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文授權轉載自 | 碼磚雜役
引言
首先,核心技術的范圍非常廣,所以先限定在信息領域(科技互聯網);其次,有必要對核心技術做一個劃分,暫且劃分為
核心理論
和
工程實現
。
如果把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AI框架這些列為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的話,我認為目前國內是能做出來的,做出來的水平可能離行業最好有差距,但也應該能用。但能做出來,也是因為這些方面的核心理論已經成熟,如果在核心理論不成熟的領域,那么現在還不好說。
核心理論部分,是能不能的問題,工程實現部分,是做不做的問題 。能不能是基礎研究的部分,這個投入很大,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目前國內在這方面還很少團隊在投入;做不做更多是商業上的考慮,老生常談的話題,需要有生態支撐。
官方認知
工信部長苗圩曾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針對《 中國制造2025 》作出全面解讀:
全球制造業四級梯隊中, 中國位于第三梯隊 (中低端制造領域),排在第一梯隊美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第二梯隊歐盟和日本(高端制造領域)之后, 且目前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
而在全球科技排名上,綜合考慮頂級科技公司、頂尖大學、尖端實驗室、諾獎、核心專利等各個方面, 中國亦大幅落后于美歐日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尤其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差距巨大, 美國以無可爭議的壓倒性優勢稱霸全球 。
作為主管工業和信息化的部長, 苗的講話基本上代表了國家認知。 追趕超越的第一步即是認識和承認自身的不足,在民間一片盲目自大和沾沾自喜的氛圍里, 官方決策層能對中國科技發展現狀有著冷靜客觀的認識 ,并敢講真話,顯得尤為可貴和重要。
偉大成就和巨大差距
高鐵、天眼、大飛機、墨子號、國產航母、載人航天、深海探測、港珠澳大橋、北京新機場。上天入地下海,幾乎無所不能,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體現了中國近年來的科技進步和日益增強的綜合實力,讓我們不由的感慨“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憑借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潛力,加上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使得在大型工程和技術攻關,具有 無可比擬 的優勢。
但我的國也有不厲害的地方,雖然中國擁有躋身全球TOP10的阿里騰訊,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程序員和千萬計的科研人員,但在信息技術領域, 核心技術卻長期被美國壟斷和把持,受制于人的局面未被破解,斷糧的風險隨時存在 。
中國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流行的國產操作系統,服務器領域被Linux壟斷,PC領域被Windows和MacOS占領,移動設備被Android和iOS瓜分。
國內手機廠商操作系統只是基于Android開發交互界面(UI), 是在別人地基上起房子 ,說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有點自欺欺人。
芯片技術領域,則被Intel、AMD、ARM三巨頭把持,為全球計算設備供應芯片。前不久中興因 芯片禁售 事件直接導致公司休克, 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
中國政府部門、銀行證券電力通信等國民經濟命脈、以及各大公司都在使用Oracle等數據庫系統, 等于是把賬目記在別人賬本上 。
中國還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內核,國產瀏覽器無不基于chrome、ie、webkit等內核 二次開發 ,而紅芯瀏覽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性原創性發明創造,比如存儲程序原理、互聯網、衛星通信、手機等幾乎都由西方國家取得。
計算機編程語言、經典著作、先驅大師、以及頂級開源項目跟美歐日相比有很大差距。
新興的大數據、云計算、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也大都由Google、Microsoft、Amazon等美國公司完成。
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只是學生和跟隨者, 核心技術尚未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是基本事實。 這也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狀況相符 。任何夸大事實、誤導民眾的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不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彎道超車是否可行?
既然有這么大差距,而信息領域傳統技術又很難超越,那有沒有其他突破口呢?
最近“ 彎道超車 ”的用語常常見諸報端,我覺得 有 誤導之嫌 。首先可能不存在真正的彎道超車,或者很難彎道超車,要知道外國人也不傻;其次 彎道超車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 ,過分強調彎道超車,或許 骨子里還是走捷徑的思想在作祟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核心技術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需要放棄急功近利抄近路的想法。
放眼全球,信息領域的 核心技術只掌握在極少數幾個西方發達國家手里 ,說的更直接一點,主要是掌握在美國手里,所以說中國在信息領域沒有抓住核心技術, 既未貶低、亦不奇怪 ,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大多如此。
商業和技術的中美差異
1. 美國:技術驅動商業
IBM豪擲340億$買了一頂靠賣license的紅帽;Microsoft因看中代碼一鍵部署到azure云的整合能力而花75億美金收購github;Google亦花高價收購DeepMind、Android、Waymo等公司和項目。
諸如此類的巨頭收購技術初創公司的案例非常多, 美國是技術驅動商業的典型 。
2. 中國:商業驅動技術
反觀中國巨頭點外賣、買破銅爛鐵,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其實不是她們不想買好東西,而是買不到,目前國內依靠技術優勢存活的小公司鳳毛麟角。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非常大的優勢,需要保護好利用好這個優勢,華為、BAT等一大批中國公司發展壯大都得益于此, 這種商業上的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商業上的成功會帶動技術上的進步,技術上的進步又會促進商業上的提升 ,這種互動和影響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以華為和BAT為代表的這一類大公司正用商業上賺取的利潤,投入到技術研發領域,努力縮小與國際巨頭在技術上的差距。
商業帶動技術,而不是技術驅動商業,對中國目前來說,既是不得已而為之,亦切實可行 。假以時日,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地位一定會有大的改觀。
為何國人不愛技術?
