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vue高級特性的詳細說明,內容清晰明了,對此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學習一下,相信大家閱讀完之后會有幫助。
Vue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高級特性,學習和掌握它們有助于提高你的代碼水平。
一、watch進階
從我們剛開始學習Vue的時候,對于偵聽屬性,都是簡單地如下面一般使用:
watch:{ a(){ //doSomething } }
實際上,Vue對watch提供了很多進階用法。
handler函數
以對象和handler函數的方式來定義一個監聽屬性,handler就是處理監聽變動時的函數:
watch:{ a:{ handler:'doSomething' } }, methods:{ doSomething(){ //當 a 發生變化的時候,做些處理 } }
handler有啥用?是多此一舉么?用途主要有兩點:
1 將處理邏輯抽象出去了,以method的方式被復用
2 給定義下面兩個重要屬性留出了編寫位置
deep屬性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
當watch的是一個Object類型的數據,如果這個對象內部的某個值發生了改變,并不會觸發watch動作!
也就是說,watch默認情況下,不監測內部嵌套數據的變動。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是需要監測的!
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使用deep屬性:
watch:{ obj:{ handler:'doSomething', deep:true } }, methods:{ doSomething(){ //當 obj 發生變化的時候,做些處理 } }
deep屬性默認為false,也就是我們常用的watch模式。
immediate屬性
watch
的handler
函數通常情況下只有在監聽的屬性發生改變時才會觸發。
但有些時候,我們希望在組件創建后,或者說watch被聲明和綁定的時候,立刻執行一次handler函數,這就需要使用immediate
屬性了,它默認為false,改為true后,就會立刻執行handler。
watch:{ obj:{ handler:'doSomething', deep:true, immediate:true } }, methods:{ doSomething(){ //當 obj 發生變化的時候,做些處理 } }
同時執行多個方法
使用數組可以設置多項,形式包括字符串、函數、對象
watch: { // 你可以傳入回調數組,它們會被逐一調用 a: [ 'handle1', function handle2 (val, oldVal) { /* ... */ }, { handler: function handle3 (val, oldVal) { /* ... */ }, /* ... */ } ], }
二、$event的不同表現
$event
是事件對象的特殊變量,在兩種場景下,它有不同的意義,代表不同的對象。
1 在原生事件中表示事件本身。可以通過$event.target
獲得事件所在的DOM對象,再通過value進一步獲取具體的值。
<template> <div> <input type="text" @input="inputHandler('hello', $event)" /> </div> </template>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inputHandler(msg, e) { console.log(e.target.value) } } }
2 而在父子組件通過自定義事件進行通信時,表示從子組件中傳遞出來的參數值
看下面的例子:
//blog-post組件的模板 <button v-on:click="$emit('enlarge-text', 0.1)"> Enlarge text </button>
在父級組件監聽這個事件的時候,可以通過 $event
訪問到blog-post
子組件傳遞出來的0.1這個值:
<blog-post ... v-on:enlarge-text="postFontSize += $event" ></blog-post>
此時,$event
的值就是0.1,而不是前面的事件對象。
三、異步更新隊列
1 Vue 在更新 DOM 時是異步執行的。
2 只要偵聽到數據變化,Vue 將開啟一個隊列,并緩沖在同一事件循環中發生的所有數據變更。
3 如果同一個 watcher 被多次觸發,只會被推入到隊列中一次。
這種在緩沖時去除重復數據對于避免不必要的計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個的事件循環“tick”中,Vue 刷新隊列并執行實際 (已去重的) 工作。Vue 在內部對異步隊列嘗試使用原生的 Promise.then
、MutationObserver
和 setImmediate
