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C++的define是什么”,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C++的define是什么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C++的define是什么”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挑戰#define
#define是C提供的一條很有用的指令,但在C++中,很有可能杜絕宏指令的使用。
1 .const宏指令允許用戶指定某一標識符的值作為一個常量,
如:#define PI 3. 1415926
它也可以用來定義字符串:#define HZK16 "HZK16F"以下使用可以通過:
cout << "PI is“<<PI; cout << "Filename: "<< HZK16;
但宏畢竟不是一個合法的對象,雖然它偽裝得很***。C++為用戶提供了常量修飾符const,可以指定某個對象的值為常量。它阻止用戶對其進行賦值或其它副作用,
類似于上例:
const float PI=3.1415926; char*const HZK16="HZK16F"; PI = 3. 14; //error HZK16="HZK16K"; //error: Cannot modify a const object
但對于指針的處理似乎有些復雜,例如以下使用卻又合法:
HZK16[5]=’r’; //ok HZK16 ="HZK16K"
清楚地了解const修飾的范圍很有必要,如下是聲明形式與相應含義:
char*const cpl="I love you!“; //const修飾’*’,cp1是一個指向字符的指針常量 const char*cp2="I hate you!“; //const修飾’char' cp2是一個指向字符常量的指針 const char*const cp3="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 const分別修飾’char’和’*’,
cp3是一個指向字符常量的指針常量,因此,以下使用仍合法:
strcpy(cpl "Oh no...“); cp2++;
因為cpl只管盯住某一處的地址不放,而阻止其中的內容不被改寫則不是它的責任,cp2則恰恰相反,它不允許你修改其中的內容,卻可以被你指來指去(這個下場可能更慘)。只有使用兩個修飾符(如cp3)才可能是最保險的辦法。
指向const的指針不能被賦給指向非const的指針:
float*p=&PI; //error: Cannot convert 'const float*’ to 'float*’ *p=3.14;
這條限制保證了常量的正當含義。但注意由顯式轉換所引起的常量間接修改是可能的:
//test08.cpp #include <iostream.h> void main() { char * Spy; const char * const String = "Yahoo!"; Spy = (char*)String; Spy[5] = '?'; cout << String; } 輸出結果:Yahoo!
2.內聯函數(in line function)
宏在某些場合能得到類似于函數的功能,如下是一個常見的例子:#define ADD (a b) ((a)+(b))
cout<<“1+2=”<它將實現數據求和功能而輸出:但我們至少有一打理由拒絕使用它,以下是最明顯的:
①宏缺少類型安全檢測,如:
ADD ('A' 0. 0l);
這樣的調用將被解釋為合法,而事實上,很少的用戶期望能寫出這樣的語句;
②宏不會為參數引入臨時拷貝,如:
#define DOUBLE (x)((x)+(x)) int i(1); cout<<DOUBLE(i++); //prints '3'
③宏不具有地址,例如可能在一個計算器程序中有:
case ' +': Operator = & ADD;
并不能得到合理解釋。
采取函數?然而,使用函數并不是最劃算的支出,它浪費了寶貴的執行時間。使用過匯編語言的讀者可能知道,一般函數執行真正的函數體前后,要做一些現場保護工作,當函數體積很小時,這種冗余的工作量將會遠遠大于函數本身。
為此,C++提供了關鍵字inline,當用戶希望編譯器將某函數的代碼直接插入到調用點時,可將其設置成inline函數,即在函數定義時加上關鍵字inline,如:
//test09.cpp #include <iostream.h> inline int Add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void main O) { cout<<"1+2=“<<Add(1 2); }
主函數將被編譯器解釋為:
count<<"1+2=“<<{1+2 };
其行為完全類似于前例的ADD (a b)宏。經驗表明,將使用頻繁而且體積很小的函數聲明為inline是明智的。
3.函數重載(overload)
在實際數據求和操作時,如上節內容中提供的Add()函數是遠遠不夠的,你不得不再添加一些其它代碼,如:
double AddDouble(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a + b; } float AddFloat (float a float b ) { return a + b; }
特別地,在C++中你可以玩弄名字的技巧,將以上的AddDouble AddFloat皆取名為Add,如:
double Add(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a + b; }
盡管放心,編譯器會安全地為不同的調用形式找到相應的函數原型。如:
double a b; Add(f 2); //int Add(int int) Add (a b); //double Add (doubledouble)
這樣,不同的函數擁有相同的函數名,即函數重載。函數重載以及后面的模板、虛函數機制形成了“一個接口,多種功能”的特性,即多態性(polymorphism),它是面向對象(OO)的技術之一。
在使用重載機制時,C++提出了許多防止二義性的限制,如:
void fun(int a); int fun(int a); void fun(int& a); void fun (int a int b=0);
很可能引起C ++編譯器的恐慌,它在遇到諸如fun(100)的調用時會十分不滿。用戶有義務保證任一調用形式不產生二義性。以下是一種常見的使用重載機制的例程:
//test10.cpp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iostream.h> void Pixel(int x int y int color) { putpixel(x y color); } int Pixel(int x int y) { return getpixel(x y); } void main() { int Driver=VGA Mode=VGAHI; initgraph(&Driver &Mode ""); Pixel(100 100 4); int Color = Pixel(100 100); closegraph(); cout << "Color of point(100 100):" << Color; }
可以想象C++將以上不同的Pixel()函數分別編碼為Pixel_iii和Pixel_ii,它的形式包含了各入口參數的數據類型。注意,編碼未包含返回值的信息,因而依賴于返回值類型的差異的函數重載是不穩定的。因此,連接器(linker)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相應的模塊。但這對于新舊C版本產生的模塊連接恐怕添加了麻煩,因為傳統的C函數庫中并沒有對函數名再作手腳的壞習慣,C++不得不提供關鍵字extern來保證這種連接的安全性,如下形式(注意‘C’可要大寫):
extern "C" { void Pixel(int x int y int Color); };
將告訴編譯器只需要在函數庫中找相應的Pixel模塊,而不必自作聰明。而
extern "C" { //' #include’一定要另起一行 #include "function. h" };
則聲明包含在頭文件function. h中所有函數模塊皆采取C連接。
到此,關于“C++的define是什么”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