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Queue是什么
隊列,是一種數據結構。除了優先級隊列和LIFO隊列外,隊列都是以FIFO(先進先出)的方式對各個元素進行排序的。無論使用哪種排序方式,隊列的頭都是調用remove()或poll()移除元素的。在FIFO隊列中,所有新元素都插入隊列的末尾。
Queue中的方法
Queue中的方法不難理解,6個,每2對是一個也就是總共3對。看一下JDKAPI就知道了:
注意一點就好,Queue通常不允許插入Null,盡管某些實現(比如LinkedList)是允許的,但是也不建議。
BlockingQueue
1、BlockingQueue概述
BlockingQueue也是java.util.concurrent下的主要用來控制線程同步的工具。
BlockingQueue有四個具體的實現類,根據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實現類
1、ArrayBlockingQueue:一個由數組支持的有界阻塞隊列,規定大小的BlockingQueue,其構造函數必須帶一個int參數來指明其大小.其所含的對象是以FIFO(先入先出)順序排序的。
2、LinkedBlockingQueue:大小不定的BlockingQueue,若其構造函數帶一個規定大小的參數,生成的BlockingQueue有大小限制,若不帶大小參數,所生成的BlockingQueue的大小由Integer.MAX_VALUE來決定.其所含的對象是以FIFO(先入先出)順序排序的。
3、PriorityBlockingQueue:類似于LinkedBlockQueue,但其所含對象的排序不是FIFO,而是依據對象的自然排序順序或者是構造函數的Comparator決定的順序。
4、SynchronousQueue:特殊的BlockingQueue,對其的操作必須是放和取交替完成的。
LinkedBlockingQueue可以指定容量,也可以不指定,不指定的話,默認最大是Integer.MAX_VALUE,其中主要用到put和take方法,put方法在隊列滿的時候會阻塞直到有隊列成員被消費,take方法在隊列空的時候會阻塞,直到有隊列成員被放進來。
講BlockingQueue,因為BlockingQueue是Queue中的一個重點,并且通過BlockingQueue我們再次加深對于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理解。其他的Queue都不難,通過查看JDKAPI和簡單閱讀源碼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作用。
BlockingQueue,顧名思義,阻塞隊列。BlockingQueue是在java.util.concurrent下的,因此不難理解,BlockingQueue是為了解決多線程中數據高效安全傳輸而提出的。
多線程中,很多場景都可以使用隊列實現,比如經典的生產者/消費者模型,通過隊列可以便利地實現兩者之間數據的共享,定義一個生產者線程,定義一個消費者線程,通過隊列共享數據就可以了。
當然現實不可能都是理想的,比如消費者消費速度比生產者生產的速度要快,那么消費者消費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必須要暫停等待一下了(使消費者線程處于WAITING狀態)。BlockingQueue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他不用程序員去控制這些細節,同時還要兼顧效率和線程安全。
阻塞隊列所謂的"阻塞",指的是某些情況下線程會掛起(即阻塞),一旦條件滿足,被掛起的線程又會自動喚醒。使用BlockingQueue,不需要關心什么時候需要阻塞線程,什么時候需要喚醒線程,這些內容BlockingQueue都已經做好了
2、BlockingQueue中的方法
BlockingQueue既然是Queue的子接口,必然有Queue中的方法,上面已經列了。看一下BlockingQueue中特有的方法:
(1)voidput(Ee)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把e添加進BlockingQueue中,如果BlockingQueue中沒有空間,則調用線程被阻塞,進入等待狀態,直到BlockingQueue中有空間再繼續
(2)voidtake()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取走BlockingQueue里面排在首位的對象,如果BlockingQueue為空,則調用線程被阻塞,進入等待狀態,直到BlockingQueue有新的數據被加入
(3)intdrainTo(Collection<?superE>c,intmaxElements)
一次性取走BlockingQueue中的數據到c中,可以指定取的個數。通過該方法可以提升獲取數據效率,不需要多次分批加鎖或釋放鎖
3、ArrayBlockingQueue
基于數組的阻塞隊列,必須指定隊列大小。比較簡單。ArrayBlockingQueue中只有一個ReentrantLock對象,這意味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無法并行運行(見下面的代碼)。另外,創建ArrayBlockingQueue時,可以指定ReentrantLock是否為公平鎖,默認采用非公平鎖。
/** Main lock guarding all access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Condition for waiting take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Condition for waiting put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4、LinkedBlockingQueue
基于鏈表的阻塞隊列,和ArrayBlockingQueue差不多。不過LinkedBlockingQueue如果不指定隊列容量大小,會默認一個類似無限大小的容量,之所以說是類似是因為這個無限大小是Integer.MAX_VALUE,這么說就好理解ArrayBlockingQueue為什么必須要制定大小了,如果ArrayBlockingQueue不指定大小的話就用Integer.MAX_VALUE,那將造成大量的空間浪費,但是基于鏈表實現就不一樣的,一個一個節點連起來而已。另外,LinkedBlockingQueue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自己的鎖(見下面的代碼),這意味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同時"運行。