,如果執行環境不支持,則會采用 setTimeout(fn, 0)
代替。
例如,當你設置 vm.someData = 'new value'
,該組件不會立即重新渲染。當刷新隊列時,組件會在下一個事件循環“tick”中更新。
多數情況我們不需要關心這個過程,但是如果你想基于更新后的 DOM 狀態來做點什么,這就可能會有些棘手。
雖然 Vue.js 通常鼓勵開發人員使用“數據驅動”的方式思考,避免直接接觸 DOM,但是有時我們必須要這么做。為了在數據變化之后等待 Vue 完成更新 DOM,可以在數據變化之后立即使用 Vue.nextTick(callback)
。
這樣回調函數將在 DOM 更新完成后被調用。例如:
<div id="example">{{message}}</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123' } }) vm.message = 'new message' // 更改數據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false Vue.nextTick(function () {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true })
在組件內使用 vm.$nextTick()
實例方法特別方便,因為它不需要全局 Vue
,并且回調函數中的 this
將自動綁定到當前的 Vue 實例上:
因為 $nextTick()
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所以你可以使用新的 ES2017 async/await
語法完成相同的事情:
methods: { updateMessage: async function () { this.message = '已更新' //在這里可以看出,message并沒有立刻被執行 //要理解頁面刷新和代碼執行速度的差別 //通常我們在頁面上立刻就能看到結果,那是因為一輪隊列執行其實很快,感覺不出DOM刷新的過程和所耗費的時間 //但對于代碼的執行,屬于即刻級別,DOM沒更新就是沒更新,就是會有問題 console.log(this.$el.textContent) // => '未更新' await this.$nextTick() console.log(this.$el.textContent) // => '已更新' } }
通俗的解釋:
1 Vue的DOM刷新機制是個異步隊列,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立刻、馬上、即時更新!
2 這個異步隊列是一輪一輪的執行并刷新
3 上面帶來的問題是,一些依賴DOM更新完畢才能進行的操作(比如對新增加的DOM元素進行事件綁定),無法立刻執行,必須等待一輪隊列執行完畢
4 最容易碰到上面問題的地方:created生命周期鉤子函數中對DOM進行操作
5 解決辦法:使用this.nextTick(回調函數)
方法,將對DOM的操作作為它的回調函數使用。
四、函數式組件
因為傳統編寫模板的能力不足,我們引入了渲染函數createElement。我們又希望獲得更多的靈活度,于是引入了JSX。最后,我們發現有些簡單的模板可以更簡單更小巧的實現,于是引入了函數式組件。Vue總是試圖為每一種場景提供不同的能力。
有這么一類組件,它的特點是:
1 比較簡單
2 沒有管理任何狀態,也就是說無狀態,沒有響應式數據
3 沒有監聽任何傳遞給它的狀態
4 沒有寫生命周期方法
5 本質上只是一個接收一些prop的函數
6 沒有實例,沒有this上下文
那么這個組件可以定義為函數式組件。與普通組件相比,函數式組件是無狀態的,無法實例化,沒有任何的生命周期和方法,適合只依賴于外部數據的變化而變化的組件,因其輕量,渲染性能會有所提高。
創建函數式組件
以定義全局組件的方式
Vue.component('my-component', { functional: true, // Props 是可選的 props: { // ... }, // 為了彌補缺少的實例 // 提供第二個參數作為上下文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context) { // ... } })
注意其中的functional: true
,
在 Vue 2.3.0 或以上的版本中,你可以省略 props
選項,所有組件上的 attribute 都會被自動隱式解析為 prop。
當使用函數式組件時,該引用將會是 HTMLElement,因為他們是無狀態的也是無實例的。
對于單文件組件,創建函數式組件的方式是在模板標簽內,添加functional
屬性
<template functional> ... </template> <script> ... </script> <style> ... </style>
最重要的context參數
因為無狀態,沒有this上下文,所以函數式組件需要的一切都是通過 context
參數來傳遞,它是一個包括如下字段的對象:
props
:提供所有 prop 的對象
children
:VNode 子節點的數組
slots
:一個函數,返回了包含所有插槽的對象
scopedSlots
:(2.6.0+) 一個暴露傳入的作用域插槽的對象。也以函數形式暴露普通插槽。
