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Hash沖突是怎么回事”,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Hash沖突是怎么回事”吧!
在這個文章正式開始之前,先幾句話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我們常說的 Hash 沖突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接上個圖片:
你說你看到這個圖片的時候想到了什么東西?
有沒有想到 HashMap 的數組加鏈表的結構?
對咯,我這里就是以 HashMap 為切入點,給大家講一下 Hash 沖突。
接著我們看下面這張圖:
假設現在我們有個值為 [why技術] 的 key,經過 Hash 算法后,計算出值為 1,那么含義就是這個值應該放到數組下標為 1 的地方。
但是如圖所示,下標為 1 的地方已經掛了一個 eat 的值了。這個坑位已經被人占著了。
那么此時此刻,我們就把這種現象叫為 Hash 沖突。
HashMap 是怎么解決 Hash 沖突的呢?
鏈地址法,也叫做拉鏈法。
數組中出現 Hash 沖突了,這個時候鏈表的數據結構就派上用場了。
鏈表怎么用的呢?看圖:
這樣問題就被我們解決了。
其實 hash 沖突也就是這么一回事:不同的對象經過同一個 Hash 算法后得到了一樣的 HashCode。
那么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面試題:
請問我上面的圖是基于 JDK 什么版本的 HashMap 畫的圖?
為什么想到了這個面試題呢?
因為我畫圖的時候猶豫了大概 0.3 秒,往鏈表上掛的時候,我到底是使用頭插法還是尾插法呢?
眾所周知,JDK 7 中的 HashMap 是采用頭插法的,即 [why技術] 在 [eat] 之前,JDK 8 中的 HashMap 采用的是尾插法。
這面試題怎么說呢,真的無聊。但是能怎么辦呢,八股文該背還是得背。
面試嘛,背一背,不寒磣。
前面我們知道了,Hash 沖突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對象經過同一個 Hash 算法后得到了一樣的 HashCode。
這句話乍一聽:嗯,很有道理,就是這么一回事,沒有問題。
比如我們常用的 HashMap ,絕大部分情況 key 都是 String 類型的。要出現 Hash 沖突,最少需要兩個 HashCode 一樣的 String 類。
那么我問你:怎么才能快速弄兩個 HashCode 一樣的 String 呢?
怎么樣,有點懵逼了吧?
從很有道理,到有點懵逼只需要一個問題。
來,我帶你分析一波。
我先問你:長度為 1 的兩個不一樣的 String,比如下面這樣的代碼,會不會有一樣的 HashCode?
String a = "a";
String b = "b";
肯定是不會的,對吧。
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建議你去 ASCII 碼里面找答案。
我們接著往下梳理,看看長度為 2 的 String 會不會出現一樣的 HashCode?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 String 的 hashCode 計算方法,我這里以 JDK 8 為例:
我們假設這兩個長度為 2 的 String,分別是 xy 和 ab 吧。
注意這里的 xy 和 ab 都是占位符,不是字符串。
類似于小學課本中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未知數 x 和 y,我們需要帶入到上面的 hashCode 方法中去計算。
hashCode 算法,最主要的就是其中的這個 for 循環。
for 循環里面的有三個我們不知道是啥的東西:h,value.length 和 val[i]。我們 debug 看一下:
h 初始情況下等于 0。
String 類型的底層結構是 char 數組,這個應該知道吧。
所以,value.length 是字符串的長度。val[] 就是這個 char 數組。
把 xy 帶入到 for 循環中,這個 for 循環會循環 2 次。
第一次循環:h=0,val[0]=x,所以 h=31*0+x,即 h=x。
第二次循環:h=x,val[1]=y,所以 h=31*x+y。
所以,經過計算后, xy 的 hashCode 為 31*x+y。
同理可得,ab 的 hashCode 為 31*a+b。
由于我們想要構建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所以可以得到等式:
31x+y=31a+b
那么問題就來了:請問 x,y,a,b 分別是多少?
你算的出來嗎?
