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文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go語言的最重要特性有哪些”,內容詳細,步驟清晰,細節處理妥當,希望這篇“go語言的最重要特性有哪些”文章能幫助大家解決疑惑,下面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學習新知識吧。
go語言最重要特性是:1、并發編程;go語法上的并發編程極為容易,無須處理回調,無須關注線程切換,僅一個關鍵字,簡單而自然。2、自動回收垃圾;程序員不需要再考慮內存的回收等,而是由語言特性提供垃圾回收器來回收內存。3、更豐富的內置類型。4、函數的多返回值。5、錯誤處理。6、匿名函數和閉包。7、類型和接口。8、反射,可以讓開發者將類型本身作為第一類的值類型處理。9、語言交互性。
Go語言最重要的特征如下:
并發編程
自動回收垃圾
更豐富的內置類型
函數的多返回值
錯誤處理
匿名函數和閉包
類型和接口
反射
語言交互性
并發編程
時至今日,并發編程已成為程序員的基本技能,在各個技術社區都能看到諸多與之相關的討論主題。在這種情況下Go語言卻一反常態做了件極大膽的事,從根本上將一切都并發化,運行時用 Goroutine 運行所有的一切,包括 main.main 入口函數。
可以說,Goroutine 是 Go 最顯著的特征。它用類協程的方式來處理并發單元,卻又在運行時層面做了更深度的優化處理。這使得語法上的并發編程變得極為容易,無須處理回調,無須關注線程切換,僅一個關鍵字,簡單而自然。
Go語言在并發編程方面比絕大多數語言要簡潔不少,這一點是其最大亮點之一,也是其在未來進入高并發高性能場景的重要籌碼。
不同于傳統的多進程或多線程,golang的并發執行單元是一種稱為goroutine的協程。
由于在共享數據場景中會用到鎖,再加上GC,其并發性能有時不如異步復用IO模型,因此相對于大多數語言來說,golang的并發編程簡單比并發性能更具賣點。
在當今這個多核時代,并發編程的意義不言而喻。當然,很多語言都支持多線程、多進程編程,但遺憾的是,實現和控制起來并不是那么令人感覺輕松和愉悅。Golang不同的是,語言級別支持協程(goroutine)并發(協程又稱微線程,比線程更輕量、開銷更小,性能更高),操作起來非常簡單,語言級別提供關鍵字(go)用于啟動協程,并且在同一臺機器上可以啟動成千上萬個協程。協程經常被理解為輕量級線程,一個線程可以包含多個協程,共享堆不共享棧。協程間一般由應用程序顯式實現調度,上下文切換無需下到內核層,高效不少。協程間一般不做同步通訊,而golang中實現協程間通訊有兩種:1)共享內存型,即使用全局變量+mutex鎖來實現數據共享;2)消息傳遞型,即使用一種獨有的channel機制進行異步通訊。
對比JAVA的多線程和GO的協程實現,明顯更直接、簡單。這就是GO的魅力所在,以簡單、高效的方式解決問題,關鍵字go,或許就是GO語言最重要的標志。
高并發是Golang語言最大的亮點
內存回收(GC)
從C到C++,從程序性能的角度來考慮,這兩種語言允許程序員自己管理內存,包括內存的申請和釋放等。因為沒有垃圾回收機制所以C/C++運行起來速度很快,但是隨著而來的是程序員對內存使用上的很謹小慎微的考慮。因為哪怕一點不小心就可能會導致“內存泄露”使得資源浪費或者“野指針”使得程序崩潰等,盡管C++11后來使用了智能指針的概念,但是程序員仍然需要很小心的使用。后來為了提高程序開發的速度以及程序的健壯性,java和C#等高級語言引入了GC機制,即程序員不需要再考慮內存的回收等,而是由語言特性提供垃圾回收器來回收內存。但是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程序運行效率的降低。
GC過程是:先stop the world,掃描所有對象判活,把可回收對象在一段bitmap區中標記下來,接著立即start the world,恢復服務,同時起一個專門gorountine回收內存到空閑list中以備復用,不物理釋放。物理釋放由專門線程定期來執行。
GC瓶頸在于每次都要掃描所有對象來判活,待收集的對象數目越多,速度越慢。一個經驗值是掃描10w個對象需要花費1ms,所以盡量使用對象少的方案,比如我們同時考慮鏈表、map、slice、數組來進行存儲,鏈表和map每個元素都是一個對象,而slice或數組是一個對象,因此slice或數組有利于GC。
