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介紹了“官方的Python解釋器怎么使用”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a, b, c, d = 1, 1, 1000, 1000 print(a is b, c is d) def foo(): e = 1000 f = 1000 print(e is f, e is d) g = 1 print(g is a) foo()
運行結果: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上面代碼中a is b
的結果是True
但c is d
的結果是False
,這一點的確讓人費解。CPython解釋器出于性能優化的考慮,把頻繁使用的整數對象用一個叫small_ints
的對象池緩存起來造成的。small_ints
緩存的整數值被設定為[-5, 256]
這個區間,也就是說,在任何引用這些整數的地方,都不需要重新創建int
對象,而是直接引用緩存池中的對象。如果整數不在該范圍內,那么即便兩個整數的值相同,它們也是不同的對象。
CPython底層為了進一步提升性能還做了另一個設定,對于同一個代碼塊中值不在small_ints
緩存范圍內的整數,如果同一個代碼塊中已經存在一個值與其相同的整數對象,那么就直接引用該對象,否則創建新的int
對象。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這條規則對數值型適用,但對字符串則需要考慮字符串的長度,這一點大家可以自行證明。
擴展:如果你用PyPy(另一種Python解釋器實現,支持JIT,對CPython的缺點進行了改良,在性能上優于CPython,但對三方庫的支持略差)來運行上面的代碼,你會發現所有的輸出都是True。
“官方的Python解釋器怎么使用”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