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如何深入分析Linux系統的inode節點,文章內容質量較高,因此小編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inode是Linux系統中儲存文件信息的區域,也被稱為”索引節點”。
1 inode簡介
理解inode,要從文件儲存說起。
文件儲存在硬盤上,硬盤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字節(相當于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盤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文件數據都儲存在”塊”中,那么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創建者、文件的創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文件元信息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體來說有以下內容:
* 文件的字節數
* 文件擁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讀、寫、執行權限
* 文件的時間戳,共有三個: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開的時間。
* 鏈接數,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這個inode
* 文件數據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個文件的inode信息: [plain] view plain copy [root@localhost /]# stat example.txt 總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為什么沒有文件名,下文會有詳細解釋。
3 inode的大小
inode也會消耗硬盤空間,所以硬盤格式化的時候,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盤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區,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inode區(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一般是128字節或256字節。inode節點的總數,在格式化時就給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設置一個inode。假定在一塊1GB的硬盤中,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為128字節,每1KB就設置一個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會達到128MB,占整塊硬盤的12.8%。
查看每個硬盤分區的inod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可以使用df命令。
關于如何深入分析Linux系統的inode節點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