GC性能可能隨著版本不斷更新會不斷優化,這塊沒仔細調研,團隊中有HotSpot開發者,應該會借鑒jvm gc的設計思想,比如分代回收、safepoint等。
內存自動回收,再也不需要開發人員管理內存
開發人員專注業務實現,降低了心智負擔
只需要new分配內存,不需要釋放
更豐富的內置類型
關鍵在于內置,像map、slice這些常用的數據類型,內置于builtin,默認包含,無需自己添加。
函數多返回值
在C,C++中,包括其他的一些高級語言是不支持多個函數返回值的。但是這項功能又確實是需要的,所以在C語言中一般通過將返回值定義成一個結構體,或者通過函數的參數引用的形式進行返回。而在Go語言中,作為一種新型的語言,目標定位為強大的語言當然不能放棄對這一需求的滿足,所以支持函數多返回值是必須的。
函數定義時可以在入參后面再加(a,b,c),表示將有3個返回值a、b、c。這個特性在很多語言都有,比如python。
這個語法糖特性是有現實意義的,比如我們經常會要求接口返回一個三元組(errno,errmsg,data),在大多數只允許一個返回值的語言中,我們只能將三元組放入一個map或數組中返回,接收方還要寫代碼來檢查返回值中包含了三元組,如果允許多返回值,則直接在函數定義層面上就做了強制,使代碼更簡潔安全。
語言交互性
語言交互性指的是本語言是否能和其他語言交互,比如可以調用其他語言編譯的庫。
在Go語言中直接重用了大部份的C模塊,這里稱為Cgo.Cgo允許開發者混合編寫C語言代碼,然后Cgo工具可以將這些混合的C代碼提取并生成對于C功能的調用包裝代碼。開發者基本上可以完全忽略這個Go語言和C語言的邊界是如何跨越的。
golang可以和C程序交互,但不能和C++交互。可以有兩種替代方案:1)先將c++編譯成動態庫,再由go調用一段c代碼,c代碼通過dlfcn庫動態調用動態庫(記得export LD_LIBRARY_PATH);2)使用swig(沒玩過)
異常處理
golang不支持try…catch這樣的結構化的異常解決方式,因為覺得會增加代碼量,且會被濫用,不管多小的異常都拋出。golang提倡的異常處理方式是:
普通異常:被調用方返回error對象,調用方判斷error對象。
嚴重異常:指的是中斷性panic(比如除0),使用defer…recover…panic機制來捕獲處理。嚴重異常一般由golang內部自動拋出,不需要用戶主動拋出,避免傳統try…catch寫得到處都是的情況。當然,用戶也可以使用panic('xxxx')主動拋出,只是這樣就使這一套機制退化成結構化異常機制了。
反射(reflection)
Go語言提供了一種機制在運行時更新和檢查變量的值、調用變量的方法和變量支持的內在操作,但是在編譯時并不知道這些變量的具體類型,這種機制被稱為反射。反射也可以讓我們將類型本身作為第一類的值類型處理。
反射是指在程序運行期對程序本身進行訪問和修改的能力,程序在編譯時變量被轉換為內存地址,變量名不會被編譯器寫入到可執行部分,在運行程序時程序無法獲取自身的信息。
支持反射的語言可以在程序編譯期將變量的反射信息,如字段名稱、類型信息、結構體信息等整合到可執行文件中,并給程序提供接口訪問反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程序運行期獲取類型的反射信息,并且有能力修改它們。
C/C++語言沒有支持反射功能,只能通過 typeid 提供非常弱化的程序運行時類型信息;Java、C# 等語言都支持完整的反射功能;Lua、JavaScript 類動態語言,由于其本身的語法特性就可以讓代碼在運行期訪問程序自身的值和類型信息,因此不需要反射系統。
Go語言程序的反射系統無法獲取到一個可執行文件空間中或者是一個包中的所有類型信息,需要配合使用標準庫中對應的詞法、語法解析器和抽象語法樹(AST)對源碼進行掃描后獲得這些信息。
讀到這里,這篇“go語言的最重要特性有哪些”文章已經介紹完畢,想要掌握這篇文章的知識點還需要大家自己動手實踐使用過才能領會,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的文章,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