1. 歷史欠賬太多
中國自古以來便以為官入仕為正道, 官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 。封建社會對孔孟尤為推崇,讀四書五經,學為人處世,考科舉功名,為光宗耀祖;學而優則仕,做學問亦成為升官爬仕途的階梯。
而對于技術(手藝)歷來以 雕蟲小技 稱謂之, 旁門左道 (科技)難登大雅之堂,不是正經人該琢磨的事情,作用被一再貶低和低估, 長期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
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大家都去擠獨木橋,聰明才智全花在升官發財、爾虞我詐、察言觀色上,哪有時間做科學研究和技術突破? 欠下的歷史舊賬太多了 。
直至小平提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才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倡科技。但 舊觀念的影響并未從人們的腦海中根除,因為這種意識是自上而下刻骨銘心的 。
2. 技術環境欠佳
國內目前對技術人才的重視依然不足,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張小平離職影響登月即是明證。
坐不了冷板凳 ,都想快速升遷,而 技術路線相對慢一些 ,所以便琢磨著走管理捷徑。
高齡程序員難獲認可 ,年紀大了加班吃不消,跟不上節奏容易被汰換,這加劇了大家的焦慮。
缺乏極客精神和技術信仰 ,畢業幾年便迫不及待轉管理,一有機會便不想碰代碼。
管理崗位可以產生杠桿效應 ,待遇占優,且更容易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社會普遍懷有對程序的誤解 ,奇論怪調不絕于耳,很多人認為編程人人可做,跟挑夫走卒無異,簡直 大錯特錯 ,能做跟做好可是兩回事,小學生跟大學生能一樣嗎?
人窮志短 ,因為窮(中國之前窮了太長時間),再加上高房價高醫療的客觀影響,在物質沒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 人很難完全基于興趣愛好做職業規劃和選擇 。
造假頻發 ,雖然造假是全球科技界的頑疾,但國內的幾個有影響力的事件真的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也多少反映出創新艱難、績效導向和追名逐利等一些其他問題。
為何不做國產系統?
操作系統于軟件行業而言可謂 皇冠上的明珠 ,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真正流行的國產操作系統出現,正如前文講的,這個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主要還是做不做的問題 ,不做的理由有下面幾點:
操作系統是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 幾個流行系統,都是幾千萬行代碼量級,研發新操作系統需要巨大的資金、人力和時間投入。
操作系統生態非常難做。 因為系統直接面向消費者,如果沒有應用廠商為系統開發應用,則無法推向市場;另外系統切換成本也遠高于數據庫,這也是為什么阿里的OceanBase成功了,但YunOS卻不被市場接納。
公司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 研發新系統投入高、風險高、回報低,沒有意愿;大學和科研院所說得直白一點,沒有能力。
技術上很難突破已有架構和設計上的桎梏。 創新很難,如果沿襲開源系統的思路,則重新研發意義不大。
今非昔比
雖然在核心技術的橫向比較上,中國跟美國差距很大。
但如果跟以前做縱向比較的話,進步也大
。
十幾年前,中國尚沒有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通信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手機市場被外國廠家瓜分殆盡,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則完全是一片空白。
而如今,阿里完成了 全面去IOE (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跨越關系數據庫的死亡之谷、 自研出分布式數據庫 Ocean Base并大規模商用 ,工程師拿命填出來的 阿里云 也為中國在該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華為 由小做大、由弱做強,成功擊敗阿、思、愛 全球登頂 ,并在5G通信、核心芯片、高端存儲等領域為中國在世界贏得話語權。
天河二號代表中國在世界超算排行榜多次折桂 ,光纖通信和信息安全領域亦多有斬獲。
除了信息技術的長足進步之外, 商業模式和業務創新亦可圈可點。 移動支付、共享經濟、滴滴打車、基于算法推薦的頭條抖音,一些領域全面趕超甚至領先于世界。之前Copy To China,如今Copy From China。
明天會更好
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基因,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國情,存在即合理,需要客觀認識和理解現狀。
我認為指望大學和科研院所,在信息領域取得技術突破非常困難,
信息技術面向大眾
,跟國防航空還不一樣,懂的自然懂,裝睡叫不醒。
寄希望于通過科技互聯網公司帶動信息技術進步,甚至破除壟斷可能會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中國將走一條有別于美國技術驅動商業的新路。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90、00后這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出生和成長在物質條件更富裕的時代,沒有缺衣少食的困擾,所以他們往往會更加理想化,更有想象力,更具創新和開拓精神。
中國在往好的方向走 ,商業環境在變好,技術環境也在變好 ,這很重要,慢慢來,一口吃不成胖子。
相信未來,相信年輕人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關注公眾號:碼磚雜役,通過對話獲得授權,不得任意刪減。關注點贊、前途無量】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