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Python面向對象編程入門實例分析”,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Python面向對象編程入門實例分析”吧!
面向過程編程:根據業務邏輯從上往下,將需要用到的功能代碼封裝到函數中,著重關注開發的步驟和過程,典型代碼為C語言(關注過程)
面向對象編程:將函數或所需要的功能進行分類和封裝,著重關注具體哪個類和函數來實現功能,典型代碼為Java、C++等語言(關注結果)
類(Class):用來描述具有相同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它定義了該集合中每個對象所共有的屬性和方法,對象是類的實例。
實例:也稱對象。通過類定義的初始化方法,賦予具體的值,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實體”。
類變量:類變量在整個實例化的對象中是公用的。類變量定義在類中且在函數體之外。類變量通常不作為實例變量使用。
數據成員:類變量或者實例變量, 用于處理類及其實例對象的相關的數據。
方法重寫:如果從父類繼承的方法不能滿足子類的需求,可以對其進行改寫,這個過程叫方法的覆蓋(override),也稱為方法的重寫。
局部變量:定義在方法中的變量,只作用于當前實例的類。
實例變量:在類的聲明中,屬性是用變量來表示的。這種變量就稱為實例變量,是在類聲明的內部但是在類的其他成員方法之外聲明的。
方法:類中定義的函數。
方法重寫:如果從父類繼承的方法不能滿足子類的需求,可以對其進行改寫,這個過程叫方法的覆蓋(override),也稱為方法的重 寫。
靜態方法:不需要實例化就可以由類執行的方法。
類方法:類方法是將類本身作為對象進行操作的方法。
面向對象三大特性:
封裝:將內部實現包裹起來,對外透明,提供api接口進行調用的機制。
繼承:即一個派生類(derived class)繼承父類(base class)的變量和方法。
多態:根據對象類型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
對象是面向對象編程的核心,在使用對象過程中,為了將具有共同特征和行為的一組對象抽象定義,形成類
類是一類事物,對象即是這一類事物的具體實現,類具有相同的屬性和行為
類名:類的名稱
屬性:事物的特征
方法:具體做什么
擁有相同或類似屬性和行為的對象都可以抽象成一個類
創建類使用class關鍵字,帶上類名,再帶上括號,括號內為object,這樣的類稱為:新式類;也可以不帶括號和括號內的object,這樣的類稱為:經典類。
# 新式類 class Meeting2(object): pass # 經典類 class Meeting2: pass
A = Meeting1() B
類方法的第一個參數必須是self(按慣例是self,也可以是其他名稱),調用時不必傳入。self代表類的實例
如下有個名為meeting的類,類中初始化了name、age、sex、address、attack等屬性,定義了introduction和attacked兩個方法:
class Meeting(object): """meeting類的類描述"""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x, address, attack): """構造函數"""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int(age) self.sex = sex self.address = address self.attack = int(attack) def introduction(self): print("姓名:{}".format(self.name)) print("年齡:{}".format(self.age)) print("性別:{}".format(self.sex)) print("地址:{}".format(self.address)) def attacked(self): print(f"{self.name}正在向您發起攻擊,攻擊力為{self.attack}!") def foreign_fun(): print("我是外部函數")
用法:
hasattr(object,name)
作用:檢查對象中是否包含指定屬性或方法
返回值:存在返回true、不存在返回false
# 實例化meeting類 Meeting = Meeting("張三", 20, "男", "南京", 108) # 獲取Meeting對象中是否存在name屬性 print(hasattr(Meeting, "name"))# True # 獲取Meeting對象中是否存在mobile屬性 print(hasattr(Meeting, "mobile"))# False # 獲取Meeting對象中是否存在attacked方法 print(hasattr(Meeting, "attacked"))# True
用法:
getattr(object,name[,default])
作用:獲取對象中指定屬性的屬性值
返回值:若存在,則返回該屬性的屬性值;若不存在,則返回指定內容
# 實例化meeting類 Meeting = Meeting("張三", 20, "男", "南京", 108) # 獲取Meeting對象中name屬性的屬性值 print(getattr(Meeting, "name"))# 張三 # 獲取Meeting對象中kills屬性或方法的值,若不存在則返回指定內容 print(getattr(Meeting, "kills", "未找到kills方法或屬性"))# 未找到kills方法或屬性 # 獲取Meeting對象中attacked方法,返回值為函數地址 print(getattr(Meeting, "attacked")) # 使用getattr方法可以直接調用Meeting對象中的方法 f = getattr(Meeting, "attacked") f()
打印結果如下:
用法:
setattr(object,name,value)
作用:為object對象的指定屬性設置指定value
返回值:
