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xmake的包機制怎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還不怎么了解,因此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xmake將依賴庫、依賴頭文件、依賴類型、依賴接口統一用 option 選項機制進行了封裝,更在上一層引入package包的機制,使得添加和檢測依賴更加的模塊化,簡單化。。。
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例,來看下xmake的包機制怎么使用。。
假如你現在的工程已經有了兩個包:zlib.pkg,polarssl.pkg(如何構建包,后續會詳細說明,現在可以參考TBOX依賴包下已有包的例子),你的工程目錄結構如下:
demo - xmake.lua - src main.c - pkg zlib.pkg polarssl.pkg
那么你可以修改xmake.lua來使用上述的兩個依賴包:
-- 添加依賴包目錄,之后添加需要的包,都會從這個目錄里面查找
add_packagedirs("pkg")
-- 添加目標
target("demo")
-- 設置程序類型為二進制可執行程序
set_kind("binary")
-- 添加源代碼文件
add_files("src/*.c")
-- 通過option機制添加polarssl、zlib包,如果檢測通過,會去自動鏈接它
add_options("polarssl", "zlib")
-- 設置自動生成的配置頭文件
set_config_h("$(buildir)/config.h")
-- 設置config.h宏開關的前綴: CONFIG_xxxx
set_config_h_prefix("CONFIG")
-- 添加頭文件搜索目錄,這里為了搜索到config.h
add_includedirs("$(buildir)")
接下來是代碼里面怎么去使用它:
#include <stdio.h>
// 包含自動生成的config.h頭文件
#include "config.h"
// 如果當前平臺存在zlib,那么使用它
#ifdef CONFIG_PACKAGE_HAVE_ZLIB
# include "zlib/zlib.h"
#endif
// 如果當前平臺存在polarssl,那么使用它
#ifdef CONFIG_PACKAGE_HAVE_POLARSSL
# include "polarssl/polarssl.h"
#endif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上面就是一個包使用的最簡單的例子,下面我們來看下具體這個zlib.pkg是怎么生成的:
如果這個包是你自己的項目xxx開發的,那么你只需要執行xmake p進行打包,自動會在./build目錄下生成一個xxx.pkg的包,你直接在其他項目中使用就行了。。。
如果是第三方的庫,那么你需要自己去構建它,但是也很方便,實在不行你可以參考已有的TBOX依賴包中一些包,做修改就行了。。。
一個pkg包的目錄結構:
zlib.pkg - inc(頭文件目錄,可選) - zlib/zlib.h - lib(鏈接庫目錄,可選) - linux/i386/libz.a - windows/i386/zlib.lib - xmake.lua(包描述文件)
其中 inc、lib是可選的,具體邏輯還是在xmake.lua進行描述,xmake默認生成的包邏輯,是會優先去檢測zlib.pkg目錄有沒有當前可用的庫和頭文件,如果檢測不通過,才會去檢測系統平臺的。。。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修改檢測邏輯,不一定非得這么來,你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描述xxx.pkg/xmake.lua文件就行了。。。
下面看下我這里提供的zlib.pkg/xmake.lua描述邏輯:
-- 添加一個zlib包自動配置選項
option("zlib")
-- 設置是否在xmake f -h配置菜單中顯示
set_showmenu(true)
-- 在xmake f -h中顯示相關描述信息
set_description("The mysql package")
-- 如果檢測通過,定義宏開關到config.h
add_defines_h_if_ok("$(prefix)_PACKAGE_HAVE_ZLIB")
-- 檢測鏈接
add_links("z")
-- 添加檢測的鏈接庫目錄,這里設置優先檢測zlib.pkg/lib/下相關平臺是否存在鏈接庫,然后再去檢測系統的
add_linkdirs("lib/$(plat)/$(arch)")
-- 檢測 #include "zlib/zlib.h" 是否能編譯通過
add_cincludes("zlib/zlib.h")
-- 添加一些檢測的頭文件目錄,默認會在zlib.pkg/inc進行搜索
add_includedirs("inc/$(plat)", "inc")
只要描述好xxx.pkg/xmake.lua, 一個包就能被xmake使用,并進行自動檢測,其中利用的就是xmake的option機制,當然在包里面不僅僅可以檢測依賴庫和頭文件,你也可以檢測是否存在某些需要的接口、類型定義等等。。
而且檢測機制完全采用lua語法,支持if條件邏輯,你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的平臺,做一些特別處理,使得你的包更加的通用。
例如下面這個基礎包base.pkg的描述:
-- 基礎包base.pkg
option("base")
-- 如果當前為windows平臺,檢測ws2_32鏈接庫依賴
if os("windows") then add_links("ws2_32")
else add_links("m", "dl", "pthread") end
如果你的包只是通過xmake.lua來描述,沒有其他文件目錄,那么你也可以把你的包xmake.lua的描述內容,直接嵌入到工程描述文件xmake.lua中, 這兩者原本都是通用的,說白了 add_packagedirs("pkg")
的機制,就是調用工程描述api:add_subdirs("pkg/*")
進行添加子工程的過程。。而xxx.pkg說白了就是一個子工程描述文件而已。。。
如果你想在你的包檢測中增加對接口的檢測,那么只需要用:
add_cfuncs
add_cxxfuncs
add_ctypes
add_cxxtypes
就行了
所以利用包的機制,可以讓你的不同項目最大化重用你的依賴環境。。是個非常有用的功能。。
以上是“xmake的包機制怎么用”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