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C++中 ‘=default ’及‘ =delete ’如何使用”,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C++中 ‘=default ’及‘ =delete ’如何使用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C++中 ‘=default ’及‘ =delete ’如何使用”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前言:
C++的類有四類特殊成員函數,它們分別是:默認構造函數、析構函數、拷貝構造函數、拷貝賦值運算符。如果實際編碼時沒有顯示定義,那么編譯器將會默認生成這四類成員函數。使用=default
和=delete
可以控制編譯器默認函數體的使用。
C++11
新增了=default
標識,編譯器看到后,會生成默認的執行效率更高的函數定義體,同時會減輕編碼時的工作量。當然,這里會引入一個問題,既然編譯器會默認生成構造函數,那么=default
的優勢在哪里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下這段代碼
class Test{ public: Test(int a):x(a){}; private: int x; }; int main () { Test test; return 0; }
眾所周知,上面這段是編譯不過的,原因是因為在Test類中我們自己定義了一個構造函數,編譯器看到后就不會再生成默認構造函數給我們,如果要解決這個編譯問題的話需要我們提供一個沒有參數的構造函數。
如:
Test(){};
在類中加了上面的代碼之后,編譯器就會編譯通過,但是在試想一下,如果這個類很大,且需要我們在類中初始化的成員很多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提供的這個默認構造函數就變得的很龐大,浪費我們很多時間進行變量的初始化,寫一堆沒有技術的賦值或者其它初始化語句。同樣,拷貝構造函數和拷貝賦值函數也是一樣。
=default
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功能,加上之后,編譯器就會給我們默認生成函數體,減輕工作量。
上面的類就這可以這些寫:
class Test{ public: Test(int a):x(a){}; Test()=default; private: int x; };
當然,=default
不但可以在類成員內部添加也可以在類之外添加,但是使用=default
時,必須遵守一個準則:default 函數特性只能用于類的特殊成員函數或者函數沒有默認參數。 =default
寫在類之外的方式如下:
class Test{ public: Test(int a):x(a){}; Test()=default; Test(const Test& ts); Test& operator = (const Test& ts); private: int x; }; Test::Test(const Test& ts) =default; Test& Test::operator = (const Test& ts) =default;
上面的代碼中演示了=default在類成員外部使用的場景。但是類中確沒有析構函數,編碼時,如果涉及到類的繼承和派生,尤其是通過基類指針指向了派生類對象,當調用delete刪除派生對象時,如果基類沒有顯示定義析構函數,編譯器會為基類默認生成析構函數,基類對象會被正常釋放,但是也會產生一個問題,派生類沒有正確釋放,可能會產生內存泄露等問題。正確解決這種問題的做法是在基類中顯示定義一個虛析構函數。這種方法在C++11之前是我們解決這種問題經常使用的,但是C++11之后,可以使用=default
,從而減輕我們的編碼量,且編譯器生成的代碼效率更高。
代碼如下所示:
class Base{ public: virtual ~Base()=default; private: int x; }; class A : public Base{ private: int y; }; int main () { Base *pBase = new A; delete pBase; return 0; }
C++11之前,delete
是和new
配對使用的,釋放程序在堆上開辟得空間,將資源返還給操作系統,C++11之后,delete又多了一個含義既:禁用成員函數的使用。使用方法為:在函數名稱后面加上=delete。
下面代碼定義了一個類,類里面定義了一個整型的成員變量,在main函數中使用時,創建了兩個類的實例,一個傳入參數用整型一個用浮點型,
代碼如下:
class Test { public: Test()=delete; Test(int a):x(a) {std::cout<<x<<std::endl;} private: int x; }; int main() { Test test1(1); Test test2(1.1); return 0; }
如上,這段代碼是可以編譯通過的,因為這段代碼在編譯時發生了隱式轉換,將浮點型數據轉成了整型,代價是損失了精度。代碼運行后輸出的結果都是:1。
如果不想在傳入非整型的數據時編譯通過,就可以使用=delete
來抑制這種問題的產生。如使用=delete解決上面的問題,
代碼如下:
class Test { public: Test(int a):x(a) {std::cout<<x<<std::endl;} Test(double)=delete; private: int x; }; int main() { Test test1(1); Test test2(1.1); return 0;
編譯時報錯信息為:
main.cpp:23:19: error: use of deleted function ‘Test::Test(double)' 23 | Test test2(1.1); | ^ main.cpp:17:5: note: declared here 17 | Test(double)=delete; | ^~~~
如上可知,使用=delete
后,可以使我們禁用一些不需要編譯器生成的默認函數,還可以避免因為數據類型原因導致的錯誤的函數調用。
到此,關于“C++中 ‘=default ’及‘ =delete ’如何使用”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