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WEB安全滲透測試基礎知識有哪些”,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WEB安全滲透測試基礎知識有哪些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WEB安全滲透測試基礎知識有哪些”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Web技術演化
1.1.1. 靜態頁面
在互聯網最初開始的時候,Web網站的主要內容是靜態的,由文字和圖片組成,制作和表現形式也是以表格為主。當時的用戶行為也非常簡單,僅僅是瀏覽網頁。
1.1.2. 多媒體階段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音頻、視頻、Flash等多媒體技術誕生了。多媒體的加入使得網頁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網頁上的交互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1.1.3. CGI階段
漸漸的,多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請求,于是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應運而生。CGI定義了Web服務器與外部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接口標準,因此Web服務器可以通過CGI執行外部程序,讓外部程序根據Web請求內容生成動態的內容。
在這個時候,各種編程語言如PHP/ASP/JSP也逐漸加入市場,基于這些語言可以實現更加模塊化的、功能更強大的應用程序。
1.1.4. Ajax
在開始的時候,用戶提交整個表單后才能獲取結果,用戶體驗極差。于是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術逐漸流行起來,它使得應用在不更新整個頁面的前提下也可以獲得或更新數據。這使得Web應用程序更為迅捷地回應用戶動作,并避免了在網絡上發送那些沒有改變的信息。
1.1.5. MVC
隨著Web應用開發越來越標準化,出現了MVC等思想。MVC是Model/View/Control的縮寫,Model用于封裝數據和數據處理方法,視圖View是數據的HTML展現,控制器Controller負責響應請求,協調Model和View。
Model,View和Controller的分開,是一種典型的關注點分離的思想,使得代碼復用性和組織性更好,Web應用的配置性和靈活性也越來越好。而數據訪問也逐漸通過面向對象的方式來替代直接的SQL訪問,出現了ORM(Object Relation Mapping)的概念。
除了MVC,類似的設計思想還有MVP,MVVM等。
1.1.6. RESTful
在CGI時期,前后端通常是沒有做嚴格區分的,隨著解耦和的需求不斷增加,前后端的概念開始變得清晰。前端主要指網站前臺部分,運行在PC端、移動端等瀏覽器上展現給用戶瀏覽的網頁,由HTML5、CSS3、JavaScript組成。后端主要指網站的邏輯部分,涉及數據的增刪改查等。
此時,REST(Representation State Transformation)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Web架構風格。
REST鼓勵基于URL來組織系統功能,充分利用HTTP本身的語義,而不是僅僅將HTTP作為一種遠程數據傳輸協議。一般RESTful有以下的特征:
● 域名和主域名分開
api.example.com
example.com/api/
● 帶有版本控制
api.example.com/v1
api.example.com/v2
● 使用URL定位資源
GET /users 獲取所有用戶
GET /team/:team/users獲取某團隊所有用戶
POST /users 創建用戶
PATCH/PUT /users 修改某個用戶數據
DELETE /users 刪除某個用戶數據
● 用 HTTP 動詞描述操作
GET 獲取資源,單個或多個
POST 創建資源
PUT/PATCH 更新資源,客戶端提供完整的資源數據 是 DELETE 刪除資源
正確使用狀態碼
使用狀態碼提高返回數據的可讀性
● 默認使用 JSON 作為數據響應格式
● 有清晰的文檔
1.1.7. 云服務
隨著時間的發展,Web的架構越發復雜,負載均衡、數據庫分表、異地容災、緩存、CDN、消息隊列等技術開始應用,增加了Web開發和運維的復雜度。同時云服務開始逐漸發展,部署環境容器化,各個功能拆成微服務或是Serverless的架構。
1.2
計算機網絡
1.2.1. 計算機通信網的組成
計算機網絡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
其中通信子網負責數據的無差錯和有序傳遞,其處理功能包括差錯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選擇、網絡互連等。
其中資源子網:是計算機通信的本地系統環境,包括主機、終端和應用程序等, 資源子網的主要功能是用戶資源配置、數據的處理和管理、軟件和硬件共享以及負載 均衡等。
計算機通信網就是一個由通信子網承載的、傳輸和共享資源子網的各類信息的系統。
1.2.2. 通信協議
為了完成計算機之間有序的信息交換,提出了通信協議的概念,其定義是相互通信的雙方(或多方)對如何進行信息交換所必須遵守的一整套規則。
協議涉及到三個要素,分別為:
語法: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順序的意義。
語義:用于解釋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義。
時序: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1.2.3. OSI七層模型
1.2.3.1. 簡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共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七層,其具體的功能如下。
1.2.3.2. 物理層
提供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鏈路所需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等特性。
通過傳輸介質進行數據流(比特流)的物理傳輸、故障監測和物理層管理。
從數據鏈路層接收幀,將比特流轉換成底層物理介質上的信號。
1.2.3.3. 數據鏈路層
在物理鏈路的兩端之間傳輸數據。
在網絡層實體間提供數據傳輸功能和控制。
提供數據的流量控制。
檢測和糾正物理鏈路產生的差錯。
格式化的消息稱為幀。
1.2.3.4. 網絡層
負責端到端的數據的路由或交換,為透明地傳輸數據建立連接。
尋址并解決與數據在異構網絡間傳輸相關的所有問題。
使用上面的傳輸層和下面的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格式化的消息稱為分組。
1.2.3.5. 傳輸層
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
接收來自會話層的數據,如果需要,將數據分割成更小的分組,向網絡層傳送分組并確保分組完整和正確到達它們的目的地。
在系統之間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數據傳輸,提供端到端的錯誤恢復和流量控制。
1.2.3.6. 會話層
提供節點之間通信過程的協調。
負責執行會話規則(如:連接是否允許半雙工或全雙工通信)、同步數據流以及當故障發生時重新建立連接。
使用上面的表示層和下面的傳輸層的功能。
1.2.3.7. 表示層
提供數據格式、變換和編碼轉換。
涉及正在傳輸數據的語法和語義。
將消息以合適電子傳輸的格式編碼。
執行該層的數據壓縮和加密。
從應用層接收消息,轉換格式,并傳送到會話層,該層常合并在應用層中。
1.2.3.8. 應用層
包括各種協議,它們定義了具體的面向擁護的應用: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等。
1.2.3.9. 總結
低三層模型屬于通信子網,涉及為用戶間提供透明連接,操作主要以每條鏈路( hop-by-hop)為基礎,在節點間的各條數據鏈路上進行通信。由網絡層來控制各條鏈路上的通信,但要依賴于其他節點的協調操作。
高三層屬于資源子網,主要涉及保證信息以正確可理解形式傳送。
傳輸層是高三層和低三層之間的接口,它是第一個端到端的層次,保證透明的端到端連接,滿足用戶的服務質量( QoS)要求,并向高三層提供合適的信息形式。
到此,關于“WEB安全滲透測試基礎知識有哪些”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