse, Divine.
中文譯為:人理解迭代,神理解遞歸。
可見遞歸是非常神奇的算法,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允許用戶用有限的語句描述無限的對象。
當然人無完人,遞歸也是有缺點的,它一般效率較低,且會導致調用棧溢出。
因為遞歸不斷調用自身函數,且產生大量變量,而棧空間的容量是有限的,循環太多就會效率低下,甚至導致調用棧溢出
以上是“Python中遞歸算法怎么用”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