data
:傳遞給組件的整個數據對象,作為 createElement 的第二個參數傳入組件
parent
:對父組件的引用
listeners
:(2.3.0+) 一個包含了所有父組件為當前組件注冊的事件監聽器的對象。這是 data.on 的一個別名。
injections
:(2.3.0+) 如果使用了 inject 選項,則該對象包含了應當被注入的 property。
應用場景
函數式組件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是作為包裝組件,比如當你碰到下面需求時:
程序化地在多個組件中選擇一個來代為渲染;
在將 children
、props
、data
傳遞給子組件之前操作它們。
下面是一個 smart-list
組件的例子,它能根據傳入 prop 的值來代為渲染更具體的組件:
var EmptyList = { /* ... */ } var TableList = { /* ... */ } var OrderedList = { /* ... */ } var UnorderedList = { /* ... */ } Vue.component('smart-list', { functional: true, props: { items: { type: Array, required: true }, isOrdered: Boolean },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context) { function appropriateListComponent () { var items = context.props.items if (items.length === 0) return EmptyList if (typeof items[0] === 'object') return TableList if (context.props.isOrdered) return OrderedList return UnorderedList } return createElement( appropriateListComponent(), context.data, context.children ) } })
五、監聽子組件的生命周期
假如我們有父組件Parent和子組件Child,如果在父組件中需要監聽子組件的mounted這個生命周期函數,并做一些邏輯處理,常規寫法可能如下:
// Parent.vue <Child @mounted="doSth" /> //Child.vue mounted(){ this.$emit('mounted'); }
但是,Vue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子組件無需做任何處理,只需要在父組件引用子組件時使用@hook事件來監聽即可,代碼如下:
// Parent.vue <Child @hook:mounted="doSth" /> methods:{ doSth(){ //some codes here } }
核心是@hook:mounted="doSth
"的寫法!
當然這里不僅僅可以監聽mounted,其他生命周期都可以監聽,例如created、updated等。
六、樣式穿透
我們知道,在單文件組件的style中使用 scoped
屬性后,父組件的樣式將不會滲透到子組件中。
不過一個子組件的根節點會同時受其父組件的 scoped CSS 和子組件的 scoped CSS 的影響。這樣設計是為了讓父組件可以從布局的角度出發,調整其子組件根元素的樣式。
如果你希望父組件的 scoped
樣式中的一個選擇器能夠作用得“更深”,例如影響子組件,可以使用深度選擇器: >>> 操作符。
<style scoped> .a >>> .b { /* ... */ } </style>
上述代碼將會編譯成:
.a[data-v-f3f3eg9] .b { /* ... */ }
但是,有些像 Sass 之類的預處理器無法正確解析 >>>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 /deep/
或 ::v-deep
操作符,這兩者都是 >>>
的別名,實現同樣的功能。
我們都知道,通過 v-html
創建的 DOM 內容不受 scoped 樣式影響,可以通過深度作用選擇器>>>
來為他們設置樣式。
七、路由的props屬性
一般在組件內使用路由參數,大多數人會這樣做: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getParamsId() { return this.$route.params.id } } }
當你隨便用用,臨時湊手,這沒什么問題,畢竟解決了需求。
可我們要隨時謹記:組件是用來復用的!組件應該有高度的封閉性!
在組件中使用 $route
會使它與路由系統形成高度耦合,從而使組件只能在使用了路由功能的項目內,或某些特定的 URL 上使用,限制了其靈活性。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組件被人拿去復用了,但是那個人并沒有使用路由系統,而是通過別的方式傳遞id參數,那么他該怎么辦?
正確的做法是通過 props
解耦!