/** Lock held by take, poll, etc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Wait queue for waiting take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takeLock.newCondition(); /** Lock held by put, offer, etc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Wait queue for waiting put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putLock.newCondition();
5、SynchronousQueue
比較特殊,一種沒有緩沖的等待隊列。什么叫做沒有緩沖區,ArrayBlocking中有:
/** The queued items */ private final E[] items;
數組用以存儲隊列。LinkedBlockingQueue中有:
/** * Linked list node class */ static class Node<E> { /** The item, volatile to ensure barrier separating write and read */ volatile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x) { item = x; } }
將隊列以鏈表形式連接。
生產者/消費者操作數據實際上都是通過這兩個"中介"來操作數據的,但是SynchronousQueue則是生產者直接把數據給消費者(消費者直接從生產者這里拿數據),好像又回到了沒有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老辦法了。換句話說,每一個插入操作必須等待一個線程對應的移除操作。SynchronousQueue又有兩種模式:
1、公平模式
采用公平鎖,并配合一個FIFO隊列(Queue)來管理多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非公平模式
采用非公平鎖,并配合一個LIFO棧(Stack)來管理多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這也是SynchronousQueue默認的模式
利用BlockingQueue實現生產者消費者模型
上一篇我們寫的生產者消費者模型有局限,局限體現在:
緩沖區內只能存放一個數據,實際生產者/消費者模型中的緩沖區內可以存放大量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數據
生產者和消費者處理數據的速度幾乎一樣
OK,我們就用BlockingQueue來簡單寫一個例子,并且讓生產者、消費者處理數據速度不同。子類選擇的是ArrayBlockingQueue,大小定為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BlockingQueue<String> bq = new ArrayBlockingQueue<String>(10); Runnable producerRunnable = new Runnable() { int i = 0;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System.out.println("我生產了一個" + i++); bq.put(i +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Runnable customerRunnable = 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System.out.println("我消費了一個" + bq.take());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Thread producerThread = new Thread(producerRunnable); Thread customerThread = new Thread(customerRunnable); producerThread.start(); customerThread.start(); }
代碼的做法是讓生產者生產速度快于消費者消費速度的,看一下運行結果:
我生產了一個0 我消費了一個1 我生產了一個1 我生產了一個2 我消費了一個2 我生產了一個3 我生產了一個4 我生產了一個5 我消費了一個3 我生產了一個6 我生產了一個7 我生產了一個8 我消費了一個4 我生產了一個9 我生產了一個10 我生產了一個11 我消費了一個5 我生產了一個12 我生產了一個13 我生產了一個14 我消費了一個6 我生產了一個15 我生產了一個16 我消費了一個7 我生產了一個17 我消費了一個8 我生產了一個18
分兩部分來看輸出結果:
1、第1行~第23行。這塊BlockingQueue未滿,所以生產者隨便生產,消費者隨便消費,基本上都是生產3個消費1個,消費者消費速度慢
2、第24行~第27行,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生產到16,消費到6,說明到了ArrayBlockingQueue的極限10了,這時候沒辦法,生產者生產一個ArrayBlockingQueue就滿了,所以不能繼續生產了,只有等到消費者消費完才可以繼續生產。所以之后的打印內容一定是一個生產者、一個消費者
這就是前面一章開頭說的"通過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處理能力來提高整體處理數據的速度",這給例子應該體現得很明顯。另外,也不要擔心非單一生產者/消費者場景下的系統假死問題,緩沖區空、緩沖區滿的場景BlockingQueue都是定義了不同的Condition,所以不會喚醒自己的同類。
總結
以上就是本文關于Java多線程Queue、BlockingQueue和使用BlockingQueue實現生產消費者模型方法解析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本站:
淺談Java多線程的優點及代碼示例
淺談Java多線程處理中Future的妙用(附源碼)
Java利用future及時獲取多線程運行結果
如有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指出。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