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async與await方法怎么在ES7中使用?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相對應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小伙伴找到更簡單易行的方法。
async/await是什么
async/await可以說是co模塊和生成器函數的語法糖。用更加清晰的語義解決js異步代碼。
熟悉co模塊的同學應該都知道,co模塊是TJ大神寫的一個使用生成器函數來解決異步流程的模塊,可以看做是生成器函數的執行器。而async/await則是對co模塊的升級,內置生成器函數的執行器,不再依賴co模塊。同時,async返回的是Promise。
從上面來看,不管是co模塊還是async/await,都是將Promise作為最基礎的單元,對Promise不很了解的同學可以先深入了解一下Promise。
對比Promise,co,async/await
下面我們使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對比一下三種方式的異同,以及取舍。
我們采用mongodb的nodejs驅動,查詢mongodb數據庫作為例子,原因是mongodb的js驅動已經默認實現了返回Promise,而不用我們單獨去包裝Promise了。
使用Promise鏈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then(db=> { return db.collection('blogs'); }).then(coll=> { return coll.find().toArray(); }).then(blogs=> { console.log(blogs.length);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Promise的then()方法可以返回另一個Promise,也可以返回一個同步的值,如果返回的是一個同步值,將會被包裝成一個Promise。
上面的例子中,db.collection()將返回一個同步的值,即集合對象,但是被包裝成Promise,將會透傳到下一個then()方法。
上面一個例子,是使用的Promise鏈。
先連接數據庫MongoClient.connect()返回一個Promise,然后在then()方法里獲得數據庫對象db,然后再獲取到coll對象再返回。在下一個then()方法獲得coll對象,然后進行查詢,查詢結果返回,逐層調用then()方法,形成一個Promise鏈。
在這個Promise鏈上,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都會被最后的catch()捕捉到。
可以說,這個使用Promise鏈寫的代碼,比層層調用回調函數更優雅,流程也更明確。先獲得數據庫對象,再獲得集合對象,最后查詢數據。
但是這里有個不怎么“優雅”的問題,在于,每一個then()方法獲取的對象,都是上一個then()方法返回的數據。而不能跨層訪問。
什么意思,就是說在第三個then(blogs => {})中我們只能獲取到查詢的結果blogs,而不能使用上面的db對象和coll對象。這個時候,如果要打印出blogs列表后,要關閉數據庫db.close()怎么辦?
這個時候,可以兩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是,使用then()嵌套。我們將Promise鏈打斷,使之嵌套,猶如使用回調函數的嵌套一般: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then(db=> { let coll = db.collection('blogs'); coll.find().toArray().then(blogs=> { console.log(blogs.length); db.close();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這里我們將兩個Promise嵌套,這樣在最后一個查詢操作里面,就可以調用外面的db對象了。但是這中方式,并不推薦。原因很簡單,我們從一種回調函數地獄走向了另一種Promise回調地獄。
而且,我們要對每個Promise的異常進行捕捉,因為Promise沒有形成鏈。
還有一種方式, 是在每個then()方法里都將db傳過來: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then(db=> { return {db:db,coll:db.collection('blogs')}; }).then(result=> { return {db:result.db,blogs:result.coll.find().toArray()}; }).then(result=> { return result.blogs.then(blogs=> { //注意這里,result.coll.find().toArray()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因此這里需要再解析一層 return {db:result.db,blogs:blogs} })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blogs.length); result.db.close();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我們在每個then()方法的返回中,都將db及其每次的其他結果組成一個對象返回。請注意,如果每次的結果都是一個同步的值還好說,但是如果是一個Promise值,每一個Promise都需要多做一層解析。
例如上面的一個例子,第二個then()方法返回的 {db:result.db,blogs:result.coll.find().toArray()} 對象中, blogs 是一個Promise,在下一個then()方法中,我們無法直接引用博客列表數組值,因此需要先調用then()方法解析一層,然后將兩個同步值db和blogs返回。
