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主要講解“Python如何實現時間和日期庫”,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本文介紹的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性強。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學習“Python如何實現時間和日期庫”吧!
在 Python 中是沒有原生數據類型支持時間的,日期與時間的操作需要借助三個模塊,分別是 time
、datetime
、calendar
。
time
模塊可以操作 C 語言庫中的時間相關函數,時鐘時間與處理器運行時間都可以獲取。
datetime
模塊提供了日期與時間的高級接口。
calendar
模塊為通用日歷相關函數,用于創建數周、數月、數年的周期性事件。
在學習之前,還有一些術語要補充一下,這些術語你當成慣例即可。這里在 Python 官方文檔中也有相關說明,不過信息比較多,橡皮擦為你摘錄必須知道的一部分。
epoch(紀元)
是時間開始的點,其值取決于平臺。
對于 Unix, epoch(紀元)
是 1970年1月1日00:00:00(UTC)
。要找出給定平臺上的 epoch
,請使用 time.gmtime(0)
進行查看,例如橡皮擦電腦顯示:
time.struct_time(tm_year=1970, tm_mon=1, tm_mday=1, tm_hour=0, tm_min=0, tm_sec=0, tm_wday=3, tm_yday=1, tm_isdst=0)
術語 紀元秒數
是指自 epoch (紀元)
時間點以來經過的總秒數,通常不包括閏秒。 在所有符合 POSIX 標準的平臺上,閏秒都不會記錄在總秒數中。
程序員中常把 紀元秒數
稱為 時間戳
。
該模塊核心為控制時鐘時間。
該函數獲取時鐘的基本信息,得到的值因不同系統存在差異,函數原型比較簡單:
time.get_clock_info(name)
其中 name
可以取下述值:
monotonic
:time.monotonic()
perf_counter
: time.perf_counter()
process_time
: time.process_time()
thread_time
: time.thread_time()
time
: time.time()
該函數的返回值具有以下屬性:
adjustable
: 返回 True 或者 False。如果時鐘可以自動更改(例如通過 NTP 守護程序)或由系統管理員手動更改,則為 True ,否則為 False ;
implementation
: 用于獲取時鐘值的基礎 C 函數的名稱,就是調用底層 C 的函數;
monotonic
:如果時鐘不能倒退,則為 True ,否則為 False;
resolution
: 以秒為單位的時鐘分辨率( float )。
import time available_clocks = [ ('clock', time.clock), ('monotonic', time.monotonic), ('perf_counter', time.perf_counter), ('process_time', time.process_time), ('time', time.time), ] for clock_name, func in available_clocks: print(''' {name}: adjustable : {info.adjustable} implementation: {info.implementation} monotonic : {info.monotonic} resolution : {info.resolution} current : {current} '''.format( name=clock_name, info=time.get_clock_info(clock_name), current=func()))
運行結果如下圖所示。
上圖顯示橡皮擦的計算機在 clock
與 perf_counter
中,調用底層 C 函數是一致的。
在 Python 中通過 time.time()
函數獲取紀元秒數,它可以把從 epoch
開始之后的秒數以浮點數格式返回。
import time print(time.time()) # 輸出結果 1615257195.558105
時間戳大量用于計算時間相關程序,屬于必須掌握內容。
時間戳主要用于時間上的方便計算,對于人們閱讀是比較難理解的,如果希望獲取可讀時間,使用 ctime()
函數獲取。
import time print(time.ctime()) # 輸出內容:Tue Mar 9 10:35:51 2021
如何將時間戳轉換為可讀時間,使用 localtime
函數即可。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time.time()) print("本地時間為 :", localtime)
輸出結果為 <class 'time.struct_time'>
類型數據,后文將對其進行格式化操作:
本地時間為 :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21, tm_mon=3, tm_mday=9, tm_hour=10, tm_min=37, tm_sec=27, tm_wday=1, tm_yday=68, tm_isdst=0)
上述代碼中的時間戳最小值是 0,最大值由于 Python 環境和操作系統決定,我本地 64 位操作系統進行測試的時候,得到的數據如下:
import time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0) print("時間為 :", localtime) # 時間為 : time.struct_time(tm_year=1970, tm_mon=1, tm_mday=1, tm_hour=8, tm_min=0, tm_sec=0, tm_wday=3, tm_yday=1, tm_isdst=0)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32536799999) print("時間為 :", localtime) # 時間為 : time.struct_time(tm_year=3001, tm_mon=1, tm_mday=19, tm_hour=15, tm_min=59, tm_sec=59, tm_wday=0, tm_yday=19, tm_isdst=0)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99999999999) print("時間為 :", localtime) # OSError: [Errno 22] Invalid argument print(type(localtime))
monotonic time
從系統啟動開始計時,從 0 開始單調遞增。
操作系統的時間可能不是從 0 開始,而且會因為時間出錯而回調。
該函數原型如下,不需要任何參數,返回一個浮點數,表示小數秒內的單調時鐘的值:
time.monotonic()
測試代碼如下:
print("單調時間",time.monotonic()) # 輸出:單調時間 12279.244
time()
函數返回的是紀元秒數(時間戳), clock()
函數返回的是處理器時鐘時間。
該函數函數的返回值:
在第一次調用的時候,返回的是程序運行的實際時間;
在第二次之后的調用,返回的是自第一次調用后到這次調用的時間間隔。
需要注意的是 Python 3.8 已移除 clock()
函數,用 time.perf_counter()
或 time.process_time()
方法替代。
t0 = time.clock() # 運行一段代碼 print(time.clock() - t0, "程序運行時間")
我使用的 Python 版本較高,提示異常如下:
time.clock has been deprecated in Python 3.3 and will be removed from Python 3.8: use time.perf_counter or time.process_time instead t0 = time.clock()
perf_counter()
函數的 epoch
(紀元)是未定義的。一般使用該函數都是為了比較和計算,不是為了用作絕對時間,該點需要注意下。
該函數用于測量較短持續時間的具有最高有效精度的時鐘,包括睡眠狀態消耗的時間,使用兩次調用才會有效。
測試代碼如下:
t0 = time.perf_counter() # 運行一段代碼 for i in range(100000): pass print("程序運行時間", time.perf_counter() - t0)
與其類似的函數有 perf_counter_ns()
、process_time()
、process_time_ns()
,具體可以查詢手冊進行學習,先掌握 perf_counter()
函數即可。
上文已經涉及了時間組件相關的知識,通過 localtime
得到的 struct_time
類型的數據。
這里涉及到的函數有 gmtime()
返回 UTC 中的當前時間,localtime()
返回當前時區對應的時間,mktime()
接收 struce_time
類型數據并將其轉換成浮點型數值,即時間戳。
print("*"*10) print(time.gmtime()) print("*"*10) print(time.localtime()) print("*"*10) print(time.mktime(time.localtime()))
struct_time 類型包含的內容
上述代碼返回的數據格式為: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21, tm_mon=3, tm_mday=9, tm_hour=12, tm_min=50, tm_sec=35, tm_wday=1, tm_yday=68, tm_isdst=0)
其中各值可以根據英文含義進行理解 :tm_year
年份(range[1,12]),tm_mon
月份(range[1,12]),tm_mday
天數(range[1,31]),tm_hour
天數(range[0,23]),tm_min
分鐘 (range[0,59]), tm_sec
秒數 (range[0,61]), tm_wday
星期 (range[0,6],0 是星期日), tm_yday
一年中的一天(range[1,366] ),tm_isdst
在夏令時生效時設置為 1,而在夏令時不生效時設置為 0,值-1 表示這是未知的。
strptime()
和 strftime()
函數可以使時間值在 struct_time
表示和字符串表示之間相互轉換。
對于 strftime
函數,其中的參數參考官方即可。
x =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 print(x)
這里的學習,沒有什么難度大的點,孰能生巧的知識。
strptime 函數的應用
x =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 print(x) # 方向操作,字符串格式化成 time.struct_time struct_time = time.strptime(x, "%Y-%m-%d %H:%M:%S") print(struct_time)
需要記憶的就是 strftime
與 strptime
函數只有中間的字符不同,一個是 f
,另一個是 p
