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Linux inode是什么”,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Linux inode是什么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Linux inode是什么”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inode包含很多的文件元信息,但不包含文件名,例如:字節數、屬主UserID、屬組GroupID、讀寫執行權限、時間戳等。
而文件名存放在目錄當中,但Linux系統內部不使用文件名,而是使用inode號碼識別文件。對于系統來說文件名只是inode號碼便于識別的別稱。
查看inode信息
[root@localhost ~]# mkdir test [root@localhost ~]# echo "this is test file" > test.txt [root@localhost ~]# stat test.txt File: ‘test.txt’ Size: 18 Blocks: 8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 Device: fd00h/64768d Inode: 33574994 Links: 1 Access: (0644/-rw-r--r--) Uid: ( 0/ root) Gid: ( 0/ root) Context: unconfined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Access: 2019-08-28 19:55:05.920240744 +0800 Modify: 2019-08-28 19:55:05.920240744 +0800 Change: 2019-08-28 19:55:05.920240744 +0800 Birth: -
三個主要的時間屬性:
ctime:change time是最后一次改變文件或目錄(屬性)的時間,例如執行chmod,chown等命令。 atime:access time是最后一次訪問文件或目錄的時間。 mtime:modify time是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錄(內容)的時間。
查看文件類型
[root@localhost ~]# file test test: directory [root@localhost ~]# file test.txt test.txt: ASCII text
表面上,用戶通過文件名打開文件,實際上,系統內部將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1.系統找到這個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 2.通過inode號碼,獲取inode信息; 3.根據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數據所在的block,并讀出數據。
其實系統還要根據inode信息,看用戶是否具有訪問的權限,有就指向對應的數據block,沒有就返回權限拒絕。
直接查看文件i節點號,也可以通過stat查看文件inode信息查看i節點號。
[root@localhost ~]# ls -i 33574991 anaconda-ks.cfg 2086 test 33574994 test.txt
inode也會消耗硬盤空間,所以格式化的時候,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盤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區,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inode區,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每個inode的大小,一般是128字節或256字節。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關注單個inode的大小,而是需要重點關注inode總數。inode總數在格式化的時候就確定了。
查看硬盤分區的inode總數和已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df -i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mapper/centos-root 8910848 26029 8884819 1% / devtmpfs 230602 384 230218 1% /dev tmpfs 233378 1 233377 1% /dev/shm tmpfs 233378 487 232891 1% /run tmpfs 233378 16 233362 1% /sys/fs/cgroup /dev/sda1 524288 328 523960 1% /boot tmpfs 233378 1 233377 1% /run/user/0
由于inode號碼與文件名分離,導致一些Unix/Linux系統具備以下幾種特有的現象。
1.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無法正常刪除。這時直接刪除inode,能夠起到刪除文件的作用;
find ./* -inum 節點號 -delete
2.移動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變文件名,不影響inode號碼; 3.打開一個文件以后,系統就以inode號碼來識別這個文件,不再考慮文件名。
這種情況使得軟件更新變得簡單,可以在不關閉軟件的情況下進行更新,不需要重啟。因為系統通過inode號碼,識別運行中的文件,不通過文件名。更新的時候,新版文件以同樣的文件名,生成一個新的inode,不會影響到運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運行這個軟件的時候,文件名就自動指向新版文件,舊版文件的inode則被回收。
由于硬盤分區的inode總數在格式化后就已經固定,而每個文件必須有一個inode,因此就有可能發生inode節點用光,但硬盤空間還剩不少,卻無法創建新文件。同時這也是一種攻擊的方式,所以一些公用的文件系統就要做磁盤限額,以防止影響到系統的正常運行。
至于修復,很簡單,只要找出哪些大量占用i節點的文件刪除就可以了。
demo:
1.先準備一個比較小的硬盤分區/dev/sdb1,并格式化掛載,這里掛載到了/data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df -hT /data/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1 xfs 29M 1.8M 27M 6% /data
2.先測試可以正常創建文件。
[root@localhost ~]# touch /data/test{1..5}.txt [root@localhost ~]# ls /data/ test1.txt test2.txt test3.txt test4.txt test5.txt
3.查看i節點的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df -i /data/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b1 16384 8 16376 1% /data
4.編寫一個測試程序,創建大量空文件,用于耗盡此分區中的i節點數。
[root@localhost ~]# vim killinode.sh #!/bin/bash i=1 while [ $i -le 16376 ] do touch /data/file$i let i++ done
5.運行測試程序,結束后查看i節點占用情況,磁盤分區空間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sh killinode.sh [root@localhost ~]# df -i /data/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b1 16384 16384 0 100% /data [root@localhost ~]# df -hT /data/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1 xfs 29M 11M 19M 36% /data
6.雖然還有很多剩余空間,但是i節點耗盡了,也無法創建創建新文件,這就是i節點耗盡故障。
[root@localhost ~]# touch /data/newfile.txt touch: cannot touch ‘/data/newfile.txt’: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通過文件系統的inode鏈接來產生的新的文件名,而不是產生新的文件,稱為硬鏈接。
一般情況下,每個inode號碼對應一個文件名,但是Linux允許多個文件名指向同一個inode號碼。意味著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名訪問相同的內容。
ln 源文件 目標
運行該命令以后,源文件與目標文件的inode號碼相同,都指向同一個inode。inode信息中的鏈接數這時就會增加1。
當一個文件擁有多個硬鏈接時,對文件內容修改,會影響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刪除一個文件名,不影響另一個文件名的訪問。刪除一個文件名,只會使得inode中的鏈接數減1。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對目錄做硬鏈接。
通過mkdir命令創建一個新目錄,其硬鏈接數應該有2個,因為常見的目錄本身為1個硬鏈接,而目錄下面的隱藏目錄.(點號)是該目錄的又一個硬鏈接,也算是1個連接數。
類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功能的文件,可以快速連接到目標文件或目錄,稱為軟鏈接。
ln -s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軟鏈接就是再創建一個獨立的文件,而這個文件會讓數據的讀取指向它連接的那個文件的文件名。例如,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號碼雖然不一樣,但是文件A的內容是文件B的路徑。讀取文件A時,系統會自動將訪問者導向文件B。這時,文件A就稱為文件B的軟鏈接soft link或者符號鏈接symbolic link。
這意味著,文件A依賴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刪除了文件B,打開文件A就會報錯。這是軟鏈接與硬鏈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號碼,文件B的inode
到此,關于“Linux inode是什么”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