你算的出來個錘子!黑板上的排列組合你不是舍不得解開,你就是解不開。
但是我可以解開,帶大家看看這個題怎么搞。
數學課開始了。注意,我要變形了。
31x+y=31a+b 可以變形為:
31x-31a=b-y。
即,31(x-a)=b-y。
這個時候就清晰很多了,很明顯,上面的等式有一個特殊解:
x-a=1,b-y=31。
因為,由上可得:對于任意兩個字符串 xy 和 ab,如果它們滿足 x-a=1,即第一個字符的 ASCII 碼值相差為 1,同時滿足 b-y=31,即第二個字符的 ASCII 碼值相差為 -31。那么這兩個字符的 hashCode 一定相等。
都已經說的這么清楚了,這樣的組合對照著 ASCII 碼表來找,不是一抓一大把嗎?
Aa 和 BB,對不對?
Ab 和 BC,是不是?
Ac 和 BD,有沒有?
好的。現在,我們可以生成兩個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了。
我們在稍微加深一點點難度。假設我要構建 2 個以上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該怎么辦?
我們先分析一下。
Aa 和 BB 的 HashCode 是一樣的。我們把它兩一排列組合,那不還是一樣的嗎?
比如這樣的:AaBB,BBAa。
再比如我之前《震驚!ConcurrentHashMap里面也有死循環?》這篇文章中出現過的例子,AaAa,BBBB:
你看,神奇的事情就出現了。
我們有了 4 個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了。
有了這 4 個字符串,我們再去和 Aa,BB 進行組合,比如 AaBBAa,BBAaBB......
4*2=8 種組合方式,我們又能得到 8 個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了。
等等,我好像發現了什么規律似的。
如果我們以 Aa,BB 為種子數據,經過多次排列組合,可以得到任意個數的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字符串的長度隨著個數增加而增加。
文字我還說不太清楚,直接 show you code 吧,如下:
public class CreateHashCodeSomeUtil {
/**
* 種子數據:兩個長度為 2 的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
*/
private static String[] SEED = new String[]{"Aa", "BB"};
/**
* 生成 2 的 n 次方個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的集合
*/
public static List<String> hashCodeSomeList(int n) {
List<String> init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Arrays.asList(SEED));
for (int i = 1; i < n; i++) {
initList = createByList(initList);
}
return initList;
}
public static List<String> createByList(List<String> list) {
List<String> result = new ArrayList<String>();
for (int i = 0; i < SEED.length; ++i) {
for (String str : list) {
result.add(SEED[i] + str);
}
}
return result;
}
}
通過上面的代碼,我們就可以生成任意多個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了。
就像這樣:
所以,別再問出這樣的問題了:
有了這些 hashCode 一樣的字符串,我們把這些字符串都放到HashMap 中,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HashMap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String> hashMap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hashMap.put("Aa", "Aa");
hashMap.put("BB", "BB");
hashMap.put("AaAa", "AaAa");
hashMap.put("AaBB", "AaBB");
hashMap.put("BBAa", "BBAa");
hashMap.put("BBBB", "BBBB");
hashMap.put("AaAaAa", "AaAaAa");
hashMap.put("AaAaBB", "AaAaBB");
hashMap.put("AaBBAa", "AaBBAa");
hashMap.put("AaBBBB", "AaBBBB");
hashMap.put("BBAaAa", "BBAaAa");
hashMap.put("BBAaBB", "BBAaBB");
hashMap.put("BBBBAa", "BBBBAa");
hashMap.put("BBBBBB", "BBBBBB");
}
}
最后這個 HashMap 的長度會經過兩次擴容。擴容之后數組長度為 64:
但是里面只被占用了三個位置,分別是下標為 0,31,32 的地方:
畫圖如下:
看到了吧,刺不刺激,長度為 64 的數組,存 14 個數據,只占用了 3 個位置。
這空間利用率,也太低了吧。
所以,這樣就算是 hack 了 HashMap。恭喜你,掌握了一項黑客攻擊技術:hash 沖突 Dos 。
如果你想了解的更多。可以看看石頭哥的這篇文章:《沒想到 Hash 沖突還能這么玩,你的服務中招了嗎?》。
看到上面的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如果沒有,那么我再給你提示一下:數組下標為 32 的位置下,掛了一個長度為 8 的鏈表。
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在 JDK 8 中,鏈表轉樹的閾值是多少?
所以,在當前的案例中,數組下標為 32 的位置下掛的不應該是一個鏈表,而是一顆紅黑樹。
對不對?
