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Python中的魔法函數與量子計算模擬怎么實現”文章的知識點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內容詳細,步驟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Python中的魔法函數與量子計算模擬怎么實現”文章吧。
ProjectQ是一個非常優雅的開源量子計算編程框架,其原作者是來自與瑞士聯邦理工的博士Damian和Thomas。該量子計算編程框架是一個從量子計算應用->量子線路編譯->哈密頓量模擬->量子計算模擬->量子硬件API對接都有相應實現的、非常全面的量子計算編程框架。支持使用pip進行安裝:python3 -m pip install projectq --upgrade。
下面來看一個例子,關于如何使用projectq進行量子計算的模擬:
[dechin@dechin-manjaro simulator]$ ipython Python 3.8.5 (default, Sep 4 2020, 07:30:14) Type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IPython 7.19.0 -- An enhanced Interactive Python. Type '?' for help. In [1]: from projectq import MainEngine In [2]: from projectq.ops import X In [3]: eng = MainEngine() In [4]: qubits = eng.allocate_qureg(2) In [5]: X | qubits[0] In [6]: from projectq.ops import CX In [7]: CX | (qubits[0], qubits[1]) In [8]: eng.flush() In [9]: print (eng.backend.cheat()[1]) [0j, 0j, 0j, (1+0j)]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一共分配了2個量子比特,這2個比特的初始狀態都是|0⟩態,對應于projectq輸出的amplitude矢量應為[1, 0, 0, 0]。這個矢量中的4個元素,分別對應00,01,10,11這四個量子態可能出現的概率幅,如果需要計算某一個態被測量所出現的概率的話,需要對其進行取模平方操作:
P(00)=(a00+b00i)(a00−b00i)
注意概率幅是一個復數(Complex Number),因此需要取厄米共軛之后再進行點乘操作。
那么回到上述projectq的使用案例,這個案例在分配了兩個比特之后,對其中的第一個比特執行了泡利矩陣σX操作,然后又執行了一個糾纏門操作CX。這里CX(i,j)量子門操作對應的操作為:如果量子比特i處于|0⟩態,不進行任何的操作;但是如果量子比特i出于|1⟩態,則對量子比特j執行取反操作,也就是說,如果原來j是|0⟩就會變成|1⟩,如果原來j是|1⟩就會變成|0⟩。這就是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中的作用,而多比特的門操作在實際的硬件體系中的高質量實現,目前依舊是一大難題。而量子疊加特性就體現在,一個量子比特可能處于|0⟩態,也可能處于|1⟩態,還有可能處在|0⟩和|1⟩的中間態,這種中間態會以上述提到的概率幅的形式來對|0⟩和|1⟩進行劃分:
P(0)=(a0+b0i)⋅(a0−b0i)
P(1)=(a1+b1i)⋅(a1−b1i)
這些的概率幅就可以用一個矢量的形式組織起來:
|ψ⟩=(a0+b0i,a1+b1i)T
最終這個矢量的元素個數會隨著比特數的增加而指數增長,當比特數增長到41時,所需要存儲的內存空間需要32TB以上!要注意的是,因為計算過程中需要將所有的概率幅加載到內存中,所以這里區別于硬盤存儲空間,單指內存就需要到32TB的大小!因此,使用經典計算機去模擬量子計算,其實是一種非常消耗資源的手段。當然,量子計算模擬器依然有其研究的價值,在現階段量子芯片規模和質量無法提升的狀態下,模擬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讀者需要了解詳細全面Python的魔法函數的實現方案,可以從本文的參考鏈接中獲取兩篇不錯的文章。這里我們僅針對上述projectq的代碼用例中所可能使用到的部分功能:__or__和__str__,并且可以針對其進行一個簡單的復現。
Python的魔法函數可用于定義一個類(class)的特殊運算算符,如:類的加減乘除等,在引入魔法函數之后,就不需要單獨對類中的元素進行操作,而可以用魔法函數對操作進行封裝。最后的效果,我們可以直接在代碼中使用操作符對不同的類進行操作,比如可以自定義class1 + class2這樣的二元操作算符。在本章節我們不詳細展開介紹,可以參考下述的具體使用示例或者參考鏈接中的博文。
根據第一個章節中對量子態矢量的介紹,這里我們可以實現一個簡單的量子態的類,我們可以僅考慮兩個量子比特的簡單系統:
# QubitPair.py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QubitPair: def __init__(self): self.state = np.array([1, 0, 0, 0], dtype=complex)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r(self.state)
這個量子態的類的定義非常簡單,就是一個4×1的矩陣。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這里我們定義了一個__str__(self)的魔法函數,該函數主要用于打印類的字符串表示,如我們這里直接將量子態矢量轉化成str格式之后進行輸出。那么我們如果去print一個自定義的QubitPair類的話,就會展示當前類所對應的概率幅的字符串表示。
關于量子門操作,我們可以將其視作作用在量子態矢量上的矩陣,這里我們可以先展示定義好的門操作的Python類再對其進行展開說明:
