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Python中的變量與常量是什么,文章內容質量較高,因此小編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一、變量、常量的區別
變量: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值會發生變化的量。
常量: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值不會發生變化的量。
無論是變量還是常量,在創建時都會在內存中開辟一塊空間,用于保存它的值。
這是根據Python
的動態語言特性而來。變量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提前聲明類型。例如下面的a,b,c,d四個變量,在使用前沒有進行任何的諸如 int a
, str b
, list c
, int d
的類型聲明,而這在C語言和JAVA
編程語言中是必須要攜帶的。
例如:
a = 4 b = "haha" c = [] d = 9-5
a = 100
這里的等號要理解并讀作“賦值”,而不是“等于”,“賦值”是對變量的操作,而“等于”是對兩個變量進行比較。上面的a,b,c,d四個變量,就通過“=”號,賦予了不同的值。
每個變量在使用前都必須賦值,變量賦值以后才會被創建。
新的變量通過賦值的動作,創建并開辟內存空間,保存值。如果沒有賦值而直接使用會拋出賦值前引用的異常或者未命名異常。
例如:
a # 孤單單一個a,什么也表示不了,只能報錯 a = 1 # 這樣就沒問題了,解釋器知道a是個新變量了 c.append(1) # c是個什么鬼? NameError: name 'c' is not defined
結果:
在Python
中,變量本身沒有數據類型的概念
通常所說的“變量類型”是變量所引用的對象的類型,或者說是變量的值的類型。
a = 1 a = "haha" a = [1, 2, 3] a = { "k1":"v1"}
變量a在創建的時候,賦予了值為1的整數類型,然后又被改成字符串“haha
”,再又變成一個列表,最后是個字典。變量a在動態的改變,它的值分別是不同的數據類型,這是動態語言的特點。
“=”
號這個賦值運算符是從右往左的計算順序
a = 1 b = 2 c = a + b # 先計算a+b的值,再賦給c print(c)
(例如:a = b = c = 1
,最終大家都是1)。也可以同時為多個變量賦值,用逗號分隔,逐一對應。
例如:a, b, c = 1, 2, 3,
最后a是1,b是2,c是3。
不要把賦值語句的等號等同于數學的等號。
x = 1 x = x + 2
如果從數學上理解x = x + 2
那無論如何是不成立的,在程序中,賦值語句先計算右側的表達式x + 2
,得到結果3,再賦給變量x。由于x之前的值是1,重新賦值后,x的值變成3。
a = 'ABC'時,Python解釋器干了兩件事情:
在內存中創建了一個‘ABC'的字符串對象;
在內存中創建了一個名為a的變量,并把它指向'ABC'。
也可以把一個變量a賦值給另一個變量b,這個操作實際上是將變量b指向變量a所指向的數據,
例如下面的代碼:
a = 'Jack' b = a a = 'Tom' print(b) print(a)
最后變量b的內容到底是'Jack'還是'Tom'?如果從數學意義上理解,就會錯誤地得出b和a相同是‘Tom'
,但實際上b的值還是'Jack ‘!
請牢記:Python中的一切都是對象,變量是對象的引用!
圖:
執行a = ‘Jack'
,解釋器創建字符串‘Jack'對象和變量a,并把a指向‘Jack'對象;
執行b = a
,解釋器創建變量b,并且將其指向變量a指向的字符串‘Jack'對象;
執行a = ‘Tom'
,解釋器創建字符串‘Tom'對象,并把a改為指向‘Tom'對象,與b無關。
常量就是不變的變量,比如常用的數學常數圓周率就是一個常量。在Python
中,通常用全部大寫的變量名表示常量:
PI = 3.14159265359
但事實上,從Python
語法角度看,PI仍然是一個變量,因為Python
根本沒有任何機制保證PI不會被改變。你完全可以給PI賦值為10,不會彈出任何錯誤。所以,用全部大寫的變量名表示常量只是一個習慣上的用法。
常量通常放置在代碼的最上部,并作為全局使用。
關于Python中的變量與常量是什么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