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Linux內核宏Container_Of的案例分析,內容非常詳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int main() { Student stu; stu.id = 123456; strcpy(stu.name,"feizhufeifei"); stu.math = 90; stu.PE = 80; printf("Student:%p\r\n",&stu); printf("stu.ID:%p\r\n",&stu.ID); printf("stu.name:%p\r\n",&stu.name); printf("stu.math:%p\r\n",&stu.math); return 0; }
打印結果如下:
//結構體的地址 Student:0xffffcbb0 //結構體第一個成員的地址 stu.ID:0xffffcbb0 //偏移地址 +0 stu.name:0xffffcbb4//偏移地址 +4 stu.math:0xffffcbd4//偏移地址 +24
??我們可以看到,結構體的地址和結構體第一個成員的地址是相同的。這也就是我們之前在拒絕造輪子!如何移植并使用Linux內核的通用鏈表(附完整代碼實現)中提到的為什么在結構體中要把 struct list_head放在首位。
不太理解的再看下這兩個例子:
struct A { int a; char b; int c; char d; };a 偏移為 0 , b 偏移為 4 , c 偏移為 8 (大于 4 + 1 的 4 的最小整數倍), d 偏移為 12 。A 對齊為 4 ,大小為 16 。
struct B { int a; char b; char c; long d; };a 偏移為 0 , b 偏移為 4 , c 偏移為 5 , d 偏移為 8 。B 對齊為 8 , 大小為 16 。
我們可以看到,結構體中成員變量在內存中存儲的其實是偏移地址。也就是說結構體A的地址+成員變量的偏移地址 = 結構體成員變量的起始地址。
因此,我們也可以根據結構體變量的起始地址和成員變量的偏移地址來反推出結構體A的地址。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0)->MEMBER)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type *)0)->member)*__mptr = (ptr); \ (type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 member)); })
??首先看下三個參數, ptr是成員變量的指針, type是指結構體的類型, member是成員變量的名字。
??container_of宏的作用是通過結構體內某個成員變量的地址和該變量名,以及結構體類型,找到該結構體變量的地址。這里使用的是一個利用編譯器技術的小技巧,即先求得結構成員在結構中的偏移量,然后根據成員變量的地址反過來得出主結構變量的地址。下面具體分析下各個部分。
首先看下typeof,是用于返回一個變量的類型,這是GCC編譯器的一個擴展功能,也就是說typeof是編譯器相關的。既不是C語言規范的所要求,也不是某個標準的一部分。
int main() { int a = 5; //這里定義一個和a類型相同的變量b typeof(a) b = 6; printf("%d,%d\r\n",a,b);//5 6 return 0; }
((TYPE *)0) 將0轉換為type類型的結構體指針,換句話說就是讓編譯器認為這個結構體是開始于程序段起始位置0,開始于0地址的話,我們得到的成員變量的地址就直接等于成員變量的偏移地址了。
(((type *)0)->member) 引用結構體中MEMBER成員。
typedef struct student{ int id; char name[30]; int math; }Student; int main() { //這里時把結構體強制轉換成0地址,然后打印name的地址。 printf("%d\r\n",&((Student *)0)->name);//4 return 0; }
這句代碼意思是用typeof()
獲取結構體里member
成員屬性的類型,然后定義一個該類型的臨時指針變量__mptr
,并將ptr
所指向的member
的地址賦給__mptr
;
為什么不直接使用 ptr
而要多此一舉呢?我想可能是為了避免對 ptr
及prt
指向的內容造成破壞。
((size_t) &((TYPE*)0)->MEMBER)
size_t是標準C庫中定義的,在32位架構中被普遍定義為:
typedef unsigned int size_t;
而在64位架構中被定義為:
typedef unsigned long size_t;
可以從定義中看到,size_t是一個非負數,所以size_t通常用來計數(因為計數不需要負數區):
for(size_t i=0;i<300;i++)
為了使程序有很好的移植性,因此內核使用size_t
,而不是int,unsigned。((size_t) &((TYPE*)0)->MEMBER)
結合之前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求出MEMBER
相對于0
地址的一個偏移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把 __mptr
轉換成 char* 類型
。因為 offsetof
得到的偏移量是以字節為單位。兩者相減得到結構體的起始位置, 再強制轉換成 type
類型。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int id; char name[30]; int math; }Student; int main() { Student stu; Student *sptr = NULL; stu.id = 123456; strcpy(stu.name,"zhongyi"); stu.math = 90; sptr = container_of(&stu.id,Student,id); printf("sptr=%p\n",sptr); sptr = container_of(&stu.name,Student,name); printf("sptr=%p\n",sptr); sptr = container_of(&stu.math,Student,id); printf("sptr=%p\n",sptr); return 0; }
運行結果如下:
sptr=0xffffcb90 sptr=0xffffcb90 sptr=0xffffcbb4
宏展開可能會看的更清楚一些
int main() { Student stu; Student *sptr = NULL; stu.id = 123456; strcpy(stu.name,"zhongyi"); stu.math = 90; //展開替換 sptr = ({ const unsigned char *__mptr = (&stu.id); (Student *)( (char *)__mptr - ((size_t) &((Student *)0)->id) );}); printf("sptr=%p\n",sptr); //展開替換 sptr = ({ const unsigned char *__mptr = (&stu.name); (Student *)( (char *)__mptr - ((size_t) &((Student *)0)->name) );}); printf("sptr=%p\n",sptr); //展開替換 sptr = ({ const unsigned int *__mptr = (&stu.math); (Student *)( (char *)__mptr - ((size_t) &((Student *)0)->math) );}); printf("sptr=%p\n",sptr); return 0; }
關于Linux內核宏Container_Of的案例分析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