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超碰碰碰碰久久久久久综合_超碰av人澡人澡人澡人澡人掠_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_txt小说免费全本

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密碼登錄×
登錄注冊×
其他方式登錄
點擊 登錄注冊 即表示同意《億速云用戶服務條款》

Mysql配置文件的示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11-06 11:46:16 來源:億速云 閱讀:126 作者:小新 欄目:MySQL數據庫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Mysql配置文件的示例分析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mysqld]
port = 3306
serverid = 1
socket = /tmp/mysql.sock
skip-locking
# 避免MySQL的外部鎖定,減少出錯幾率增強穩定性。
skip-name-resolve
禁止MySQL對外部連接進行DNS解析,使用這一選項可以消除MySQL進行DNS解析的時間。但需要注意,如果開啟該選項,則所有遠程主機連接授權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則MySQL將無法正常處理連接請求!
back_log = 384
指定MySQL可能的連接數量。當MySQL主線程在很短的時間內接收到非常多的連接請求,該參數生效,主線程花費很短的時間檢查連接并且啟動一個新線程。
back_log 參數的值指出在MySQL暫時停止響應新請求之前的短時間內多少個請求可以被存在堆棧中。如果系統在一個短時間內有很多連接,則需要增大該參數的值,該參數值指定到來的TCP/IP連接的偵聽隊列的大小。不同的操作系統在這個隊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
試圖設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統的限制將是無效的。默認值為50。對于Linux系統推薦設置為小于512的整數。
key_buffer_size = 256M
# key_buffer_size指定用于索引的緩沖區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的索引處理性能。
對于內存在4GB左右的服務器該參數可設置為256M或384M。
注意:該參數值設置的過大反而會是服務器整體效率降低!
max_allowed_packet = 4M
thread_stack = 256K
table_cache = 128K
sort_buffer_size = 6M
查詢排序時所能使用的緩沖區大小。注意: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是每連接獨占!如果有100個連接,那么實際分配的總共排序緩沖區大小為100 × 6 = 600MB。所以,對于內存在4GB左右的服務器推薦設置為6-8M。
read_buffer_size = 4M
讀查詢操作所能使用的緩沖區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樣,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也是每連接獨享!
join_buffer_size = 8M
聯合查詢操作所能使用的緩沖區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樣,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也是每連接獨享!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64M
table_cache = 512
thread_cache_size = 64
query_cache_size = 64M
指定MySQL查詢緩沖區的大小。可以通過在MySQL控制臺執行以下命令觀察:
代碼:
# >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 >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則表明經常出現緩沖不夠的情況;
如果Qcache_hits的值非常大,則表明查詢緩沖使用非常頻繁,如果該值較小反而會影響效率,那么可以考慮不用查詢緩沖;Qcache_free_blocks,如果該值非常大,則表明緩沖區中碎片很多。
tmp_table_size = 256M
max_connections = 768
指定MySQL允許的最大連接進程數。如果在訪問論壇時經常出現Too Many Connections的錯誤提 示,則需要增大該參數值。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0000
wait_timeout = 10
指定一個請求的最大連接時間,對于4GB左右內存的服務器可以設置為5-10。
thread_concurrency = 8
該參數取值為服務器邏輯CPU數量×2,在本例中,服務器有2顆物理CPU,而每顆物理CPU又支持H.T超線程,所以實際取值為4 × 2 = 8
skip-networking
開啟該選項可以徹底關閉MySQL的TCP/IP連接方式,如果WEB服務器是以遠程連接的方式訪問MySQL數據庫服務器則不要開啟該選項!否則將無法正常連接!

[common log]
log = /var/log/mysql/mysql-sys.log
把所有的連接以及所有的SQL命令記入日志(通用查詢日志); 如果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將在數據庫目錄里創建一個hostname.log文件作為這種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務器的主機名)。
log-update = /var/log/mysql/mysql-update.log
記載出錯情況的日志文件名(出錯日志)。這種日志功能無法禁用。如果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會使用hostname.err作為種日志文件的名字。
log-slow-queries =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把執行用時超過long_query_time變量值的查詢命令記入日志(慢查詢日志); 如果沒有給出file參數,MySQL將在數據庫目錄里創建一個hostname-slow.log文件作為這種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務器主機名)。
long_query_time = n
慢查詢的執行用時上限(默認設置是10s)。
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
把慢查詢以及執行時沒有使用索引的查詢命令全都記入日志(其余同--log-slow-queries選項)。
log-bin = /var/log/mysql/mysql-bin.log
把對數據進行修改的所有SQL命令(也就是INSERT、UPDATE和DELETE命令)以二進制格式記入日志(二進制變更日志,binary update log)。這種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認的hostname.n,其中n是一個6位數字的整數(日志文件按順序編號)。
max_binlog_size = n
二進制日志文件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GB)。在前一個二進制日志文件里的信息量超過這個最大長度之前,MySQL服務器會自動提供一個新的二進制日志文件接續上。
binlog-do-db = dbname
只把給定數據庫里的變化情況記入二進制日志文件,其他數據庫里的變化情況不記載。如果需要記載多個數據庫里的變化情況,就必須在配置文件使用多個本選項來設置,每個數據庫一行。
binlog-ignore-db = dbname
不把給定數據庫里的變化情況記入二進制日志文件。
sync_binlog = n
每經過n次日志寫操作就把日志文件寫入硬盤一次(對日志信息進行一次同步)。n=1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效率最低。默認設置是n=0,意思是由操作系統來負責二進制日志文件的同步工作。