對個錘子對!有的人稍不留神就被帶偏了
這是不對的。鏈表轉紅黑樹的閾值是節點大于 8 個,而不是等于 8 的時候。
也就是說需要再來一個經過 hash 計算后,下標為 32 的、且 value 和之前的 value 都不一樣的 key 的時候,才會觸發樹化操作。
不信,我給你看看現在是一個什么節點:
沒有騙你吧?從上面的圖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第 8 個節點還是一個普通的 node。
而如果是樹化節點,它應該是長這樣的:
不信,我們再多搞一個 hash 沖突進來,帶你親眼看一下,代碼是不會騙人的。
那么怎么多搞一個沖突出來呢?
最簡單的,這樣寫:
這樣沖突不就多一個了嗎?我真是一個天才,情不自禁的給自己鼓起掌來。
好了,我們看一下現在的節點狀態是怎么樣的:
怎么樣,是不是變成了 TreeNode ,沒有騙你吧?
什么?你問我為什么不把圖畫出來?
別問,問就是我不會畫紅黑樹。正經人誰畫那玩意。
另外,我還想多說一句,關于一個 HashMap 的面試題的一個坑。
面試官問:JDK 8 的 HashMap 鏈表轉紅黑樹的條件是什么?
絕大部分背過面試八股文的朋友肯定能答上來:當鏈表長度大于 8 的時候。
這個回答正確嗎?
是正確的,但是只正確了一半。
還有一個條件是數組長度大于 64 的時候才會轉紅黑樹。
源碼里面寫的很清楚,數組長度小于 64,直接擴容,而不是轉紅黑樹:
感覺很多人都忽略了“數組長度大于 64 ”這個條件。
背八股文,還是得背全了。
比如下面這種測試用例:
它們都會落到數組下標為 0 的位置上。
當第 9 個元素 BBBBAa 落進來的時候,會走到 treeifyBin 方法中去,但是不會觸發樹化操作,只會進行擴容操作。
因為當前長度為默認長度,即 16。不滿足轉紅黑樹條件。
所以,從下面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標號為 ① 的地方,數組長度變成了 32,鏈表長度變成了 9 ,但是節點還是普通 node:
怎么樣,有點意思吧,我覺得這樣學 HashMap 有趣多了。
上面的示例中,我們用的是 String 類型當做 HashMap 中的 key。
這個場景能覆蓋我們開發場景中的百分之 95 了。
但是偶爾會有那么幾次,可能會把實體類當做 key 放到 HashMap 中去。
注意啊,面試題又來了:在 HashMap 中可以用實體類當對象嗎?
那必須的是可以的啊。但是有坑,注意別踩進去了。
我拿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個新聞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假設我要收集學生的家庭信息,用 HashMap 存起來。
那么我的 key 是學生對象, value 是學生家庭信息對象。
他們分別是這樣的:
public class HomeInfo {
private String homeAddr;
private String carName;
//省略改造方法和toString方法
}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省略改造方法和toString方法
}
然后我們的測試用例如下:
public class HashMapTest {
private static Map<Student, HomeInfo> hashMap = new HashMap<Student, HomeInfo>();
static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why", 7);
HomeInfo homeInfo = new HomeInfo("大南街", "自行車");
hashMap.put(student, homeInf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pdateInfo("why", 7, "濱江路", "摩托");
for (Map.Entry<Student, HomeInfo> entry : hashMap.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entry.getValue());
}
}
private static void updateInfo(String name, Integer age, String homeAddr, String carName)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name, age);
HomeInfo homeInfo = hashMap.get(student);
if (homeInfo == null) {
hashMap.put(student, new HomeInfo(homeAddr, carName));
}
}
}
初始狀態下,HashMap 中已經有一個名叫 why 的 7 歲小朋友了,他家住大南街,家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然后,有一天他告訴老師,他搬家了,搬到了濱江路去,而且家里的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
于是老師就通過頁面,修改了 why 小朋友的家庭信息。
最后調用到了 updateInfo 方法。
嘿,你猜怎么著?
我帶你看一下輸出:
更新完了之后,他們班上出現了兩個叫 why 的 7 歲小朋友了,一個住在大南街,一個住在濱江路。
更新變新增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現象出來了,那么根據現象定位問題代碼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兒?
