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期內容當中小編將會給大家帶來有關React Native工程中TSLint靜態檢查工具怎么用,文章內容豐富且以專業的角度為大家分析和敘述,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獲。
TSLint為TypeScript提供了代碼檢查能力,對使用TypeScript的React Native工程,在規范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面主要對TSLint相關知識進行分享,并對自定義TSLint規則進行介紹。
建立的代碼規范沒人遵守,項目中遍地風格迥異的代碼,你會不會抓狂?
通過測試用例的程序還會出現Bug,而原因僅僅是自己犯下的低級錯誤,你會不會抓狂?
某種代碼寫法存在問題導致崩潰時,只能全工程檢查代碼,這需要人工花費大量時間Review代碼,你會不會抓狂?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靜態檢查有效地緩解!
靜態檢查(Static Program Analysis)主要是以不運行程序的方式對于程序源代碼進行檢查分析的技術,而與之相反的就是動態檢查(Dynamic Program Analysis),通過實際運行程序輸入測試數據產生預期結果的技術。通過代碼靜態檢查,我們可以快速定位代碼的錯誤與缺陷,可以減少逐行閱讀代碼浪費的時間,可以(根據需要)快速掃描代碼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等。代碼靜態檢查可以在代碼的規范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客戶端中,Android可以使用CheckStyle、Lint、Findbugs、PMD等工具,iOS可以使用Clang Static Analyzer、OCLint等工具。而在React Native的開發過程中,針對于JavaScript的ESLint,與TypeScript的TSLint,則成為了主要代碼靜態檢查的工具。本文將按照使用TSLint的原因、使用TSLint的方法、自定義TSLint的步驟進行探究分析。
在客戶端團隊進入React Native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面臨著如下問題:
由于大家從客戶端轉入到React Native開發過程中,容易出現低級語法錯誤;
開發者之前從事Android、iOS、前端等工作,因此代碼風格不同,導致項目代碼風格不統一;
客戶端效果不一致,有可能Android端顯示正常、iOS端顯示異常,或者相反的情況出現。
雖然以上問題可以通過多次不斷將雷點標記出,并不斷地分享經驗與強化代碼Review過程等方式來進行緩解,但是仍面臨著React Native開發者掌握的技術水平千差萬別,知識分享傳播的速度緩慢等問題,既導致了開發成本的不斷增加和開發效率持續低下的問題,還難以避免一個坑被踩了多次的情況出現。這時急需一款可以滿足以下目標的工具:
可檢測代碼低級語法錯誤;
規范項目代碼風格;
根據需要可自定義檢查代碼的邏輯;
工具使用者可以“傻瓜式”的接入部署到開發IDE環境;
可以快速高效地將檢查工具最新檢查邏輯同步到開發IDE環境中;
對于檢查出的問題可以快速定位。
根據上述要求的描述,靜態檢查工具TSLint可以較為有效地達成目標。
TSLint是硅谷企業Palantir的一個項目,它是一款可以檢查TypeScript代碼可讀性、可維護性以及功能性錯誤的靜態檢查工具,當前許多編輯器(Editors)和構建系統(Build Systems)支持這一工具,同時支持自定義編寫Lint規則、配置、格式化等。
當前TSLint已經包含了上百條規則,這些規則構筑了當前TSLint檢查的基礎。在代碼開發階段中,通過這些配置好的規則可以給工程一個完整的檢查,并隨時可以提示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本文內容參考了TSLint官方文檔https://palantir.github.io/tslint/。
以下規則主要來源于TSLint規則,是某些規則的簡單介紹。
上述2.1所列出的規則來源于Palantir官方TSLint規則。實際還有多種,可能會用到的有以下:
我們在項目的規則配置過程中,一般采用上述規則包其中一種或者若干種同時配置,那如何配置呢?請看下文。
首先,在工程package.json文件中配置TSLint包:
在根目錄中的tslint.json文件中可以根據需要配置已有規則,例如:
其中extends數組內放置繼承的TSLint規則包,上圖包括了airbnb配置的規則包、tslint-react的規則包,而rules用于配置規則的開關。
TSLint規則目前只有true和false的選項,這導致了結果要么正常,要么報錯ERROR,而不會出現WARNING等警告。
有些時候,雖然配置某些規則開啟,但是某個文件內可能會關閉某些甚至全部規則檢查,這時候可以通過規則注釋來配置,如:
/* tslint:disable */
上述注釋表示本文件自此注釋所在行開始,以下的所有區域關閉TSLint規則檢查。
/* tslint:enable */
上述注釋表示本文件自此注釋所在行開始,以下的所有區域開啟TSLint規則檢查。
/* tslint:disable:rule1 rule2 rule3... */
上述注釋表示本文件自此注釋所在行開始,以下的所有區域關閉規則rule1 rule2 rule3...的檢查。
/* tslint:enable:rule1 rule2 rule3... */
上述注釋表示本文件自此注釋所在行開始,以下的所有區域開啟規則rule1 rule2 rule3...的檢查。
// tslint:disable-next-line
上述注釋表示此注釋所在行的下一行關閉TSLint規則檢查。
someCode(); // tslint:disable-line
上述注釋表示此注釋所在行關閉TSLint規則檢查。
// tslint:disable-next-line:rule1 rule2 rule3...
上述注釋表示此注釋所在行的下一行關閉規則rule1 rule2 rule3...的檢查檢查。
以上配置信息,這里具體參考了https://palantir.github.io/tslint/usage/rule-flags/。
在完成工程配置后,需要下載所需要依賴包,要在工程所在根目錄使用npm install
命令完成下載依賴包。
在完成下載依賴包后,IDE環境可以根據對應配置文件進行提示,可以實時地提示出存在問題代碼的錯誤信息,以VSCode為例:
VSCode目前還有繼續完善的空間,如果部分文件未在窗口打開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其中錯誤未提示出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本地命令進行全工程的檢查,在React Native工程的根目錄下,通過以下命令行執行:
tslint --project tsconfig.json --config tslint.json
(此命令如果不正確運行,可在之前加入./node_modules/.bin/)即為:
./node_modules/.bin/tslint --project tsconfig.json --config tslint.json
從而會提示出類似以下錯誤的信息:
src/Components/test.ts[1, 7]: Class name must be in pascal case
本地進行代碼檢查的過程也會存在被人遺忘的可能性,通過技術的保障,可以避免人為遺忘,作為代碼提交的標準流程,通過CI檢查后再合并代碼,可以有效避免代碼錯誤的問題。CI系統可以為理解為一個云端的環境,環境配置與本地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生成與本地一致的報告,在美團內部可以使用基于Jenkins的Castle CI系統, 生成結果與本地結果一致:
代碼檢查不止局限上述階段,在代碼commit、pull request、打包等階段均可觸發。
代碼commit階段,通過Hook方式可以觸發代碼檢查,可以有效地將在線CI檢查階段強制提前,基本保證了在線CI檢查的完全正確性。
代碼pull request階段,通過在線CI檢查可以觸發代碼檢查,可以有效保證合入分支尤其是主分支的正確性。
代碼打包階段,通過在線CI檢查可以觸發代碼檢查,可以有效保證打包代碼的正確性。
當前的TSLint規則雖然涵蓋了比較普遍問題的一些代碼檢查,但是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團隊中的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例如,saga中的異步函數需要在最外層加try-catch,且catch塊中需要加異常上報,這個明顯在官方的TSLint規則無法實現,為此需要自定義的開發。
