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ava冒泡排序實例分析的相關知識,內容詳細易懂,操作簡單快捷,具有一定借鑒價值,相信大家閱讀完這篇Java冒泡排序實例分析文章都會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情況是這樣子的,當時和面試官聊的感覺還可以,就在他覺得好像差不多快結束的時候,面試官給他扔了個題:“我這剛好有紙和筆,你來寫個冒泡排序吧。”
這位讀者心里一慌,為什么慌,倒并不是因為不會寫,因為作為一個程序員,冒泡排序基本上沒有不會寫的,而是事發突然,感覺不太妙。當時他是這么寫的: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source) {
for(int i = source.length - 1; i > 0; i--) {
for(int j = 0; j < i; j++) {
if(a[j] > a[j+1])
//交換,具體實現略
swap(source, j, j+1);
}
}
}
果不其然,他寫了之后,面試官就問他,這種寫法有沒有什么問題?能否繼續優化?結果還真沒答上來。(看到這里,讀者們不妨也先思考下如何優化。)
今天就這個冒泡排序,我們再多聊幾句,回歸一下經典。也希望以后有朋友實習也好,校招也罷,不要再栽在同樣的問題上了。
冒泡排序算法的時間復雜度高,如果不清楚算法復雜度如何計算,可以參考下這篇文章:循序漸進帶你學習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但是冒泡排序簡單,基本流程是:每一輪從頭開始兩兩比較,將較大的項放在較小項的右邊,這樣每輪下來保證該輪最大的數在最右邊。如何實現?就如上面這位朋友所寫的那樣,基本上大家都會寫。
但是今天主要討論的是如何優化,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算法了,還有什么好優化的?確實,上面這段代碼沒有毛病,但的確是有可優化之處的。
我們可以假設一種場景,比如 8 1 2 3 5 7,進行一次排序之后,結果就變成了 1 2 3 5 7 8,那我們還有必要再像上面代碼里那樣繼續循環下去嗎?肯定沒有必要了,因為這已經是最終結果了。
針對上面的代碼,我們優化的點主要在于:假如某一趟排序之后已經有序,我們需要減少排序的趟數。否則就做了很多無用功。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在算法中加入一個布爾變量,來標識該輪有沒有進行數據的交換,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數據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的項均已滿足排序后的結果。那么就沒有必要再次排序下去了。可以如下改造: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source) {
boolean exchange;
for(int i = source.length - 1; i > 0; i--) {
exchange = false;
for(int j = 0; j < i; j++) {
if(a[j] > a[j+1]) {
swap(source, j, j+1);
exchange = true;
}
}
if(!exchange) return;
}
}
這樣就優化完了,其實代碼邏輯很簡單,通過一個布爾變量即可監控一趟過程有沒有進行數據交換。
冒泡排序最好的情況是初始狀態是正序的,一次掃描即可完成排序,所以最好的時間復雜度為O(N);最壞的情況是反序的,此時最壞的時間復雜度為O(N^2)。平均情況,每輪N/2次循環,N輪時間復雜度為O(N^2)。所以它并不是個好的排序算法。這個問題的討論就到此結束,如果有更好的優化算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冒泡排序并不好,但為什么面試官還會去問?針對這件事情,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1. 經典的東西,可能已經不用了,但是從經典的東西身上,我們能學到的還有很多,否則也不會成為經典。特別是那些面試經常被問到的,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2. 教科書上的東西不代表實戰,所以很多時候考慮到非理想情況下,就可能不那么適用了。面試官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在不適用的情況下,面試者是如何應對的。面試官更加看重的是面試者的思路。
3. 應屆生不能浮躁,特別是在準備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步步為營,切忌好高騖遠,淺嘗輒止,多學習學習經典的數據結構和算法(最常用的經典數據結構和算法匯總),多做做算法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關于“Java冒泡排序實例分析”這篇文章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對“Java冒泡排序實例分析”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