很明顯,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
這里取出來的 homeInfo 為空了,所以才會新放一個數據進去。
那么我們看看為啥這里為空。
跟著 hashMap.get() 源碼進去瞅一眼:
標號為 ① 的地方是計算 key ,也就是 student 對象的 hashCode。而我們 student 對象并沒有重寫 hashCode,所以調用的是默認的 hashCode 方法。
這里的 student 是 new 出來的:
所以,這個 student 的 hashCode 勢必和之前在 HashMap 里面的 student 不是一樣的。
因此,標號為 ③ 的地方,經過 hash 計算后得出的 tab 數組下標,對應的位置為 null。不會進入 if 判斷,這里返回為 null。
那么解決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重寫對象的 hashCode 方法即可。
是嗎?
等等,你回來,別拿著半截就跑。我話還沒說完呢。
接著看源碼:
HashMap put 方法執行的時候,用的是 equals方法判斷當前 key 是否與表中存在的 key 相同。
我們這里沒有重寫 equals方法,因此這里返回了 false。
所以,如果我們 hashCode 和 equals方法都沒有重寫,那么就會出現下面示意圖的情況:
如果,我們重寫了 hashCode,沒有重寫 equals 方法,那么就會出現下面示意圖的情況:
總之一句話:在 HashMap 中,如果用對象做 key,那么一定要重寫對象的 hashCode 方法和 equals方法。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有可能導致內存溢出。
比如上面的示例,我們放到循環中去,啟動參數我們加上 -Xmx10m,運行結果如下:
因為每一次都是 new 出來的 student 對象,hashCode 都不盡相同,所以會不停的觸發擴容的操作,最終在 resize 的方法拋出了 OOM 異常。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兩個。
第一個是在這本書里面,對于 HashMap 里面放對象的示例是這樣的:
Groundhog:土撥鼠、旱獺。
Prediction:預言、預測、預告。
考慮一個天氣預報系統,將土撥鼠和預報聯系起來。
這 TM 是個什么讀不懂的神仙需求?
幸好 why 哥學識淵博,閉上眼睛,去我的知識倉庫里面搜索了一番。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在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州,每年的 2 月 2 日,是土撥鼠日。
根據民間的說法,如果土撥鼠在 2 月 2 號出洞時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這個小東西就會回到洞里繼續冬眠,表示春天還要六個星期才會到來。如果見不到影子,它就會出來覓食或者求偶,表示寒冬即將結束。
這就呼應上了,通過判斷土撥鼠出洞的時候是否能看到影子,從而判斷冬天是否結束。
這樣,需求就說的通了。
第二個奇怪的知識是這樣的。
關于 HashCode 方法,《Java編程思想(第4版)》里面是這樣寫的:
我一眼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result=37*result+c。
前面我們才說了,基數應該是 31 才對呀?
作者說這個公式是從《Effective Java(第1版)》的書里面拿過來的。
這兩本書都是 java 圣經啊,建議大家把夢幻聯動打在留言區上。
《Effective Java(第1版)》太久遠了,我這里只有第 2 版和第 3 版的實體書。
于是我在網上找了一圈第 1 版的電子書,終于找到了對應描述的地方:
可以看到,書里給出的公式確實是基于 37 去計算的。
翻了一下第三版,一樣的地方,給出的公式是這樣的:
而且,你去網上搜:String 的 hashCode 的計算方法。
都是在爭論為什么是 31 。很少有人提到 37 這個數。
其實,我猜測,在早期的 JDK 版本中 String 的 hashCode 方法應該用的是 37 ,后來改為了 31 。
我想去下載最早的 JDK 版本去驗證一下的,但是網上翻了個底朝天,沒有找到合適的。
書里面為什么從 37 改到 31 呢?
作者是這樣解釋的,上面是第 1 版,下面是第 2 版:
用方框框起來的部分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對象從 37 變成了 31 。
而為什么從 37 變成 31 ,作者在第二版里面解釋了,也就是我用下劃線標注的部分。
31 有個很好的特許,即用位移和減法來代替乘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
31*i==(i<<5)-i。現代的虛擬機可以自動完成這種優化。
從 37 變成 31,一個簡單的數字變化,就能帶來性能的提升。
個中奧秘,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一下相關資料。
真是神奇的計算機世界。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Hash沖突是怎么回事”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Hash沖突是怎么回事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