# 實例化meeting類 Meeting = Meeting("張三", 20, "男", "南京", 108) # 將對象中name屬性的值改為“劉德華” setattr(Meeting, "name", "劉德華") # 獲取對象中name的屬性值 print(getattr(Meeting, "name"))# 劉德華 # 將對象外部的名為foreign_fun的方法引入對象內部,并重新命名為“new_foreign_fun” setattr(Meeting, "new_foreign_fun", foreign_fun) # 獲取對象中是否存在foreign_fun的屬性或方法,返回值為True或False print(hasattr(Meeting, "foreign_fun"))# False # 獲取對象中是否存在new_foreign_fun的屬性或方法,返回值為True或False print(hasattr(Meeting, "new_foreign_fun"))# True
打印結果如下:
__init__()方法是Python中一種特殊的方法,被稱為構造函數或初始化方法,當創建這個類的實例時就會調用該方法。
class Meeting(object): """meeting類的類描述"""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x, address, attack): """構造函數"""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int(age) self.sex = sex self.address = address self.attack = int(attack) C = Meeting("張三", 20, "男", "南京", 108) print(C.name)# 張三 print(C.address)# 南京
當刪除對象時,Python解釋器會默認調用一個方法__del__(),相當于unittest框架中的tearDown()函數
def __del__(self): """析構函數""" print("%s攻擊結束" % (self.name))
每調用一次對象,都會執行一次__del__()方法
D = Meeting("張三", 20, "男", "南京", 108) # 計算當前實例引用計數,D引用一次,sys.getrefcount(D)引用一次 print(sys.getrefcount(D))# 2
D對象的引用計數為2次,一次是D引用,一次是sys.getrefcount所引用的
__str__方法需要返回一個字符串,當做這個對象的描述信息,當使用print輸出對象的時候,只要定義了__str__(self)方法,那么就會打印這個方法返回的數據
def __str__(self): """字符串函數""" return "我是Meeting類的字符串描述" # __str__():字符串函數,定義__str__()方法時,打印對象,打印的是__str__()方法的返回值,否則打印類的內存地址 print(D)# 我是Meeting類的字符串描述
未定義__str__()方法時,打印對象,打印的是Meeting類的內存地址:
<__main__.meeting object="" at0x014a7748="">
定義了__str__()方法后,打印對象,打印的是__str__()方法的返回值:我是Meeting類的字符串描述
獲取類的屬性,包含一個字典,由類的數據屬性組成
# __dict__:獲取類的屬性,返回值為字典類型 print(D.__dict__) # {'name': '張三', 'age': 20, 'sex': '男', 'address': '南京', 'attack': 108}
class Meeting(object): """meeting1類的類描述""" # __doc__:獲取類的文檔字符串 print(D.__doc__) # meeting1類的類描述
# __name__:獲取類名 print(Meeting.__name__) # Meeting
類的全名是'__main__.clssName',如果類位于一個導入模塊mymod中,那么className.__module__等于mymod
from common.http_requests import HttpRequests # __module__:類定義所在的模塊 print(Meeting.__module__)# __main__ print(HttpRequests.__module__)# common.http_requests
Meeting類的路徑為__main__,而從common文件的http_requests文件中導入了HttpRequests類,打印其路徑,則為common.http_requests
獲取類的所有父類構成元素(包含了一個由所有父類元素組成的元組)。例如下面有一個Song類,其繼承了父類Music,則獲取到的Song類的所有父類構成元素為:(
class Music(object): pass class Song(Music): pass print(Song.__bases__)# (,)
本篇文章我們介紹了面向對象的相關概念,下面來簡單總結一下:
面向對象相關概念:
類和對象:類是一類事物,對象即是這一類事物的具體實現,類具有相同的屬性和行為;
類的組成:類名、屬性、方法
帶object的為新式類,不帶object的為經典類
獲取或添加對象屬性:
hasattr:檢查對象是否包含指定屬性或方法
getattr:獲取對象中指定屬性的屬性值
setattr:為object對象的name屬性設置指定value
魔法方法:
__init__() 構造函數:又叫初始化方法,用來初始化一些成員變量
__del__() 析構函數:每調用一次對象,都會執行一次__del__()方法,相當于Unittest框架中的tearDown
__str()__字符串函數:返回一個字符串,當做這個對象的描述信息
Python內置屬性:
__dict__:獲取類的屬性,返回值為字典類型
__doc__:獲取類的文檔字符串
__name__:獲取類名
__module__:類定義所在的模塊
__bases__:獲取類的所有父類構成元素,返回類型為元組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Python面向對象編程入門實例分析”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Python面向對象編程入門實例分析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