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點擊下載文檔,查看本文所有相關資料。https://163.53.94.133/assets/uploads/files/open-source-sdn-kk.pdf
昨天,TF中文社區新年首場Meetup如約而至,關心多云互聯的眾多嘉賓趕來“赴約”,活動現場成為開源SDN愛好者的一次聚會。來自Tungsten Fabric技術研發和一線使用者,與大家分享了多云環境部署的現狀、SDN開源技術及應用案例。現場氣氛熱烈,討論延長近兩小時,不僅有專家和參會者的互動,也有參會者之間的討論和支招。Tungsten Fabric在中國的廣泛應用正在越來越真切的走來。
我們將陸續發布本次活動的精彩內容,首先帶來TF中文社區技術代表、瞻博網絡中國區合作伙伴技術經理張建勛的演講,分享多云現實的困境及出路。
TF中文社區技術代表、瞻博網絡中國區合作伙伴技術經理 張建勛
大家好!拋開廠商的身份而言,一直以來我抱著一個很“戲謔”的態度來看待SDN,SDN的英文名稱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我更喜歡把他翻譯成---“啥都弄”,好像所有和網絡沾邊的東西都往SDN上靠。當然,戲說歸戲說,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客戶的IT建設旅程中客戶越來越去關心關于多云,關于開源,關于SDN落地的現實問題。
在和大量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客戶的IT基礎架構建設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在網絡層面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以前的時候并沒有碰到過,在多云的場景下,SDN遇到了挑戰,以至于它的業務并沒有真正的執行,或者說業務并沒有真正通過SDN的方式去實現。
接下來我演講的內容,一方面是基于技術的細節,另一方面是從發展趨勢和客戶的反饋來做分享。
我們天天在討論多云,為什么會有多云?客戶為什么會去選擇這樣一個架構?是求新求炫,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現實情況下,多云是很多客戶IT基礎架構向前發展的必經階段。
站在技術演進的角度來說,最早客戶開始做IT的時候,就是買服務器、裝操作系統、裝數據庫、做各種各樣的應用,對吧?當時是沒有任何虛擬化的,這種情況下也談不到云,就是所謂的煙囪式的架構,一個業務就是一套系統,數據-存儲-網的這樣一套系統。
后來有了虛擬化的概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共識,虛擬化是云的基礎,引入了一些商業化的虛擬化軟件,再后來有了第三方開源的虛擬化編排系統,幾年前特別火的就是OpenStack,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從業人員,一定都是從OpenStack里面一步一步跟著演進過來的。在經歷了架構變化后,加上這種開源的虛擬化,大家對云的認識逐漸走向了成熟。
在三、五年前的時候,我們去跟客戶溝通,還要跟他們講云能帶來什么好處,現在就很少講這個了。客戶更多想要的是,我怎么去實際做一個云。IT的技術,尤其是網絡部分,越來越緊密地和業務應用結合起來。
不過,所有的業務在開啟、遷移的過程中,在實現所謂的彈性的過程中,從業務系統、計算、存儲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彈性化設計,但網絡不一定有,這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當客戶接受了更深層的云化技術之后,這兩年我們突然發現,虛擬化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從原來VM的形式變成了柔性化的形式。K8s逐漸火了起來,真的是解放了大量的生產力,但是也帶來了非常多的問題。
整個行業里面云的平臺和技術都有變化,但不是那種顛覆式革命性的變化,而是呈階段性的,不同的平臺,不同的技術共存,共同支撐客戶IT架構這樣一個情況。
另外,客戶的IT應用實際上是有它自己的技術特征的,對于高可用性技術的依賴和使用,意味著業務可能會放在不同的平臺下。
再進一步,在技術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客戶還有對于技術把控性的需求,像金融,互聯網企業,大型的企業客戶,他們都會出于本身技術創新性的考慮,我要利用新的技術去實現我們自主創新。
這導致在現有場景下,客戶至少會有兩、三個平臺的存在,同時也可能會有物理機的存在,在這個情況下,多云實際上就不是以往廠商的角度,而是客戶在他的設計規劃以及演進的過程中一個必然的狀態。
在邁向多云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去學習各種技術,但是整體的企業IT架構最難的部分其實是管理,是我們如何把這些多云環境統一為我們所用,這一點是最難的,也是最復雜的。這種管理包括資源調配,包括網絡通信,包括業務能否真正映射到下面的基礎架構中,在技術的管理之外,還涉及到整個體系的管理。
在選擇使用云服務的時候,客戶乃至整個行業都能夠得到一個共識,云可以改變IT架構,可以將資源集中,可以讓我們的業務更具經濟性、更具彈性。但是,基于目前的多云部署現實,網絡環境和基礎架構采用多云環境,又使得資源從原來極度的分散,變成一種多云的集合。
對于一個客戶而言,他可能既有公有云的平臺,也有私有云的平臺。在私有云的平臺中,還可能會有混合部署的環境,包括VMware、OpenStack、K8s、OpenShift等各種各樣的網絡基礎架構。
