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Java組合數的使用方法”,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Java組合數的使用方法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Java組合數的使用方法”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題目原文是:
>一個機器人位于一個 m x n 網格的左上角 (起始點在下圖中標記為“Start” )。
>機器人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動一步。機器人試圖達到網格的右下角(在下圖中標記為“Finish”)。
>問總共有多少條不同的路徑?
>例如,上圖是一個7 x 3 的網格。有多少可能的路徑?
>說明:m 和 n 的值均不超過 100。
>示例 1:
>>輸入: m = 3, n = 2
>>輸出: 3
>>解釋:
>>從左上角開始,總共有 3 條路徑可以到達右下角。
>>1. 向右 -> 向右 -> 向下
>>2. 向右 -> 向下 -> 向右
>>3. 向下 -> 向右 -> 向右
>示例 2:
>>輸入: m = 7, n = 3
>>輸出: 28
我們先按照正常思路來想一下,當你處于起點時,你有兩個選擇,向右或者向下,除非你處于最下面一排或者最右邊一列,那你只有一種選擇(比如處于最下面一排,你只能往右),其他位置,你都有兩種選擇。
因此,我們就根據這個思路,可以寫出代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 特殊情況:起點即終點 if (m == 1 && n == 1) { return 1; } // 當前處于(1,1),終點為(m,n) return walk(1, 1, m, n); } public int walk(int x, int y, int m, int n){ // 已經處于終點 if (x >= m && y >= n) { return 0; } // 處于最下面一排或者最右邊一列 if (x >= m || y >= n) { return 1; } // 往下走,有多少種走法 int down = walk(x, y + 1, m, n); // 往右走,有多少種走法 int right = walk(x + 1, y, m, n); // 從當前(x,y)出發,走到(m,n),共有多少種走法 return down + right; } }
我們考慮一下,這種寫法,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你們應該一眼就發現,walk
方法的第一個判斷if (x >= m && y >= n)
,永遠都不可能為true
,因為下一個判斷if (x >= m || y >= n)
就已經是臨界點情況,直接就已經有返回值,根本不可能達到x >= m && y >= n
的情況。因此,該判斷可以刪除。
假設我們從(1,1)的位置出發,終點是(3,3),那么到達(2,2)這個中間點的話有幾種走法呢?兩種,先到(1,2)再到(2,2),或者,先到(2,1)再到(2,2)。
因此,如果根據我們上面的寫法,從(2,2)到終點(3,3),我們會算兩次,雖然這樣的思路本身是正確,但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可以優化的。因為從(1,1)到(3,3),一共只有6種路徑,但已經有2條是重復的路徑了,那么隨著m
與n
越來越大,中間點會越來越多,那么重復的路徑也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前面的選擇
對于后面的選擇
會有影響,即使后面的選擇
相同,但由于前面的選擇
不同,從而也被認為是不同的選擇。
很明顯,后面的選擇
更加唯一,如果我們先在后面做出選擇,那么就可以減少重復計算的次數。因此,我們可以試試反向思路。
如果我們不是從起點出發,而是從終點倒退到起點開始算的話。假設終點是(3,3),它只能由(2,3)和(3,2)直接到達,(2,3)也只能由(2,2)和(1,3)直接到達,(1,3)只能由(1,2)直接到達,(1,2)只能由(1,1)直接到達,因此(1,3)只能由(1,1)直達。
我們可以得出規律:除了最左邊一列和最上面一排的點,只能由起點(1,1)直達以外,其他的點(x,y)都是由(x-1,y)和(x,y-1)兩個點直接到達的。
因此,根據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寫出代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int[][] result = new int[m][n]; int j; for (int i = 0; i < m; i++) { for (j = 0; j < n; j++) { if (i == 0 || j == 0) { // 最上面一排的點和最左邊一列的點,只能由(1,1)到達 result[i][j] = 1; } else { // 其他的點都可以由左邊的點和上面的點到達 result[i][j] = result[i - 1][j] + result[i][j - 1]; } } } return result[m - 1][n - 1]; } }
其實這樣的想法就已經是動態規劃
的范疇了,我們看看維基上的定義
>動態規劃(英語:Dynamic programming,簡稱DP)是一種在數學、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生物信息學中使用的,通過把原問題分解為相對簡單的子問題的方式求解復雜問題的方法。
一開始我感覺很像分治法
,因為都需要將一個大問題分解為子問題,但分治法
最終會將子問題合并,但動態規劃
卻不用。
我們考慮一下,這種寫法,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首先是空間上的優化,我們一定要用二維數組嗎?可以用一維數組代替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每個點的計算只和左邊與上邊相鄰的點有關,因此,不需要更加久遠的點。
假如只用一維數組,那么只需要存儲上一排的結果,如果計算到下一排的時候,則依次替換,代碼為: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int[] dp = new int[m]; int j; for(int i = 0; i < n; i++) { for(j = 0; j < m; j++) { if(j == 0) { dp[j] = 1; } else { // 其他的點都可以由左邊的點和上面的點到達 dp[j] += dp[j-1]; } } } return dp[m-1]; } }
這樣的優化,差不多就結束了。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思路上進行優化呢?
因為我們只有向右或向下兩種選擇,而我們一共要走的路徑其實是(m-n-2)
,其中有(m-1)
的路徑是向右,(n-1)
的路徑是向下,其實可以轉變為:
>從(m-n-2)
中挑出(m-1)
,即組合數C((m-n-2), (m-1))
的值
那么我們可以寫出代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 用double,因為計算出的數值會很大 double num = 1, denom = 1; // 找出更小的數,這樣可以減少計算次數和計算出的數值 int small = m > n ? n : m; for (int i = 1; i <= small - 1; ++i) { num *= m + n - 1 - i; denom *= i; } return (int)(num / denom); } }
到此,關于“Java組合數的使用方法”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