[master/slave]
server-id = n
給服務器分配一個唯一的ID編號
log-slave-updates
啟用從屬服務器上的日志功能,使這臺計算機可以用來構成一個鏡像鏈(A->B->C)。
master-host = hostname
master-user = replicusername
master-password = passwd
分別是主控服務器的主機名或IP地址、從屬服務器用來連接主控服務器的用戶名、從屬服務器用來連接主控服務器的密碼。如果從屬服務器上存在master.info文件(鏡像關系定義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master-port = n
從屬服務器用來連接主控服務器的TCP/IP端口(默認設置是3306端口)。
master-connect-retry = n
如果與主控服務器的連接沒有成功,則等待n秒(s)后再進行管理方式(默認設置是60s)。如果從屬服務器存在master.info文件,它將忽略此選項。
master-ssl-xxx = xxx
對主、從服務器之間的SSL通信進行配置。
read-only = 0/1
0: 允許從屬服務器獨立地執行SQL命令(默認設置); 1: 從屬服務器只能執行來自主控服務器的SQL命令。
read-log-purge = 0/1
1: 把處理完的SQL命令立刻從中繼日志文件里刪除(默認設置); 0: 不把處理完的SQL命令立刻從中繼日志文件里刪除。
replicate-do-table = dbname.tablename
與--replicate-do-table選項的含義和用法相同,但數據庫和數據庫表名字里允許出現通配符"%" (例如: test%.%--對名字以"test"開頭的所有數據庫里的所以數據庫表進行鏡像處理)。
replicate-do-db = name
只對這個數據庫進行鏡像處理。
replicate-ignore-db = dbname
不對這個數據庫進行鏡像處理。
replicate-ignore-table = dbname.tablename
不對這個數據表進行鏡像處理。
replicate-wild-ignore-table = dbn.tablen
不對這些數據表進行鏡像處理。
replicate-rewrite-db = db1name > db2name
把主控數據庫上的db1name數據庫鏡像處理為從屬服務器上的db2name數據庫。
report-host = hostname
從屬服務器的主機名; 這項信息只與SHOW SLAVE HOSTS命令有關--主控服務器可以用這條命令生成一份從屬服務器的名單。
slave-compressed-protocol = 1
主、從服務器使用壓縮格式進行通信--如果它們都支持這么做的話。
slave-skip-errors = n1, n2, [...all]
即使發生出錯代碼為n1、n2等的錯誤,鏡像處理工作也繼續進行(即不管發生什么錯誤,鏡像處理工作也繼續進行)。如果配置得當,從屬服務器不應該在執行 SQL命令時發生錯誤(在主控服務器上執行出錯的SQL命令不會被發送到從屬服務器上做鏡像處理); 如果不使用slave-skip-errors選項,從屬服務器上的鏡像工作就可能因為發生錯誤而中斷,中斷后需要有人工參與才能繼續進行。
innodb_log_buffer_pool_size = n
為InnoDB數據表及其索引而保留的RAM內存量(默認設置是8MB)。這個參數對速度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如果計算機上只運行有 MySQL/InnoDB數據庫服務器,就應該把全部內存的80%用于這個用途。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n
事務日志文件寫操作緩存區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MB)。
innodb_additional_men_pool_size = n
為用于內部管理的各種數據結構分配的緩存區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1MB)。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n
I/O操作(硬盤寫操作)的最大線程個數(默認設置是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n
InnoDB驅動程序能夠同時使用的最大線程個數(默認設置是8)。