從云的本質上來說,我們是有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以及相應的協調和編排,但由于選擇得了多云環境,產生的一個結果就是,每一個云都是孤立的,每一個云都像是一個信息的孤島。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網絡在這兩年變得更加重要。
在行業擁抱云的過程中,是想要用管理的方式去解決的,而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不管云是什么形態,什么結構,什么內容,都能夠有一個統一的界面,下面管理的不再是裸機的服務器,不再是原來的那些交換機,而是云。
資源就像自來水一樣,想得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不需要關心下層究竟是怎么樣的。于是更多企業開始考慮,在多云的環境下,在技術平臺上放置一個CMP云管平臺,去做多云的統一管理。
但這個過程不是那么容易的,沒有任何一個通用廠家的產品可以做到,你沒法做排列組合,它一定是很定制化的,因為每一個客戶用的云平臺可能是不一樣的,對技術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對云的資源的使用流程是不一樣的,對云投資和保護反饋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這實際上就是行業中大家共同的一個愿景,通過資源的管理,實現可創建的自動化,可遷移的自動化,可編排的自動化。要真正實現這個愿景,我們需要從網絡的角度,下沉到不同的技術要求當中去。
SDN就是伴隨著云的發展而來的,在SDN中我們可以將功能去做一個拆解,這種拆解包含于數據中心的不同環節。而針對于數據中心內部,我們只有一個非常樸素、簡單,而且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多云平臺環境下,在數據中心內部實現統一的網絡打通,進一步是underlay硬件設備的管理;而在數據中心之間,我們希望實現業務在多個數據中心之間的雙活,包括流量管理以及運營調動;隨著混合云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更多會關注針對于不同的公有云平臺,能否實現統一的網絡打通,能否實現統一的SDN的調配和管理。
同時,在網絡環境中進一步增加業務的統一安全策略,從而實現聯,智,展,安這幾個基本功能。
所以,針對于整個網絡而言,最基本的訴求就是,任何一個位置,我都可以將你的業務通過自動化的方式去打通。而在多云環境的現實中,SDN實際上在真正使用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難題。
這種難題主要在于,我們部署的環境所采用的技術并非是開放的技術,而是過分依賴于網絡交換設備的平臺,由于我們將云平臺做了不同環境的割裂,所以在網絡這一塊,并沒有實現統一的調配。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建設一個小的數據中心,那么這樣一個數據中心要用某一個平臺,或者某一個架構,你可能所有業務的聯系都要由該設備的廠商來提供,或者說都會有這一部分硬件的交換。
這在小型數據中心的環境里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我們將數據中心延伸,或者要擴展一個數據中心,還要去采購另外一套硬件的設備,在采購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對于客戶所帶來的挑戰是,你需要了解每一個硬件SDN,它所支撐的功能是怎樣的;其次,所有的硬件SDN之間很難實現互聯互通和統一管理;第三,如果我們將服務進一步去打通,增加云中的應用服務,比如服務鏈的功能,基本上就是無法實現的,同時,還會存在技術的演進和挑戰問題。
所以我們在想,在客戶的多云發展歷程中,我們應該提供的是統一的網絡,不受任何硬件設備的限制,也不受任何軟件平臺的影響。在我們去致力于推廣Tungsten Fabric的時候,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將云網絡的功能從原來的硬件設備的部分遷移到軟件的部分,所有SDN執行對應的技術細節,都將由軟件來完成,并且它還是一個開源的軟件。
這種思路和想法,實際上也是行業中存在的共識。比如說,我們去看Amazon、Google這樣的國外的公有云,當他們去部署SDN和云的時候,是不會受制于任何一個硬件交換機廠家的。國內也是一樣,我們去看騰訊、阿里、百度,它們整個云化數據中心的部署,同樣有很多硬件設備供應商的參與,但這些廠家并不會加入任何私有化的數據中心技術在里面。
計算的資源可以統一調度管理,存儲的資源也可以統一調度管理,唯獨網絡,當網絡被撕裂之后,我們整個數據中心就會被拆解得七零八落,很難統一地架構起來。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就是在部署的過程中,所有的上層云平臺下發的,關于網絡的要求和指令,都由一個統一的SDN控制器來完成。
這個統一的SDN控制器,會將它要求的服務和策略直接下發到底層的軟件層面,而這時我們在中間負責轉發實際數據的硬件交換機,僅僅作為最簡單的數據傳輸的服務就可以。
那就意味著,在這樣的過程中,中間層的硬件交換機它是可以被替換的,甚至于它的功能可以進一步去削減。這種方案既減少了客戶對硬件設備的功能依賴,同時也讓我們在選擇一個方案的時候,可以根據軟件的要求做進一步的擴展。Tungsten Fabric作為一個開源SDN的解決方案,就是致力于去解決這樣一個問題。
