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C++中動態內存管理實例分析”,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C++中動態內存管理實例分析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C++中動態內存管理實例分析”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C/C++程序內存分配的幾個區域:
int globalVar = 1; static int staticGlobalVar = 1; void Test() { static int staticVar = 1; int localVar = 1; int num1[10] = { 1, 2, 3, 4 }; char char2[] = "abcd"; const char* pChar3 = "abcd"; int* ptr1 = (int*)malloc(sizeof(int) * 4); int* ptr2 = (int*)calloc(4, sizeof(int)); int* ptr3 = (int*)realloc(ptr2, sizeof(int) * 4); free(ptr1); free(ptr3); }
1. 棧區(stack):在執行函數時,函數內局部變量的存儲單元都可以在棧上創建,函數執行結束時這些存儲單元自動被釋放。棧內存分配運算內置于處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內存容量有限。 棧區主要存放運行函數而分配的局部變量、函數參數、返回數據、返回地址等。
2. 堆區(heap):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 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分配方式類似于鏈表。
3. 數據段(靜態區)(static)存放全局變量、靜態數據。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
4. 代碼段:存放函數體(類成員函數和全局函數)的二進制代碼。
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普通的局部變量是在棧上分配空間的,在棧區中創建的變量出了作用域去就會自動銷毀。但是被static修飾的變量是存放在數據段(靜態區),在數據段上創建的變量直到程序結束才銷毀,所以數據段上的數據生命周期變長了。
在C語言中,我們經常會用到malloc,calloc和realloc來進行動態的開辟內存;同時,C語言還提供了一個函數free,專門用來做動態內存的釋放和回收。其中他們三個的區別也是我們需要特別所強調區別的。
malloc函數是向內存申請一塊連續可用的空間,并返回指向這塊空間的指針。
calloc與malloc的區別只在于calloc會在返回地址之前把申請的空間的每個字節初始化為0。
realloc函數可以做到對動態開辟內存大小的調整。
我們通過這三個函數的定義也可以進行功能的區分:
void Test () { int* p1 = (int*) malloc(sizeof(int)); free(p1); int* p2 = (int*)calloc(4, sizeof (int)); int* p3 = (int*)realloc(p2, sizeof(int)*10); free(p3 ); }
我們都知道,C++語言是兼容C語言的,因此C語言中內存管理方式在C++中可以繼續使用。但是有些地方就無能為力了,并且使用起來也可能比較麻煩。因此,C++擁有自己的內管管理方式:通過new和delete操作符進行動態內存管理。
int main() { // 動態申請一個int類型的空間 int* ptr1 = new int; // 動態申請一個int類型的空間并初始化為10 int* ptr2 = new int(10); // 動態申請3個int類型的空間(數組) int* ptr3 = new int[3]; // 動態申請3個int類型的空間,初始化第一個空間值為1 int* ptr4 = new int[3]{ 1 }; delete ptr1; delete ptr2; delete[] ptr3; delete[] ptr4; return 0; }
我們首先通過畫圖分析進行剖析代碼:
我們在監視窗口看看這3個變量
注意:申請和釋放單個元素的空間,使用new和delete操作符,申請和釋放連續的空間,使用new[]和delete[],要匹配起來使用。
class A { public: A(int a = 0) : _a(a) { cout << "A():" << this << endl; } ~A() { cout << "~A():" << this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1 = (A*)malloc(sizeof(A)); A* p2 = new A(1); free(p1); delete p2; return 0; }
在這段代碼中,p1是我們使用malloc開辟的,p2是通過new來開辟的。我們編譯運行這段代碼。
發現輸出了這兩句,那這兩句是誰調用的呢?我們通過調試逐語句來分析這個過程
內置類型區別
注意:在申請自定義類型的空間時,new會自動調用構造函數,delete時會調用析構函數,而malloc和free不會。
int main() { void* p0 = malloc(1024 * 1024 * 1024); cout << p0 << endl; //malloc失敗,返回空指針 void* p1 = malloc(1024 * 1024 * 1024); cout << p1 << endl; try { //new失敗,拋異常 void* p2 = new char[1024 * 1024 * 1024]; cout << p2 << endl; } catch (const exception& e) { cout << e.what() << endl; } return 0; }
我們能夠發現,malloc失敗時會返回空指針,而new失敗時,會拋出異常。
C++標準庫還提供了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函數,但是這兩個函數并不是對new和delete的重載,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是兩個庫函數。(這里C++大佬設計時這樣取名確實很容易混淆)