首先,為組件定義一個叫做id
的prop:
export default { props: ['id'], methods: { getParamsId() { return this.id } } }
如果組件沒有對應路由,那么這個id也可以通過父組件向子組件傳值的方式使用。
如果使用了路由,可以通過路由的prop屬性,傳遞id的值: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 props: true }] })
將路由的 props 屬性設置為 true 后,組件內可通過 props 接收到 params 參數
另外,你還可以通過函數模式來返回 props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 props: (route) => ({ id: route.query.id }) }] })
其實,上面的技巧,在VueRouter的官檔都有說明。
八、異步組件
在大型應用中,我們可能需要將應用分割成小一些的代碼塊,并且只在需要的時候才從服務器加載一個模塊。
為了簡化,Vue 允許你以一個工廠函數的方式定義你的組件,這個工廠函數會異步解析你的組件定義。Vue 只有在這個組件需要被渲染的時候才會觸發該工廠函數,且會把結果緩存起來供未來重渲染。例如:
Vue.component('async-example', 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 向 `resolve` 回調傳遞組件定義 resolve({ template: '<div>I am async!</div>' }) }, 1000) })
如你所見,這個工廠函數會收到一個 resolve
回調,這個回調函數會在你從服務器得到組件定義的時候被調用。
你也可以調用 reject(reason)
來表示加載失敗。這里的 setTimeout
是為了演示用的,如何獲取組件取決于你自己。
一個推薦的做法是將異步組件和 webpack 的 code-splitting 功能一起配合使用:
Vue.component('async-webpack-example', function (resolve) { // 這個特殊的 `require` 語法將會告訴 webpack // 自動將你的構建代碼切割成多個包,這些包 // 會通過 Ajax 請求加載 require(['./my-async-component'], resolve) })
你也可以在工廠函數中返回一個 Promise
,所以把 webpack 2 和 ES2015 語法加在一起,我們可以寫成這樣:
Vue.component( 'async-webpack-example', // 這個 `import` 函數會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 () => import('./my-async-component') )
當使用局部注冊組件的時候,你也可以直接提供一個返回 Promise
的函數:
new Vue({ // ... components: { 'my-component': () => import('./my-async-component') } })
如果你想實現異步加載組件的功能,提高首屏顯示速度,那么可以使用上面例子中的定義組件的方法,也就是:箭頭函數+import語句
!
處理加載狀態
2.3.0+ 新增
異步組件的工廠函數也可以返回一個如下格式的對象,用來靈活定制異步加載過程:
const AsyncComponent = () => ({ // 需要加載的組件 (應該是一個 `Promise` 對象) component: import('./MyComponent.vue'), // 異步組件加載時使用的組件 loading: LoadingComponent, // 加載失敗時使用的組件 error: ErrorComponent, // 展示加載時組件的延時時間。默認值是 200 (毫秒) delay: 200, // 如果提供了超時時間且組件加載也超時了, // 則使用加載失敗時使用的組件。默認值是:`Infinity` timeout: 3000 })
注意如果你希望在 Vue Router 的路由組件中使用上述語法的話,必須使用 Vue Router 2.4.0+ 版本。
九、批量導入組件
很多時候我們會編寫一些類似輸入框或按鈕之類的基礎組件,它們是相對通用的組件,稱為基礎組件,它們會在更大一些的組件中被頻繁的用到。
這很容易導致大的組件里有一個很長的導入基礎組件的語句列表,例如:
import BaseButton from './BaseButton.vue' import BaseIcon from './BaseIcon.vue' import BaseInput from './BaseInput.vue' //更多導入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BaseButton, BaseIcon, BaseInput } }
當你的基礎組件很多的時候,這個過程將非常重復、麻煩和無聊。
require.context()
如果你恰好使用了 webpack (或在內部使用了 webpack 的 Vue CLI 3+),那么就可以使用 require.context
方法批量導入這些組件,然后將它們注冊為全局組件,這樣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直接使用它們了,再也不用為導入的事情煩惱了!
下面是一個示例代碼: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upperFirst from 'lodash/upperFirst' import camelCase from 'lodash/camelCase' const requireComponent = require.context( // 其組件目錄的相對路徑 './components', // 是否查詢其子目錄 false, // 匹配基礎組件文件名的正則表達式 /Base[A-Z]\w+\.(vue|js)$/ ) requireComponent.keys().forEach(fileName => { // 獲取組件的配置,也就是具體內容,具體定義,組件的本身代碼 const componentConfig = requireComponent(fileName) // 獲取組件的 PascalCase 命名,用來規范化組件名 const componentName = upperFirst( camelCase( // 獲取和目錄深度無關的文件名 fileName .split('/') .pop() .replace(/\.\w+$/, '') ) ) // 全局注冊組件 Vue.component( componentName, // 如果這個組件選項是通過 `export default` 導出的, // 那么就會優先使用 `.default`, // 否則回退到使用模塊的根。 componentConfig.default || componentConfig ) })
看完上述內容,是不是對vue高級特性的詳細說明有進一步的了解,如果還想學習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