。
對于 time 模塊,sleep
函數屬于必備知識點,但是太常用了,你肯定已經很熟悉了。
對于模塊的學習,最權威的就是官方手冊了,time 模塊
該模塊比 time
模塊高級了很多,并且對 time
模塊進行了封裝,提供的功能更加強大了。
在 datetime
模塊中,Python 提供了 5 個主要的對象類,分別如下:
datetime
:允許同時操作時間和日期;
date
:只操作日期;time
:只操作時間;
timedelta
:用于操作日期以及測量時間跨度;
tzinfo
:處理時區。
優先展示部分該類的屬性和方法,都是記憶層面的知識。
min
、max
:date 對象能表示的最大、最小日期;
resolution
:date 對象表示日期的最小單位,返回天;
today()
:返回表示當前本地日期的 date 對象;
fromtimestamp(timestamp)
:根據時間戳,返回一個 date 對象。
測試代碼如下: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 import time print('date.min:', date.min) print('date.max:', date.max) print('date.resolution:', date.resolution) print('date.today():', date.today()) print('date.fromtimestamp():', date.fromtimestamp(time.time()))
輸出結果:
date.min: 0001-01-01
date.max: 9999-12-31
date.resolution: 1 day, 0:00:00
date.today(): 2021-03-09
date.fromtimestamp(): 2021-03-09
date 對象的屬性和方法
通過下述代碼創建一個 date 對象:
d = date(year=2021,month=3,day=9) print(d)
該對象具備下述屬性和方法:
d.year
:返回年;
d.month
:返回月;
d.day
:返回日;
d.weekday()
:返回 weekday,如果是星期一,返回 0;如果是星期 2,返回 1,以此類推;
d.isoweekday()
:返回 weekday,如果是星期一,返回 1;如果是星期 2,返回 2,以此類推;
d.isocalendar()
:返回格式如(year, wk num, wk day);
d.isoformat()
:返回格式如'YYYY-MM-DD'的字符串;
d.strftime(fmt)
:自定義格式化字符串,與 time 模塊中的 strftime 類似。
time
類定義的類屬性:
min
、max
:time 類所能表示的最小、最大時間。其中,time.min = time(0, 0, 0, 0), time.max = time(23, 59, 59, 999999)
;
resolution:時間的最小單位,這里是 1 微秒;
通過其構造函數可以創建一個 time
對象。
t = time(hour=20, minute=20, second=40) print(t)
time
類提供的實例方法和屬性:
t.hour
、t.minute
、t.second
、t.microsecond
:時、分、秒、微秒;
t.tzinfo
:時區信息;
t.isoformat()
:返回型如”HH:MM:SS”格式的字符串時間表示;
t.strftime(fmt)
:返回自定義格式化字符串。
該類是 date
類與 time
類的結合體,很多屬性和方法前文已經介紹,再補充一些比較常用的屬性和方法。
獲取當前的日期與時間: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t = datetime.now() print(dt)
獲取時間戳:
dt = datetime.now() # 使用 datetime 的內置函數 timestamp() stamp = datetime.timestamp(dt) print(stamp)
通過 timedelta
函數返回一個 timedelta
時間間隔對象,該函數沒有必填參數,如果寫入一個整數就是間隔多少天的的意思。
# 間隔 10 天 timedelta(10) # 跨度為1 周 timedelta(weeks=1)
兩個時間間隔對象可以彼此之間相加或相減,返回的仍是一個時間間隔對象。
一個 datetime 對象如果減去一個時間間隔對象,那么返回的對應減去之后的 datetime 對象,然后兩個 datetime 對象如果相減,返回的是一個時間間隔對象。
更多關于 datetime 類使用的知識,可以參考官方手冊。
此模塊的函數都是日歷相關的,例如打印某月的字符月歷。
calendar
模塊定義了 Calendar 類,它封裝了值的計算, 例如給定月份或年份中周的日期。通過 TextCalendar 和 HTMLCalendar 類可以生成預格式化的輸出。
基本代碼:
import calendar c = calendar.TextCalendar(calendar.SUNDAY) c.prmonth(2021, 3)
上述代碼,默認是從周日開始的,輸出結果:
March 2021
Su Mo Tu We Th Fr S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該模塊使用頻率較低,詳細使用參考地址 進行學習。
到此,相信大家對“Python如何實現時間和日期庫”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來實際操作一番吧!這里是億速云網站,更多相關內容可以進入相關頻道進行查詢,關注我們,繼續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