void* __CRTDECL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_THROW1(_STD bad_alloc) { // try to allocate size bytes void* p; while ((p = malloc(size)) == 0) if (_callnewh(size) == 0) { // report no memory // 如果申請內存失敗了,這里會拋出bad_alloc 類型異常 static const std::bad_alloc nomem; _RAISE(nomem); } return (p); }
庫里面operator new的作用是封裝了malloc,如果malloc失敗,拋出異常。
該函數最終是通過free來釋放空間的
//operator delete 源碼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UserData) { _CrtMemBlockHeader* pHead; RTCCALLBACK(_RTC_Free_hook, (pUserData, 0)); if (pUserData == NULL) return; _mlock(_HEAP_LOCK); /* block other threads */ __TRY /* get a pointer to memory block header */ pHead = pHdr(pUserData); /* verify block type */ _ASSERTE(_BLOCK_TYPE_IS_VALID(pHead->nBlockUse)); _free_dbg(pUserData, pHead->nBlockUse); __FINALLY _munlock(_HEAP_LOCK); /* release other threads */ __END_TRY_FINALLY return; } /* free的實現 */ #define free(p) _free_dbg(p, _NORMAL_BLOCK)
class A { public: A(int a = 0) : _a(a) { cout << "A():" << this << endl; } ~A() { cout << "~A():" << this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跟malloc功能一樣,失敗以后拋出異常 A* ps1 = (A*)operator new(sizeof(A)); operator delete(ps1); A* ps2 = (A*)malloc(sizeof(A)); free(ps2); A* ps3 = new A; delete ps3; return 0; }
我們使用new的時候,new要開空間,要調用構造函數。new可以轉換成call malloc,call 構造函數。但是call malloc 一旦失敗,會返回空指針或者錯誤碼。在面向對象的語言中更喜歡使用異常。而operator new相比較malloc的不同就在于如果一旦失敗會拋出異常,因此new的底層實現是調用operator new,operator new會調用malloc(如果失敗拋出異常),再調用構造函數。
我們通過匯編看一下ps3
operator delete同理。
總結:通過上述兩個全局函數的實現知道,operator new 實際也是通過malloc來申請空間,如果malloc申請空間成功就直接返回,否則執行用戶提供的空間不足應對措施,如果用戶提供該措施就繼續申請,否則就拋異常。operator delete 最終是通過free來釋放空間的。
專屬的operator new技術,提高效率。應用:內存池
class A { public: A(int a = 0) : _a(a) { cout << "A():" << this << endl; } // 專屬的operator new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n) { void* p = nullptr; p = allocator<A>().allocate(1); cout << "memory pool allocate" << endl; return p; }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 allocator<A>().deallocate((A*)p, 1); cout << "memory pool deallocate" << endl; } ~A() { cout << "~A():" << this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int n = 0;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 A* ps1 = new A; //operator new + A的構造函數 } return 0; }
注意: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對 operator new 和 operator delete進行重載,除非在申請和釋放空間時候有某些特殊的需求。比如:在使用new和delete申請和釋放空間時,打印一些日志信息,可以簡單幫助用戶來檢測是否存在內存泄漏。
如果申請的是內置類型的空間,new和malloc,delete和free基本類似,不同的地方是:new/delete申請和釋放的是單個元素的空間,new[]和delete[]申請的是連續空間,而且new在申請空間失敗時會拋異常,malloc會返回NULL。
1、調用operator new函數申請空間
2、再調用構造函數,完成對對象的構造。
1、先調用析構函數,完成對對象中資源的清理工作。
2、調用operator delete函數釋放對象的空間
1、先調用operator new[]函數,在operator new[]中世紀調用operator new函數完成N個對象空間的申請
2、在申請的空間上執行N次構造函數
1、在釋放的對象空間上執行N次析構函數,完成對N個對象中資源的清理
2、調用operator delete[]釋放空間,實際在operator delete[]中調用operator delete來釋放空間。
都是從堆上申請空間,都需要用戶手動釋放空間。
1:malloc和free是函數,new和delete是操作符
2:malloc申請的空間不會初始化,new可以初始化
3:malloc申請空間時,需要手動計算空間大小并傳遞,new只需在其后跟上空間的類型即可,如果是多個對象,[]中指定對象個數即可
4:malloc的返回值為void*, 在使用時必須強轉,new不需要,因為new后跟的是空間的類型
5:malloc申請空間失敗時,返回的是NULL,因此使用時必須判空,new不需要,但是new需要捕獲異常
6:申請自定義類型對象時,malloc/free只會開辟空間,不會調用構造函數與析構函數,而new在申請空間后會調用構造函數完成對象的初始化,delete在釋放空間前會調用析構函數完成空間中資源的清理
到此,關于“C++中動態內存管理實例分析”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