# Operator.py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QubitOperator: """Pauli rotations and entanglement on qubit-pair""" def __init__(self, operation=None, theta=0, index=0): self.index = index self.name = operation paulix = np.array([[0, 1], [1, 0]], dtype=complex) pauliy = np.array([[0, -1j], [1j, 0]], dtype=complex) pauliz = np.array([[1, 0], [0, -1]], dtype=complex) cnot = np.array([[1,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if operation == 'X' or operation == 'Rx': self.operation = np.cos(theta/2)*np.identity(2)-1j*np.sin(theta/2)*paulix elif operation == 'Y' or operation == 'Ry': self.operation = np.cos(theta/2)*np.identity(2)-1j*np.sin(theta/2)*pauliy elif operation == 'Z' or operation == 'Rz': self.operation = np.cos(theta/2)*np.identity(2)-1j*np.sin(theta/2)*pauliz elif operation == 'CX' or operation == 'CNOT': self.operation = cnot def __or__(self, qubitpair): if self.name == 'CX' or self.name == 'CNOT': qubitpair.state = np.dot(self.operation, qubitpair.state) return None elif self.index == 0: operation = np.kron(self.operation, np.identity(2)) else: operation = np.kron(np.identity(2), self.operation) qubitpair.state = np.dot(operation, qubitpair.state)
單位矩陣與泡利矩陣的定義
這些是基本的泡利矩陣,這三個兩能級體系的泡利矩陣具有非常好的物理性質,如都是酉矩陣且存在特殊的對易關系等:
矩陣指數與旋轉門操作
矩陣的指數計算一般采用泰勒級數展開的方法來進行定義:
這里如果我們代入上述介紹的泡利矩陣就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CX門操作的定義
在上述提到的所有的量子門操作中,CX是唯一的一個兩比特量子門操作,也就是同時作用在兩個量子比特上面,其矩陣形式的定義如下所示:
使用魔法函數__or__來實現量子門操作運算
我們首先簡單談一下為什么要用__or__這個魔法函數而不是其他的二元運算符來實現,這點跟開源庫ProjectQ是同步的,理由是我們在量子力學中的運算,一般寫成如下的形式:
|ψt⟩=U|ψ0⟩
將量子態寫成狄拉克符號的形式,中文稱為"左矢"和"右矢",英文稱之為"bra"和"ket"。因此豎線形式的定義,在形式上會更加契合量子力學的思維,當然,就算是換成其他的符號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定義了量子態的類和量子門操作的類之后,我們可以寫如下所示的一個測試腳本來測試程序的執行效果:
# TestQubits.py from QubitPair import QubitPair from Operator import QubitOperator if __name__ == '__main__': qubits = QubitPair() print ('The initial state is: {}'.format(qubits)) QubitOperator('X', 3.1415926, 0) | qubits print ('Applying X on the 0th qubit...') print ('The new state is: {}'.format(qubits)) QubitOperator('CX') | qubits print ('Applying entanglement on qubits...') print ('The new state is: {}'.format(qubits)) QubitOperator('X', 3.1415926, 0) | qubits print ('Applying X on the 0th qubit...') print ('The new state is: {}'.format(qubits)) QubitOperator('CX') | qubits print ('Applying entanglement on qubits...') print ('The new state is: {}'.format(qubits))
這個程序的測試邏輯為:先定義一個兩比特的量子系統,然后對第一個比特執行X門操作,使得其從|0⟩態變成|1⟩態,再對這兩個比特執行糾纏門CX操作,觀察其態的變化情況。之后再將第一個比特的狀態變回|0⟩態,再觀察作用CX的態的變化情況,執行結果如下所示:
[dechin@dechin-manjaro simulator]$ python3 TestQubits.py
The initial state is: [1.+0.j 0.+0.j 0.+0.j 0.+0.j]
Applying X on the 0th qubit...
The new state is: [2.67948966e-08+0.j 0.00000000e+00+0.j 0.00000000e+00-1.j
0.00000000e+00+0.j]
Applying entanglement on qubits...
The new state is: [2.67948966e-08+0.j 0.00000000e+00+0.j 0.00000000e+00+0.j
0.00000000e+00-1.j]
Applying X on the 0th qubit...
The new state is: [ 7.17966483e-16+0.00000000e+00j -1.00000000e+00+0.00000000e+00j
0.00000000e+00-2.67948966e-08j 0.00000000e+00-2.67948966e-08j]
Applying entanglement on qubits...
The new state is: [ 7.17966483e-16+0.00000000e+00j -1.00000000e+00+0.00000000e+00j
0.00000000e+00-2.67948966e-08j 0.00000000e+00-2.67948966e-08j]
這個結果所展示出來的數字也許比較亂,這是因為在運算過程中的計算精度不足所導致的,這里低于1e-06的數字其實我們可以認為就是0。那么我們從這個結果中可以分析總結出量子態的演變歷程:
|00⟩⇒|10⟩⇒|11⟩⇒|01⟩⇒|01⟩
注意:上面的這種寫法,其實不太合乎程序語言的邏輯,一般從右到左的方向才是從低位到高位的寫法。因此,嚴格來說寫法應該是:|00⟩⇒|01⟩⇒|11⟩⇒|10⟩⇒|10⟩。
以上就是關于“Python中的魔法函數與量子計算模擬怎么實現”這篇文章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編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若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