Tungsten Fabric原來的名字是OpenContrail,2013年正式開源,2017年加入到Linux Foundation,并在2018年更名為Tungsten Fabric。這是在現在的多云化環境中,一個非常流行的,無論從功能性還是性能角度,都可以為客戶帶來實際SDN幫助的控制器,而且它是一個開源的平臺,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些年我們看到,國內很多的企業和行業,他們在應用云的速度、需求和多樣性上會比國外更多。在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云資源管理和調度的過程中,開源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性。
在進行部署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在服務器層增加一個vRouter,這個虛擬路由器將作為每個服務器節點上的網絡控制管理、策略執行,以及轉發的平臺。它包含兩方面內容,在控制平面,會統一地接受SDN控制器的調度,去創建網絡,連接網絡,以及執行相應的策略。在轉發層,是基于LinuxKernel去進行轉發,轉發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封裝方式。
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我們現在的網絡構架,尤其剛才我提到過客戶逐漸走在多云的環境中,他們面臨的急迫訴求,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如何采用一個統一的網絡解決方案,而且這個解決方案一定不是某一個獨立的廠家,或者是有獨立的產品平臺去提供。
從現在的技術發展上來說,Tungsten Fabric現在已經開始使用docker的方式,容器化會成為未來的一個技術方向,本身SDN的平臺也需要做進一步的規劃。我們的產品從早期的3.0,發展到現在的5.0,已經完全是一個容器化的產品了。從整體部署上來說,我們也支持針對于容器的平臺的支撐。
其實這半年我們跟客戶拜訪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不是說K8s本身的問題,而是K8s網絡的問題,他在網絡設計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思路,以至于遷移的過程中,會帶來很多糾結的部分,內部IP怎么訪問啊,ingress和service到底什么關系啊等等。在這一塊,開源的Tungsten Fabric K8s平臺,可以解決客戶在實際的部署場景中網絡通信的問題。
更進一步,客戶在進行網絡以及業務遷移的過程中,比如說從傳統OpenStack遷移到K8s,或者說從裸機遷移到K8s,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實現網絡的打通。
我們再來看安全性,客戶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有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測試的環境,我們從A到B到C有三個業務,這三個業務如果要做一個策略的話,在第一個場景中我們要有一個策略,而且是一個管理層級的下發下去,如果存在第二個數據中心,可能我會有第二個策略,到第三個數據中心,會有第三個策略。
在Tungsten Fabric我們希望實現的,是只使用一個策略,跨越多云,多個環境,那就意味著所有的安全策略將不以位置和平臺去做決定,而完全基于客戶的業務能力。我們去確定ABC,不管這三個業務分屬于哪一個平臺,對我來說只使用一個策略,而且在開源的版本中直接可以明確實現。
更進一步,我們希望將策略不只部署在私有云的環境中,還能在不同的公有云環境,以及不同的平臺下統一地去做支撐,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在未來的SDN場景下,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統一的網絡連接,以及統一的安全策略,這是SDN要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
總結來說,多云互聯的問題實際上是客戶發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痛點和瓶頸,因為你在不斷遷移的過程中勢必會有多個不同的平臺,既存在于公有平臺,也存在于商業化的平臺,甚至開源的平臺。在此過程中,有一個統一的SDN控制方案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客戶去實現業務的聯通,以及安全策略的統一部署。
更進一步,客戶希望將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當我們進行科研創新的時候,開源技術可以給予我們很多滋養,它是一個開放架構的開源平臺。
我相信,在未來整個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技術架構上一定是開放的、解耦的,在界面上是統一的,可以為其服務的行業提供統一的云化管理,同時進一步實現國內的云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和創新。
Tungsten Fabric為我們所有行業里的人帶來的是什么?我們看到一個自主的,一個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多云互聯、便于管理,并且不會受到任何硬件設備限制的解決方案。
很感謝今天能來這么多人參加這個會,大家都這么關注開源SDN,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究竟什么樣的SDN對行業是有幫助的。希望相關行業的技術從業人員,可以關注Tungsten Fabric的發展,我們也致力于和客戶一起去實現云的自主創新,推動未來的產業發展。
謝謝各位!
關注微信公眾號:TF中文社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