注意,這里涉及到了Promise的嵌套,不過一個Promise只嵌套一層then()。
這種方式,也是很蛋疼的一個方式,因為如果遇到then()方法中返回的不是同步的值,而是Promise的話,我們需要多做很多工作。而且,每次都透傳一個“多余”的db對象,在邏輯上也有點冗余。
但除此之外,對于Promise鏈的使用,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好像也沒其他更好的方法解決了。我們只能根據場景去選擇一種“最優”的方案,如果要使用Promise鏈的話。
鑒于Promise上面蛋疼的問題,TJ大神將ES6中的生成器函數,用co模塊包裝了一下,以更優雅的方式來解決上面的問題。
co搭配生成器函數
如果使用co模塊搭配生成器函數,那么上面的例子可以改寫如下:
const co = require('co'); co(function* (){ let db = yield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 let coll = db.collection('blogs'); let blogs = yield coll.find().toArray(); console.log(blogs.length); db.close();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co是一個函數,將接受一個生成器函數作為參數,去執行這個生成器函數。生成器函數中使用 yield 關鍵字來“同步”獲取每個異步操作的值。
上面代碼在代碼形式上,比上面使用Promise鏈要優雅,我們消滅了回調函數,代碼看起來都是同步的。除了使用co和yield有點怪之外。
使用co模塊,我們要將所有的操作包裝成一個生成器函數,然后使用co()去調用這個生成器函數。看上去也還可以接受,但是ES的進化是不滿足于此的,于是async/await被提到了ES7的提案。
async/await
我們先看一下使用async/await改寫上面的代碼:
(async function(){ let db = await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 let coll = db.collection('blogs'); let blogs = await coll.find().toArray(); console.log(blogs.length); db.close();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我們對比代碼可以看出,async/await和co兩種方式代碼極為相似。
co換成了async,yield換成了await。同時生成器函數變成了普通函數。
這種方式在語義上更加清晰明了,async表明這個函數是異步的,同時await表示要“等待”異步操作返回值。
async函數返回一個Promise,上面的代碼其實是這樣:
let getBlogs = async function(){ let db = await MongoClient.connect(url + db_name); let coll = db.collection('blogs'); let blogs = await coll.find().toArray(); db.close(); return blogs; }; getBlogs().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length);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我們定義getBlogs為一個async函數,最后返回得到的博客列表最終會被包裝成一個Promise返回,如上,我們直接調用getBlogs().then()方法可獲取async函數返回值。
好了,上面我們簡單對比了一下三種解決異步方案,下面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async/await。
深入async/await
async返回值
async用于定義一個異步函數,該函數返回一個Promise。
如果async函數返回的是一個同步的值,這個值將被包裝成一個理解resolve的Promise,等同于return Promise.resolve(value)
。
await用于一個異步操作之前,表示要“等待”這個異步操作的返回值。await也可以用于一個同步的值。
//返回一個Promise let timer = async functiontimer(){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setTimeout(()=> { resolve('500'); },500); }); } timer().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500 }).catch(err=> { console.log(err.message); });
//返回一個同步的值 let sayHi = async functionsayHi(){ let hi = await 'hello world'; return hi; //等同于return Promise.resolve(hi); } sayHi().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
上面這個例子返回是一個同步的值,字符串'hello world',sayHi()是一個async函數,返回值被包裝成一個Promise,可以調用then()方法獲取返回值。
對于一個同步的值,可以使用await,也可以不使用await。效果效果是一樣的。具體用不用,看情況。
比如上面使用mongodb查詢博客那個例子, let coll = db.collection('blogs'); ,這里我們就沒有用await,因為這是一個同步的值。當然,也可以使用await,這樣會顯得代碼統一。雖然效果是一樣的。
async函數的異常
