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介紹了“OpenCV實現輪廓外接多邊形的方法”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本文實例為大家分享了OpenCV實現輪廓外接多邊形的具體代碼,供大家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取輪廓最大外接矩形
Rect boundingRect( InputArray array );
array:輸入的灰度圖像或者2D點集,數據類型為vector或者Mat。
該函數可以求取包含輸入圖像中物體輪廓或者2D點集的最大外接矩形,函數只有一個參數,可以是灰度圖像或者2D點集,灰度圖像的參數類型為Mat,2D點集的參數類型為vector或者Mat。該函數的返回值是一個Rect類型的變量,該變量可以直接用rectangle()函數繪制矩形。返回值共有四個參數,前兩個參數是最大外接矩形左上角第一個像素的坐標,后兩個參數分別表示最大外接矩形的寬和高。
輪廓最小外接矩形
RotatedRect minAreaRect( InputArray points );
points:輸入的2D點集合
該函數可以根據輸入的2D點集合計算最小的外接矩形,函數的返回值是RotatedRect類型的變量,含有矩形的中心位置、矩形的寬和高和矩形旋轉的角度。RotatedRect類具有兩個重要的方法和屬性,可以輸出矩形的四個頂點和中心坐標。輸出四個頂點坐標的方法是points(),假設RotatedRect類的變量為rrect,可以通過rrect.points(points)命令進行讀取,其中坐標存放的變量是Point2f類型的數組。輸出矩形中心坐標的屬性是center,假設RotatedRect類的變量為rrect,可以通過opt=rrect.center命令進行讀取,其中坐標存放的變量是Point2f類型的變量。
外接多邊形
void approxPolyDP( InputArray curve, OutputArray approxCurve, double epsilon, bool closed );
curve:輸入輪廓像素點。
approxCurve:多邊形逼近結果,以多邊形頂點坐標的形式給出。
epsilon:逼近的精度,即原始曲線和逼近曲線之間的最大距離。
closed:逼近曲線是否為封閉曲線的標志, true表示曲線封閉,即最后一個頂點與第一個頂點相連。
該函數根據輸入的輪廓得到最佳的逼近多邊形。
函數的第一個參數是輸入的輪廓2D像素點,數據類型是vector或者Mat。
第二個參數是多邊形的逼近結果,以多邊形頂點坐標的形式輸出,是CV_32SC2類型的N×1的Mat類矩陣,可以通過輸出結果的頂點數目初步判斷輪廓的幾何形狀。
第三個參數是多邊形逼近時的精度,即原始曲線和逼近曲線之間的最大距離。
第四個參數是逼近曲線是否為封閉曲線的標志, true表示曲線封閉,即最后一個頂點與第一個頂點相連。
簡單示例
// // Created by smallflyfly on 2021/6/22. //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im = imread("rice.jfif"); // resize(im, im, Size(0, 0), 0.5, 0.5); Mat gray; cvtColor(im, gray, CV_BGR2GRAY); Mat imBin; threshold(gray, imBin, 150, 255, THRESH_BINARY); vector<vector<Point>> contours; findContours(imBin, contours, RETR_EXTERNAL, CHAIN_APPROX_NONE); Mat im1 = im.clone(); Mat im2 = im.clone(); for (auto & contour : contours) { // 最大外接矩陣 Rect rect = boundingRect(contour); rectangle(im, rect, Scalar(0, 0, 255), 1); // 最小外接矩形 RotatedRect rotatedRect = minAreaRect(contour); Point2f pts[4]; rotatedRect.points(pts); Point2f pt = rotatedRect.center; for (int i = 0; i < 4; ++i) { if (i == 3) { line(im1, pts[i], pts[0], Scalar(255, 255, 0), 1); } else { line(im1, pts[i], pts[i+1], Scalar(255, 255, 0), 1); } } circle(im1, pt, 1, Scalar(0, 0, 255), -1); // 外接多邊形 Mat ploys; approxPolyDP(contour, ploys, 5, true); // draw ploy Vec2i pt1, pt2; for (int i = 0; i < ploys.rows; ++i) { if (i == ploys.rows - 1) { pt1 = ploys.at<Vec2i>(i); pt2 = ploys.at<Vec2i>(0); } else { pt1 = ploys.at<Vec2i>(i); pt2 = ploys.at<Vec2i>(i+1); } line(im2, pt1, pt2, Scalar(0, 0, 255), 2); } } imshow("im", im); imshow("im1", im1); imshow("im2", im2); waitKey(0); destroyAllWindows(); return 0; }
“OpenCV實現輪廓外接多邊形的方法”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