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SpringBoot2底層注解@Configuration怎么配置類”,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SpringBoot2底層注解@Configuration怎么配置類”吧!
@Configuration這個注解作用就是告訴 springboot 這是一個配置類。
這個配置已經不陌生了,在之前 spring 相關的使用全注解方式時,就使用到了配置類。
在配置類里,可以使用@Bean標記在方法上,給容器注冊組件,默認也是單實例的。
@Configuration //告訴SpringBoot這是一個配置類 == 配置文件 public class MyConfig { @Bean("user1") //給容器中添加組件。以方法名作為組件的id。返回類型就是組件類型。返回的值,就是組件在容器中的實例 public User user01(){ return new User("pingguo", 20); } @Bean("pet1") public Pet tomcatPet(){ return new Pet("tomcat"); } }
主運行類還是之前示例中的,打印出所有組件的名稱。
可以看到,有上面注冊的 2 個組件:user1、pet1。
在主運行類的 main 方法里,加一個獲取配置類的輸出:
@SpringBootApplication(scanBasePackages = "com.pingguo") public class Main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返回IOC容器 final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run = SpringApplication.run(MainApplication.class, args); // 查看容器里的組件 final String[] beanDefinitionNames = run.getBeanDefinitionNames(); for (String name: beanDefinitionNames)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從容器中獲取組件 MyConfig bean = run.getBean(MyConfig.class); System.out.println("配置類也是組件:" + bean); } }
運行 main 方法,
可以看到最后一個輸出,說明配置類本身也是個組件。
從springboot2.0之后,@Configuration 中多了一個屬性 proxyBeanMethods,用來代理 bean 的。
默認值是true,也就是說該配置類會被代理(CGLIB),在同一個配置文件中調用其它被@Bean注解標注的方法獲取對象時,springboot 總會檢查容器中是否存在這個組件。
如果容器中存在,直接取。不存在的話,才會去創建,保證單實例。
現在看下false的情況。
@Configuration(proxyBeanMethods = false) //改成 false public class MyConfig { @Bean("user1") //給容器中添加組件。以方法名作為組件的id。返回類型就是組件類型。返回的值,就是組件在容器中的實例 public User user01(){ return new User("pingguo", 20); } @Bean("pet1") public Pet tomcatPet(){ return new Pet("tomcat"); } }
在主運行程序里多從調用方法獲取對象,判斷一下對象是否相等。
@SpringBootApplication(scanBasePackages = "com.pingguo") public class Main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返回IOC容器 final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run = SpringApplication.run(MainApplication.class, args); // 查看容器里的組件 final String[] beanDefinitionNames = run.getBeanDefinitionNames(); for (String name: beanDefinitionNames)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從容器中獲取組件 MyConfig bean = run.getBean(MyConfig.class); System.out.println("配置類也是組件:" + bean); User user1 = bean.user01(); User user2 = bean.user01(); System.out.println(user1 == user2); } }
看最后的輸出,會是 false。
這里引出 2 個名詞:Full 全模式,Lite 輕量級模式。
Full (proxyBeanMethods = true) : 該模式下注入容器中的同一個組件無論被取出多少次都是同一個bean實例,即單實例對象,
在該模式下 SpringBoot 每次啟動都會判斷檢查容器中是否存在該組件。
Lite (proxyBeanMethods = false): 該模式下注入容器中的同一個組件無論被取出多少次都是不同的bean實例,即多實例對象,
在該模式下 SpringBoot 每次啟動會跳過檢查容器中是否存在該組件。
那么這個是用來解決什么場景的問題呢?答案:組件依賴。
看下2個實體類:User、Pet。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Pet pet; ... ...
固定代碼部分:有參構造、無參構造、get和set方法、toString方法,就省去了。
public class Pet { private String name; ... ...
修改下配置類里的方法:
@Configuration(proxyBeanMethods = true) public class MyConfig { @Bean("user1") public User user01(){ User pingguo = new User("pingguo",20); pingguo.setPet(tomcatPet()); return pingguo; } @Bean("pet1") public Pet tomcatPet(){ return new Pet("tomcat"); } }
到main方法測試一下:
// 依賴關系 User user01 = run.getBean("user1", User.class); Pet pet1 = run.getBean("pet1", Pet.class); System.out.println("依賴:" + (user01.getPet() == pet1));
這里就是判斷當proxyBeanMethods = true的情況下,User對象的 pet,是不是容器中的 pet。
如果是,那么結果就是true。
此時再將proxyBeanMethods = false,重新運行一下,結果會是 false:
那么這 2 個模式分別在什么時候用呢?
當在你的同一個Configuration配置類中,注入到容器中的 bean 實例之間有依賴關系時,建議使用 Full 全模式。
當在你的同一個Configuration配置類中,注入到容器中的 bean 實例之間沒有依賴關系時,建議使用 Lite 輕量級模式,以提高 springboot 的啟動速度和性能。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SpringBoot2底層注解@Configuration怎么配置類”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SpringBoot2底層注解@Configuration怎么配置類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