let sayHi = async functionsayHi(){ throw new Error('出錯了'); } sayHi().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 console.log(err.message); //出錯了 });
我們直接在async函數中拋出一個異常,由于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因此,這個異常可以調用返回Promise的catch()方法捕捉到。
和Promise鏈的對比:
我們的async函數中可以包含多個異步操作,其異常和Promise鏈有相同之處,如果有一個Promise被reject()那么后面的將不會再進行。
let coun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setTimeout(()=>{ reject('故意拋出錯誤'); },500); }); } let lis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1,2,3]); },500); }); } let getList = async ()=>{ let c = await count(); let l = await list(); return {count:c,list:l}; } console.time('begin'); getList().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 console.timeEnd('begin'); console.log(err); }); //begin: 507.490ms //故意拋出錯誤
如上面的代碼,定義兩個異步操作,count和list,使用setTimeout延時500毫秒,count故意直接拋出異常,從輸出結果來看,count()拋出異常后,直接由catch()捕捉到了,list()并沒有繼續執行。
并行
使用async后,我們上面的例子都是串行的。比如上個list()和count()的例子,我們可以將這個例子用作分頁查詢數據的場景。
先查詢出數據庫中總共有多少條記錄,然后再根據分頁條件查詢分頁數據,最后返回分頁數據以及分頁信息。
我們上面的例子count()和list()有個“先后順序”,即我們先查的總數,然后又查的列表。其實,這兩個操作并無先后關聯性,我們可以異步的同時進行查詢,然后等到所有結果都返回時再拼裝數據即可。
let coun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setTimeout(()=>{ resolve(100); },500); }); } let lis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1,2,3]); },500); }); } let getList = async ()=>{ let result = await Promise.all([count(),list()]); return result; } console.time('begin'); getList().then(result=> { console.timeEnd('begin'); //begin: 505.557ms console.log(result); //[ 100, [ 1, 2, 3 ] ] }).catch(err=> { console.timeEnd('begin'); console.log(err); });
我們將count()和list()使用Promise.all()“同時”執行,這里count()和list()可以看作是“并行”執行的,所耗時間將是兩個異步操作中耗時最長的耗時。
最后得到的結果是兩個操作的結果組成的數組。我們只需要按照順序取出數組中的值即可。
JavaScript 中最蛋疼的事情莫過于回調函數嵌套問題。以往在瀏覽器中,因為與服務器通訊是一種比較昂貴的操作,因此比較復雜的業務邏輯往往都放在服務器端,前端 JavaScript 只需要少數幾次 AJAX 請求就可拿到全部數據。
但是到了 webapp 風行的時代,前端業務邏輯越來越復雜,往往幾個 AJAX 請求之間互有依賴,有些請求依賴前面請求的數據,有些請求需要并行進行。還有在類似 Node.js 的后端 JavaScript 環境中,因為需要進行大量 IO 操作,問題更加明顯。這個時候使用回調函數來組織代碼往往會導致代碼難以閱讀。
現在比較流行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使用 Promise,可以將嵌套的回調函數展平。但是寫代碼和閱讀依然有額外的負擔。
另外一個方案是使用 ES6 中新增的 generator,因為 generator 的本質是可以將一個函數執行暫停,并保存上下文,再次調用時恢復當時的狀態。co 模塊是個不錯的封裝。但是這樣略微有些濫用 generator 特性的感覺。
ES7 中有了更加標準的解決方案,新增了 async/await 兩個關鍵詞。async 可以聲明一個異步函數,此函數需要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await可以等待一個 Promise 對象 resolve,并拿到結果。
比如下面的例子,以往我們無法在 JavaScript 中使用常見的 sleep 函數,只能使用 setTimeout 來注冊一個回調函數,在指定的時間之后再執行。有了 async/await 之后,我們就可以這樣實現了:
async function sleep(timeou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function() { resolve(); }, timeout); }); } (async function() { console.log('Do some thing, ' + new Date()); await sleep(3000); console.log('Do other things, ' + new Date()); })();
執行此段代碼,可以在終端中看到結果:
Do some thing, Mon Feb 23 2015 21:52:11 GMT+0800 (CST)