[InnoDB]
skip-innodb
不加載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如果用不著InnoDB數據表,可以用這個選項節省一些內存。
innodb-file-per-table
為每一個新數據表創建一個表空間文件而不是把數據表都集中保存在中央表空間里(后者是默認設置)。該選項始見于MySQL 4.1。
innodb-open-file = n
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最多可以同時打開的文件數(默認設置是300)。如果使用了innodb-file-per-table選項并且需要同時打開很多數據表的話,這個數字很可能需要加大。
innodb_data_home_dir = path
InnoDB主目錄,所有與InnoDB數據表有關的目錄或文件路徑都相對于這個路徑。在默認的情況下,這個主目錄就是MySQL的數據目錄。
innodb_data_file_path = ts
用來容納InnoDB為數據表的表空間: 可能涉及一個以上的文件; 每一個表空間文件的最大長度都必須以字節(B)、兆字節(MB)或千兆字節(GB)為單位給出; 表空間文件的名字必須以分號隔開; 最后一個表空間文件還可以帶一個autoextend屬性和一個最大長度(max:n)。例如,ibdata1:1G; ibdata2:1G:autoextend:max:2G的意思是: 表空間文件ibdata1的最大長度是1GB,ibdata2的最大長度也是1G,但允許它擴充到2GB。除文件名外,還可以用硬盤分區的設置名來定義表空間,此時必須給表空間的最大初始長度值加上newraw關鍵字做后綴,給表空間的最大擴充長度值加上raw關鍵字做后綴(例如/dev/hdb1: 20Gnewraw或/dev/hdb1:20Graw); MySQL 4.0及更高版本的默認設置是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_autoextend_increment = n
帶有autoextend屬性的表空間文件每次加大多少兆字節(默認設置是8MB)。這個屬性不涉及具體的數據表文件,那些文件的增大速度相對是比較小的。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n
如果某個事務在等待n秒(s)后還沒有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就使用ROLLBACK命令放棄這個事務。這項設置對于發現和處理未能被InnoDB數據表驅動 程序識別出來的死鎖條件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50s。
innodb_fast_shutdown = 0/1
是否以最快的速度關閉InnoDB,默認設置是1,意思是不把緩存在INSERT緩存區的數據寫入數據表,那些數據將在MySQL服務器下次啟動時再寫入 (這么做沒有什么風險,因為INSERT緩存區是表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數據不會丟失)。把這個選項設置為0反面危險,因為在計算機關閉時,InnoDB 驅動程序很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它的數據同步工作,操作系統也許會在它完成數據同步工作之前強行結束InnoDB,而這會導致數據不完整。

[InnoDB log]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var/log/mysql/innodb
用來存放InnoDB日志文件的目錄路徑(如ib_logfile0、ib_logfile1等)。在默認的情況下,InnoDB驅動程序將使用MySQL數據目錄作為自己保存日志文件的位置。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n
使用多少個日志文件(默認設置是2)。InnoDB數據表驅動程序將以輪轉方式依次填寫這些文件; 當所有的日志文件都寫滿以后,之后的日志信息將寫入第一個日志文件的最大長度(默認設置是5MB)。這個長度必須以MB(兆字節)或GB(千兆字節)為單 位進行設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1/2
這個選項決定著什么時候把日志信息寫入日志文件以及什么時候把這些文件物理地寫(術語稱為"同步")到硬盤上。設置值0的意思是每隔一秒寫一次日志并進行同步,這可以減少硬盤寫操作次數,但可能造成數據丟失; 設置值1(設置設置)的意思是在每執行完一條COMMIT命令就寫一次日志并進行同步,這可以防止數據丟失,但硬盤寫操作可能會很頻繁; 設置值2是一般折衷的辦法,即每執行完一條COMMIT命令寫一次日志,每隔一秒進行一次同步。
innodb_flush_method = x
InnoDB日志文件的同步辦法(僅適用于UNIX/Linux系統)。這個選項的可取值有兩種: fdatasync,用fsync()函數進行同步; O_DSYNC,用O_SYNC()函數進行同步。
innodb_log_archive = 1
啟用InnoDB驅動程序的archive(檔案)日志功能,把日志信息寫入ib_arch_log_n文件。啟用這種日志功能在InnoDB與 MySQL一起使用時沒有多大意義(啟用MySQL服務器的二進制日志功能就足夠用了)。

[Others]
bind-address = ipaddr
MySQL服務器的IP地址。如果MySQL服務器所在的計算機有多個IP地址,這個選項將非常重要。
default-storage-engine = type
新數據表的默認數據表類型(默認設置是MyISAM)。這項設置還可以通過--default-table-type選項來設置。
default-timezone = name
為MySQL服務器設置一個地理時區(如果它與本地計算機的地理時區不一樣)。
ft_min_word_len = n
全文索引的最小單詞長度工。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4,意思是在創建全文索引時不考慮那些由3個或更少的字符構建單詞。
max-allowed-packet = n
客戶與服務器之間交換的數據包的最大長度,這個數字至少應該大于客戶程序將要處理的最大BLOB塊的長度。這個選項的默認設置是1MB。
sql-mode = model1, mode2, [...]
MySQL將運行在哪一種SQL模式下。這個選項的作用是讓MySQL與其他的數據庫系統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這個選項的可取值包括ansi、db2、 oracle、no_zero_date、pipes_as_concat。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Mysql配置文件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向AI問一下細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I

四会市| 南岸区| 中西区| 山丹县| 江永县| 棋牌| 余庆县| 湟中县| 灵台县| 孝昌县| 仪征市| 剑川县| 灵宝市| 波密县| 柘荣县| 吴川市| 吉木萨尔县| 荔浦县| 神池县| 上蔡县| 西贡区| 宜城市| 清徐县| 祥云县| 庆城县| 吐鲁番市| 闽清县| 南漳县| 兰考县| 福安市| 惠东县| 汝州市| 会昌县| 垣曲县| 宕昌县| 南充市| 济阳县| 金溪县| 扶风县| 射阳县|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