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Java中代碼塊與代碼加載順序原理的示例分析,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
在面試大型公司時,如果遇到大型國企或者大的互聯網私企,筆試中經常遇到代碼塊和代碼加載順序的筆試題。這里做一個總結,也方便各位小伙伴飆車不會飄。
名詞解釋
代碼塊
由 { } 包起來的代碼,稱為代碼塊
靜態代碼塊
由 static { } 包起來的代碼,稱為靜態代碼塊。
不同類型變量定義示例:
class Demo{ String x;// 非靜態成員變量,又稱為屬性,對該類不同的對象來說,屬性互不相同 static int y = 32;// 類變量,一個類中只有一個該變量,該類不同的對象共享同一個靜態成員變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z = 0;// 局部變量,只在方法內部可見,在方法結束后由垃圾收集器自動回收 } }
局部代碼塊
位置:局部位置(方法內部)。
作用:限定變量的生命周期,盡早釋放,節約內存。
調用:調用其所在的方法時執行。
方法中的局部代碼塊一般進行一次性地調用,調用完立刻釋放空間,避免在接下來的調用過程中占用棧空間。棧空間內存有限,方法調用可能會生成很多局部變量導致棧內存不足,使用局部代碼塊可以避免此缺陷。
public class 局部代碼塊 { public static void go() { // 局部代碼塊 { int age = 30; System.out.print("go: " + ag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 } }
構造代碼塊
位置:類成員的位置,即類中方法之外的位置。
作用:把多個構造方法共同的部分提取出來,共用構造代碼塊。
調用:每次調用構造方法時,都會優先于構造方法執行,也就是每次new一個對象時自動調用,實現對象初始化。
public class A { int i = 1; int initValue;//成員變量,初始化交給代碼塊來完成 A(){ System.out.println("構造方法在代碼塊執行后運行"); } { System.out.println("代碼塊從上至下依次運行"); //代碼塊的作用體現于此:在調用構造方法之前,用某段代碼對成員變量進行初始化。 //而不是在構造方法調用時再進行。 for (int i = 0;i < 100;i ++) { initValue += i; } } { System.out.println(initValue); System.out.println(i);//此時會打印1 int i = 2;//局部變量,和成員變量不沖突,但會優先使用代碼塊的變量 System.out.println(i);//此時打印2 //System.out.println(j);//提示非法向后引用,因為此時j的的初始化還沒開始。 } int j = 2; { System.out.println(j); System.out.println(i);//代碼塊中的變量運行后自動釋放,不會影響代碼塊之外的代碼 } } public class 構造代碼塊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A a = new A(); } }
執行結果
代碼塊從上至下依次運行 1 2 構造方法在代碼塊執行后運行
靜態代碼塊
位置:類成員位置。
作用:對類進行一些初始化,只加載一次。當new多個對象時,只有第一次會調用靜態代碼塊,因為靜態代碼塊和類變量一樣,
是屬于類的,所有對象共享一份。
調用: new 一個對象時自動調用。
public class 靜態代碼塊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C c1 = new C(); C c2 = new C(); //結果,靜態代碼塊只會調用一次,類的所有對象共享該代碼塊 System.out.println("我是普通方法"); } } class C{ C(){ System.out.println("構造方法調用"); } { System.out.println("代碼塊調用");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靜態代碼塊調用"); } }
調用結果:
靜態代碼塊調用 代碼塊調用 構造方法調用 代碼塊調用 構造方法調用 我是普通方法
執行順序 靜態代碼塊 —–> 構造代碼塊 ——-> 構造方法
筆試題
寫出下列程序輸出結果:
public class HelloA { public HelloA(){ System.out.println("HelloA"); } { System.out.println("I'm A 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 A"); } } public class HelloB extends HelloA { public HelloB(){ System.out.println("HelloB"); } { System.out.println("I'm B 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HelloB(); } }
執行結果:
分析:首先要知道靜態代碼塊是隨著類的加載而加載,而構造代碼塊和構造方法都是隨著對象的創建而加載。
1,在編譯HelloB.java時,由于HelloB 繼承 HelloA,先加載了HelloA類,因此HelloA類的靜態代碼塊首先執行,而后加載HelloB類,HelloB類的靜態代碼塊執行,這沒什么好說的。
2,然后創建HelloB的對象,大家都知道構造代碼塊優先于構造方法執行,這時候問題來了,這時應該先看HelloB類的構造方法,HelloB類里的構造方法里有一句隱式的super()首先被執行,所以找到HelloA類的構造方法,而HelloA類的構造方法中也有一句隱式的super()執行(調用Object類的構造方法),并沒有什么返回結果,接下來才是在執行HelloA類構造方法的方法體前先執行了HelloA類的構造代碼塊(I'm A class),再執行HelloA類構造方法的方法體(也就是Hello A),最后又回到HelloB類的構造方法中,這時HelloB類的super()已經執行完了,在執行HelloB類構造方法的方法體前先執行HelloB類的構造代碼塊(I'm B class),再執行子類構造方法的方法體(HellB)。
無繼承初始化順序:
有繼承初始化順序:
接下來看一道阿里筆試題:
public class B{ public static B t1 = new B(); public static B t2 = new B(); { System.out.println("構造塊");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靜態塊");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 t =new B(); } }
執行結果:
總結
Java代碼初始化順序
由 static 關鍵字修飾的,如類變量和靜態代碼塊,將在類創建實例之前被初始化,而且是按順序從上到下依次被執行。(類變量、靜態代碼塊)屬于類本身,不依賴于類的實例。
沒有 static 關鍵字修飾的(如:實例變量(非靜態變量)、非靜態代碼塊)初始化實際上是會被提取到類的構造器中被執行的,但是會比類構造器中的代碼塊優先執行。實例變量、非靜態代碼塊的地位是相等的,它們將按順序被執行。
容易混淆的一個知識點
靜態方法只允許直接訪問靜態成員,而實例方法中可以訪問靜態成員和實例成員,原因是類還沒有實例化,所以實例成員也沒有被創建,靜態方法中因此也不能用this。
關于“Java中代碼塊與代碼加載順序原理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使各位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