官方規則的開啟與配置不符合當前團隊情況。
基于以上原因其他團隊也有自定義TSLint的先例,例如上文提到的tslint-microsoft-contrib、tslint-eslint-rules等。
那自定義TSLint大概需要什么步驟呢,首先規則文件根據規范進行按部就班的編寫規則信息,然后根據代碼檢查邏輯對語法樹進行分析并編寫邏輯代碼,這也是自定義規則的核心部分了,最后就是自定義規則的使用了。
自定義規則的示例直接參考官方的規則是最直接的,我們能這里參考一個比較簡單的規則"class-name"。
"class-name"規則上文已經提到,它的意思是對類命名進行規范,當團隊中類相關的命名不規范,會導致項目代碼風格不統一甚至其他出現的問題,而"class-name"規則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下具體的源碼文件:https://github.com/palantir/tslint/blob/master/src/rules/classNameRule.ts。
然后將分步對此自定義規則進行講解。
規則命名必須是符合以下2個規則:
駝峰命名。
以'Rule'為后綴。
規則的類名是Rule
,并且要繼承Lint.Rules.AbstractRule
這個類型,當然也可能有繼承TypedRule
這個類的時候,但是我們通過閱讀源碼發現,其實它也是繼承自Lint.Rules.AbstractRule
這個類。
metadata包含了配置參數,定義了規則的信息以及配置規則的定義。
ruleName 是規則名,使用烤串命名法,一般是將類名轉為烤串命名格式。
description 一個簡短的規則說明。
descriptionDetails 詳細的規則說明。
rationale 理論基礎。
options 配置參數形式,如果沒有可以配置為null。
optionExamples 參數范例 ,如沒有參數無需配置。
typescriptOnly true/false 是否只適用于TypeScript。
hasFix true/false 是否帶有修復方式。
requiresTypeInfo 是否需要類型信息。
optionsDescrition options的介紹。
type 規則的類型。
規則類型有四種,分別為:"functionality"、"maintainability"、"style"、"typescript"。
functionality : 針對于語句問題以及功能問題。
maintainability:主要以代碼簡潔、可讀、可維護為目標的規則。
style:以維護代碼風格基本統一的規則。
typescript:針對于TypeScript進行提示。
這個主要是在檢查出問題的時候進行提示的文字,并不局限于使用一個靜態變量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官方規則都是這么編寫,這里對此進行介紹,防止引起歧義。
apply
主要是進行靜態檢查的核心方法,通過返回applyWithFunction
方法或者返回applyWithWalker
來進行代碼檢查,其實applyWithFunction
方法與applyWithWalker
方法的主要區別在于applyWithWalker
可以通過IWalker
實現一個自定義的IWalker
類,區別如下:
其中實現IWalker
的抽象類AbstractWalker
里面也繼承了WalkContext
,
而這個WalkContext
就是上面提到的applyWithFunction
的內部實現類。
無論是applyWithFunction
方法還是applyWithWalker
方法中的IWalker
實現都傳入了sourceFile
這個參數,這個相當于文件的根節點,然后通過ts.forEachChild
方法遍歷整個語法樹節點。
這里有兩個查看AST語法樹的工具:
AST Explorer:
https://astexplorer.net/
對應源碼:
https://github.com/fkling/astexplorer
TypeScript AST Viewer:
https://ts-ast-viewer.com/
對應源碼:
https://github.com/dsherret/ts-ast-viewer
AST Explorer
優點:
在AST Explorer可以高亮顯示所選中代碼對應的AST語法樹信息。
缺點:
1. 不能選擇對應版本的解析器,導致顯示的語法樹代碼版本固定。
2. 語法樹顯示的信息相對較少。
TypeScript AST Viewer
優點:
1. 解析器對應版本可以動態選擇:
2. 語法樹顯示的信息不僅顯示對應的數字代碼,還可為對應的實際信息:
每個版本對應對kind信息數值可能會變動,但是對應的枚舉名字是固定的,如下圖:
從而這個工具可以避免頻繁根據其數值查找對應信息。
缺點:不能高亮顯示代碼對應的AST語法樹區域,定位效率較低。
綜上,通過同時使用上述兩個工具定位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效率。
通過ts.forEachChild
方法對于語法樹所有的節點進行遍歷,在遍歷的方法里可以實現自己的邏輯,其中節點的類為ts.Node
:
其中kind為當前節點的類型,當然Node
是所有節點的基類,它的實現還包括Statement
、Expression
、Declaration
等,回到開頭這個"class-name"規則,我們的所有聲明類主要是class與interface關鍵字,分別對應ClassExpression
、ClassDeclaration
、InterfaceDeclaration
,
我們可以通過上步提到的AST語法樹工具,在語法樹中看到其為一一對應的。
在規則代碼中主要通過isClassLikeDeclaration
、isInterfaceDeclaration
這兩個方法進行判斷的。
其中isClassLikeDeclaration
、isInterfaceDeclaration
對應的方法我們可以在node.js文件中找到:
判斷是對應的類型時,調用addFailureAtNode
方法把錯誤信息和節點傳入,當然還可以調用addFailureAt
、addFailure
方法。
最終這個規則編寫結束了,有一點再次強調下,因為每個版本所對應的類型代碼可能不相同,當判斷kind的時候,一定不要直接使用各個類型對應的數字。
完成規則代碼后,是ts后綴的文件,而ts規則文件實際還是要用js文件,這時候我們需要用命令將ts轉化為js文件:
tsc ./src/*.ts --outDir dist
將ts規則生成到dist文件夾(這個文件夾命名用戶自定),然后在tslint.json文件中配置生成的規則文件即可。
之后在項目的根目錄里面,使用以下命令既可進行檢查:
tslint --project tsconfig.json --config tslint.json
同時為了未來新增規則以及規則配置的更好的操作性,建議可以封裝到自己的規則包,以便與規則的管理與傳播。
速度快。相對于動態代碼檢查,檢查速度較快,現有項目無論是在本地檢查,還是在CI檢查,對于由十余個頁面組成的React Native工程,可以在1到2分鐘內完成;
靈活。通過配置規則,可以有效地避免常見代碼錯誤與潛在的Bug;
易擴展。通過編寫配置自定義規則,可以及時準確快速查找出代碼中特定風險點。
規則的結果只有對與錯兩種等級結果,沒有警告等級的的提示結果;
無法直接報告規則報錯數量,只能依賴其他手段統計;
TSLint規則針對于當前單一文件可以有效地通過語法樹進行分析判定,但對于引用到的其他文件中的變量、類、方法等,則難以通過AST語法樹進行判定。
在美團,有十余個頁面的單個工程首次接入TSLint后,檢查出的問題有近百條。但是由于開啟的規則不同,配置規則包的差異,檢查后的數量可能為幾十條到幾千條甚至更多。現在已開發十余條自定義規則,在單個工程內,處理優化了數百處可能存在問題的代碼。最終TSLint接入了相關React Native開發團隊,成為了代碼提交階段的必要步驟。
通過團隊內部的驗證,文章開頭遇到的問題得到了有效地緩解,目標基本達到預期。TSLint在React Native開發過程中既保證了代碼風格的統一,又保證了React Native開發人員的開發質量,避免了許多低級錯誤,有效地節省了問題排查和人員溝通的成本。
同時利用自定義規則,能夠將一些兼容性問題在內的個性化問題進行總結與預防,提高了開發效率,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查找問題代碼,又避免了在一個問題上跌倒多次的情況出現。對于不同經驗的開發者而言,不僅可以進行友好的提示,也可以幫助快速地定位問題,將一個人遇到的經驗教訓,用極低的成本擴散到其他團隊之中,將開發狀態從“亡羊補牢”進化到“防患未然”。
上述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React Native工程中TSLint靜態檢查工具怎么用了,如果剛好有類似的疑惑,不妨參照上述分析進行理解。如果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