Do other things, Mon Feb 23 2015 21:52:14 GMT+0800 (CST)
另外 async 函數可以正常的返回結果和拋出異常。await 函數調用即可拿到結果,在外面包上 try/catch 就可以捕獲異常。下面是一個從豆瓣 API 獲取數據的例子:
var fetchDoubanApi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0) { var response; try { response = JSON.parse(xhr.responseText); } catch (e) { reject(e); } if (response) { resolve(response, xhr.status, xhr); } } else { reject(xhr); } } }; xhr.open('GET', 'https://api.douban.com/v2/user/aisk',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text/plain"); xhr.send(data); }); }; (async function() { try { let result = await fetchDoubanApi(); console.log(result); } catch (e) { console.log(e); } })();
async 函數的用法
同 Generator 函數一樣,async 函數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可以使用 then 方法添加回調函數。當函數執行的時候,一旦遇到 await 就會先返回,等到觸發的異步操作完成,再接著執行函數體內后面的語句。
下面是一個例子。
async function getStockPriceByName(name) { var symbol = await getStockSymbol(name); var stockPrice = await getStockPrice(symbol); return stockPrice; } getStockPriceByName('goog').then(function (result){ console.log(result); });
閱讀本文前,期待您對promise和ES6(ECMA2015)有所了解,會更容易理解。本文以體驗為主,不會深入說明,結尾有詳細的文章引用。
第一個例子
Async/Await應該是目前最簡單的異步方案了,首先來看個例子。這里我們要實現一個暫停功能,輸入N毫秒,則停頓N毫秒后才繼續往下執行。
var sleep = function (tim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olve(); }, time); }) }; var start = async function () { // 在這里使用起來就像同步代碼那樣直觀 console.log('start'); await sleep(3000); console.log('end'); }; start();
控制臺先輸出start,稍等3秒后,輸出了end。
基本規則
async 表示這是一個async函數,await只能用在這個函數里面。await表示在這里等待promise返回結果了,再繼續執行。await 后面跟著的應該是一個promise對象(當然,其他返回值也沒關系,只是會立即執行,不過那樣就沒有意義了…)
獲得返回值
await等待的雖然是promise對象,但不必寫.then(..),直接可以得到返回值。
var sleep = function (tim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 返回 ‘ok' resolve('ok'); }, time); }) }; var start = async function () { let result = await sleep(3000); console.log(result); // 收到 ‘ok' };
捕捉錯誤
既然.then(..)不用寫了,那么.catch(..)也不用寫,可以直接用標準的try catch語法捕捉錯誤。
var sleep = function (time)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 模擬出錯了,返回 ‘error' reject('error'); }, time); }) }; var start = async function () { try { console.log('start'); await sleep(3000); // 這里得到了一個返回錯誤 // 所以以下代碼不會被執行了 console.log('end');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這里捕捉到錯誤 `error` } };
循環多個await
await看起來就像是同步代碼,所以可以理所當然的寫在for循環里,不必擔心以往需要閉包才能解決的問題。
..省略以上代碼 var start = async function () { for (var i = 1; i <= 10; i++) { console.log(`當前是第${i}次等待..`); await sleep(1000); } };
值得注意的是,await必須在async函數的上下文中的。
..省略以上代碼 let one2ten = [1,2,3,4,5,6,7,8,9,10]; // 錯誤示范 one2ten.forEach(function (v) { console.log(`當前是第${v}次等待..`); await sleep(1000); // 錯誤!! await只能在async函數中運行 }); // 正確示范 for(var v of one2ten) { console.log(`當前是第${v}次等待..`); await sleep(1000); // 正確, for循環的上下文還在async函數中 }
關于async與await方法怎么在ES7中使用問題的解答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