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文章為大家展示了ConcurrentHashMap在Java7和中的異同點是怎樣的,內容簡明扼要并且容易理解,絕對能使你眼前一亮,通過這篇文章的詳細介紹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在 Java 8 中,對于 ConcurrentHashMap 這個常用的工具類進行了很大的升級,對比之前 Java 7 版本在諸多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和變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 ConcurrentHashMap 內部進行了 Segment 分段,Segment 繼承了 ReentrantLock,可以理解為一把鎖,各個 Segment 之間都是相互獨立上鎖的,互不影響。相比于之前的 Hashtable 每次操作都需要把整個對象鎖住而言,大大提高了并發效率。因為它的鎖與鎖之間是獨立的,而不是整個對象只有一把鎖。
每個 Segment 的底層數據結構與 HashMap 類似,仍然是數組和鏈表組成的拉鏈法結構。默認有 0~15 共 16 個 Segment,所以最多可以同時支持 16 個線程并發操作(操作分別分布在不同的 Segment 上)。這個默認值16 可以在初始化的時候設置為其他值,但是一旦確認初始化以后,是不可以擴容的。
java 8 中,幾乎完全重寫了 ConcurrentHashMap,代碼量從原來 Java 7 中的 1000 多行,變成了現在的 6000 多行,所以也大大提高了源碼的閱讀難度。
圖中的節點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空著的位置代表當前還沒有元素來填充。
第二種就是和 HashMap 非常類似的拉鏈法結構,在每一個槽中會首先填入第一個節點,但是后續如果計算出相同的 Hash - 值,就用鏈表的形式往后進行延伸。
第三種結構就是紅黑樹結構,這是 Java 7 的 ConcurrentHashMap 中所沒有的結構。
當第二種情況的鏈表長度大于某一個閾值(默認為 8),且同時滿足一定的容量要求的時候,ConcurrentHashMap 便會把這個鏈表從鏈表的形式轉化為紅黑樹的形式,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它的查找性能。
由于自平衡的特點,即左右子樹高度幾乎一致,所以其查找性能近似于二分查找,時間復雜度是 O(log(n)) 級別;反觀鏈表,它的時間復雜度就不一樣了,如果發生了最壞的情況,可能需要遍歷整個鏈表才能找到目標元素,時間復雜度為 O(n),遠遠大于紅黑樹的 O(log(n)),尤其是在節點越來越多的情況下,O(log(n)) 體現出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ConcurrentHashMap 引入紅黑樹,好處就是避免在極端的情況下沖突鏈表變得很長,在查詢的時候,效率會非常慢。而紅黑樹具有自平衡的特點,所以,即便是極端情況下,也可以保證查詢效率在 O(log(n))。
下面我們深入源碼分析。由于 Java 7 版本已經過時了,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 Java 8 版本的源碼分析上。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
每個 Node 里面是 key-value 的形式,并且把 value 用 volatile 修飾,以便保證可見性,同時內部還有一個指向下一個節點的 next 指針,方便產生鏈表結構。
put 方法的核心是 putVal 方法:
final V putVal(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if (key == null || valu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計算 hash 值 int hash = spread(key.hashCode()); int binCount = 0; for (Node<K, V>[] tab = table; ; ) { Node<K, V> f; int n, i, fh; //如果數組是空的,就進行初始化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tab = initTable(); } // 找該 hash 值對應的數組下標 else if ((f = tabAt(tab, i = (n - 1) & hash)) == null) { //如果該位置是空的,就用 CAS 的方式放入新值 if (casTabAt(tab, i, null, new Node<K, V>(hash, key, value, null))) { break; } } //hash值等于 MOVED 代表在擴容 else if ((fh = f.hash) == MOVED) { tab = helpTransfer(tab, f); } //槽點上是有值的情況 else { V oldVal = null; //用 synchronized 鎖住當前槽點,保證并發安全 synchronized (f) { if (tabAt(tab, i) == f) { //如果是鏈表的形式 if (fh >= 0) { binCount = 1; //遍歷鏈表 for (Node<K, V> e = f; ; ++binCount) { K ek; //如果發現該 key 已存在,就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覆蓋,然后返回 if (e.hash == has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 oldVal = e.val; if (!onlyIfAbsent) { e.val = value; } break; } Node<K, V> pred = e; //到了鏈表的尾部也沒有發現該 key,說明之前不存在,就把新值添加到鏈表的最后 if ((e = e.next) == null) { pred.next = new Node<K, 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 } //如果是紅黑樹的形式 else if (f instanceof TreeBin) { Node<K, V> p; binCount = 2; //調用 putTreeVal 方法往紅黑樹里增加數據 if ((p = ((TreeBin<K, V>) f).putTreeVal(hash, key, value)) != null) { oldVal = p.val; if (!onlyIfAbsent) { p.val = value; } } } } } if (binCount != 0) { //檢查是否滿足條件并把鏈表轉換為紅黑樹的形式,默認的 TREEIFY_THRESHOLD 閾值是 8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treeifyBin(tab, i); } //putVal 的返回是添加前的舊值,所以返回 oldVal if (oldVal != null) { return oldVal; } break; } } } addCount(1L, binCount); return null; }
可以看出,方法中會逐步根據當前槽點是否初始化、空、擴容、鏈表、紅黑樹等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e, p; int n, eh; K ek; //計算 hash 值 int h = spread(key.hashCode()); //如果整個數組是空的,或者當前槽點的數據是空的,說明 key 對應的 value 不存在,直接返回 null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e = tabAt(tab, (n - 1) & h)) != null) { //判斷頭結點是否就是我們需要的節點,如果是則直接返回 if ((eh = e.hash) == h) { if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return e.val; } //如果頭結點 hash 值小于 0,說明是紅黑樹或者正在擴容,就用對應的 find 方法來查找 else if (eh < 0) return (p = e.find(h, key)) != null ? p.val : null; //遍歷鏈表來查找 while ((e = e.next) != null) { if (e.hash == 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return e.val; } } return null; }
計算 Hash 值,并由此值找到對應的槽點;
如果數組是空的或者該位置為 null,那么直接返回 null 就可以了;
如果該位置處的節點剛好就是我們需要的,直接返回該節點的值;
如果該位置節點是紅黑樹或者正在擴容,就用 find 方法繼續查找;
否則那就是鏈表,就進行遍歷鏈表查找。
Java 7 采用 Segment 分段鎖來實現,而 Java 8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使用數組 + 鏈表 + 紅黑樹。
Java 7 中,每個 Segment 獨立加鎖,最大并發個數就是 Segment 的個數,默認是 16。
但是到了 Java 8 中,鎖粒度更細,理想情況下 table 數組元素的個數(也就是數組長度)就是其支持并發的最大個數,并發度比之前有提高。
java 7 采用 Segment 分段鎖來保證安全,而 Segment 是繼承自 ReentrantLock。
Java 8 中放棄了 Segment 的設計,采用 Node + CAS + synchronized 保證線程安全。
Java 7 在 Hash 沖突時,會使用拉鏈法,也就是鏈表的形式。
Java 8 先使用拉鏈法,在鏈表長度超過一定閾值時,將鏈表轉換為紅黑樹,來提高查找效率。
Java 7 遍歷鏈表的時間復雜度是 O(n),n 為鏈表長度。
Java 8 如果變成遍歷紅黑樹,那么時間復雜度降低為 O(log(n)),n 為樹的節點個數。
上述內容就是ConcurrentHashMap在Java7和中的異同點是怎樣的,你們學到知識或技能了嗎?如果還想學到更多技能或者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