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使用Spring boot怎么自定義http的反饋狀態碼?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相對應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小伙伴找到更簡單易行的方法。
通過spring boot構建一些web程序,這些web程序之間通過http進行數據訪問、共享,如下圖,
假設現在client發起一次保存數據的請求到server,server可能會返回如下類似的數據
{ "status":1, "message":"xxxxxx" }
然后client通過解析json獲得status來判斷當前的請求操作是否成功,開發過程中通過都是這么做的,但是這樣在restful設計中不怎么好,其實這個status字段的表達完全可以通過http status
來表示,類似404、500、502這種都有明確的定義并且相互理解、溝通起來也方便。
文章主要記錄一下我是如何在spring boot中實現自定反饋狀態碼的,以及我找到的三種實現方式。
第一種,使用**@ResponseStatus** 。這是一個注解,可以作用在方法和類上面,如下使用,
在方法上使用方式,
@RequestMapping(value = "/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ResponseStatus(code=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reason="server error") public String getUser(){ return "im zhangsan"; }
啟動web程序,通過postman訪問http://127.0.0.1:8100/user,會出現下面結果,
{ "timestamp": 1497850427325, "status": 500, "error": "Internal Server Error", "message": "server error", "path": "/user" }
這里我一開始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我的getUser方法中沒有錯誤,結果還是出現了500錯誤?原因就是@ResponseStatus
注解的問題,我后面猜測它會強制的將映射轉化成500的狀態碼。這種應用場景我想不太明白在什么地方會用到。
在類中使用方式,
@ResponseStatus(code=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reason="111") public class Server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
這種使用方式就是將自定義異常和狀態碼結合在一起,合理使用自定義異常機制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程序的健壯性,下面看如何使用,
@RequestMapping(value = "/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getUser(@RequestParam String userName) throws ServerException{ if(StringUtils.isEmpty(userName)){ throw new ServerException(); } return "im zhangsan"; }
這段代碼的意思是當userName字段為null的時候會拋出ServerException異常,但是ServerException類被標記了@ResponseStatus
注解,因此會直接報500錯誤,如果覺得500不適合還可以定義其它的錯誤代碼。
這種方式看著已經很好了,可以按照邏輯自定義反饋碼,程序夠健壯。這種方式也有不好地方,如果反饋碼太多需要定義太多的異常類,并且錯誤內容reason還是不能手動定義。
到這里,我基本上放棄了@ResponseStatus
的使用了。
第二種,使用HttpServletResponse,HttpServletResponse是javax.servlet下的一個接口,如下使用,
@RequestMapping(value = "/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void getUser(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response.setStatus(500); response.getWriter().append("server error"); }
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實現同時滿足自定義反饋碼+消息內容,一般的實現方式也都是這樣。但是這樣也不是太好,
response.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和response.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這樣做有些多余,重復的工作太多,雖然可以進行封裝。@ResponseBody
出現沖突,其次就是不能利用@ResponseBody
自動封裝json的特性,在spring mvc框架中如果在方法上加上@ResponseBody
是可以對返回值自動進行json封裝的。再找找其他的,如果沒有找到,估計也只能接受這個不完美的東西了。
后來在翻閱spring boot文檔的時候找到了ResponseEntity這么一個東西,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種方式。
第三種,使用ResponseEntity
不多說,直接上代碼,
@RequestMapping(value = "/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ResponseEntity<Map<String,Object>> getUser() throws IOException{ Map<String,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Object>(); map.put("name", "zhangsan");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Map<String,Object>>(map,HttpStatus.OK); }
通過postman查看返回結果,如下,
{ "name": "zhangsan" }
可以直接將map對象幫我轉化成json對象,并且可以獲得自定義狀態碼,很好,很強大。
這種方式很和我意,
相比于前面兩種,這種方式很對我胃口。
仔細看了ResponseEntity的說明,發現spring mvc其它很多地方也都有使用,如下,下面內容摘自org.springframework.http.ResponseEntity
文件注釋,
In RestTemplate, this class is returned by getForEntity() and exchange() :
ResponseEntity<String> entity = template.getForEntity("http://example.com", String.class); String body = entity.getBody(); MediaType contentType = entity.getHeaders().getContentType(); HttpStatus statusCode = entity.getStatusCode();
Can also be used in Spring MVC, as the return value from a @Controller method:
@RequestMapping("/handle") public ResponseEntity<String> handle() { URI location = ...; HttpHeaders responseHeaders = new HttpHeaders(); responseHeaders.setLocation(location); responseHeaders.set("MyResponseHeader", "MyValue");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String>("Hello World", responseHeaders, HttpStatus.CREATED); }
這就是上面說過的。
Or, by using a builder accessible via static methods:
@RequestMapping("/handle") public ResponseEntity<String> handle() { URI location = ...; return ResponseEntity.created(location).header("MyResponseHeader", "MyValue").body("Hello World"); }
自定義http反饋碼在設計優良的restful api中起到關鍵作用,http反饋碼是業內統一、共識的,建議在盡量不要通過解析json來獲得status判斷操作結果。
關于使用Spring boot怎么自定義http的反饋狀態碼問題的解答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