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主要講解“linux 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是什么”,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本文介紹的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性強。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學習“linux 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是什么”吧!
為使不同計算機廠家之間的計算機能夠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計算機網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一個網絡系統結構--OSI七層網絡模型,此后各大計算機廠商迅速向它靠攏,大大推動了計算機網絡的發展。OSI七層網絡模型分別是: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應用層是最為靠近用戶的OSI層,這一層為用戶的應用程序(例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網絡請求等)提供網絡服務,主要負責對軟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網絡服務,從實現上講,其實就是使用了特定的端口號和特定的數據格式封裝了tcp或者udp,從而實現了應用層協議。
表示層是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翻譯官,可以確保一個服務的應用層所發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個服務的應用層讀取。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絡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絡的類型不同而不同。一些典型的應用如下:
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
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
會話層負責在網絡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通信。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連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連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從何處開始重新發送。
傳輸層是OSI七層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之外,傳輸層按照網絡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大家都知道,以太網的MTU是1500,即每次能發送的數據包最大size,此時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個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傳輸層最典型的應用就是tcp協議。
網絡層主要功能是將網絡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并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網絡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絡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絡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絡中節點B的最佳路徑。由于網絡層處理,并智能指導數據傳送,路由器連接網絡各段,所以路由器屬于網絡層。在網絡中,“路由”是基于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網絡層負責在源機器和目標機器之間建立它們所使用的路由,這一層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檢測和修正機制,因此,網絡層必須依賴于端端之間可靠傳輸服務。
數據鏈路層控制網絡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絡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檢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如果在傳送數據時,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送方重發這一幀。
物理層是最底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并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 C上插入網絡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其實說白了,物理層就是聯網過程中使用到的一切物理上,能看得見的工具。
TCP/IP是一組協議的代名詞,它還包括許多協議,組成了TCP/IP協議簇。TCP/IP協議簇分為四層,IP位于協議簇的第二層(對應OSI的第三層),TCP位于協議簇的第三層(對應OSI的第四層)。
TCP/IP通訊協議采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絡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負責應用程序的網絡訪問,這里通過端口號來識別各個不同的進程。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并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并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并接收。負責端對端之間的通信會話連接和建立。傳輸協議的選擇根據數據傳輸方式而定。
網絡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負責將數據幀封裝成IP數據報,并運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數據鏈路層:對實際的網絡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絡(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實現網卡接口的網絡驅動程序。負責將二進制流轉換為數據幀,并進行數據幀的發送和接收。
應用層{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ftp文件傳輸協議 telnet遠程登錄 ssh安全外殼協議 stmp簡單郵件發送 pop3收郵件}
傳輸層{tcp傳輸控制協議,udp用戶數據包協議}
網絡層{ip網際互聯協議 icmp網絡控制消息協議 igmp網絡組管理協議}
數據鏈路層{arp地址轉換協議,r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
部分協議注解如下:
ARP:(地址轉換協議)用于獲得同一物理網絡中的硬件主機地址。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很有發展前景的下一代網絡協議。
IP:(網際互聯協議)負責在主機和網絡之間尋址和路由數據包。
ICMP:(網絡控制消息協議)用于發送報告有關數據包的傳送錯誤的協議。
IGMP:(網絡組管理協議)被IP主機用來向本地多路廣播路由器報告主機組成員的協議。
TCP:(傳輸控制協議)為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連接。適合于一次傳輸大批數據的情況。并適用于要求得到相應的應用程序。
UDP:(用戶數據包協議)提供了無連接通信,且不對傳送包進行可靠的保證。適合于一次傳輸少量數據。
通常我們是使用ip地址后面跟上端口號來唯一確定一個連接:ip用來定位主機,port區別應用(進程)。
例如:http-->80 ssh-->22 telnet-->23 ftp-->21
系統使用端口號一般是1-1024,用戶可使用的是1025-65536。
注意:可以使用cat /etc/services來查看有哪些應用層協議,以及他們使用了傳輸層的哪些協議。
到此,相信大家對“linux 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是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來實際操作一番吧!這里是億速云網站,更多相關內容可以進入相關頻道進行查詢,關注我們,繼續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