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云數據中心架構
最近一次更新博客是去年5月份,到現在已經8個月了,不找借口了就是懶。我一直認為只有
能夠分享出來的知識才真正屬于自己,分享出去的才是自己的。最近在學華為數據中心認證課程
,之前也有拜讀過《銀行信息系統架構》和《商業銀行私有云設計與實現》系列叢書, 對于現代
云數據中心架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在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不
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域,也許在某一天或豁然開朗,也希望這次分享能夠對學習感興趣的兄產生一
些啟發。
數據中心分為傳統數據中心IDC和現代數據中心CDC(云數據中心),現在絕大多數數據中心
已經由IDC向CDC轉變。這些轉變在底層的基礎設施部分并沒有太多體現,不同的是CDC是將底
層的計算、網絡、存儲等各類資源用軟件納管起來,之后納入同一個云資源池。說白了把各類資
源聚集到一起從而形成了云。(目前納管CDC各類資源的系統軟件是openstack,由于代碼開源
故各個廠商都在openstack的基礎上更新優化出符合自家產品特性的云管軟件,如華為的“Fusion
Sphere OpenStack”。) 傳統數據中心遇到了很多問題,如“資源利用率下降、設備種類多且分
散各地難以管理、業務上線速度慢等特點。而云數據中心引入了“資源池化“和”自動化”2個概念,
將各類資源先資源池化,再在次基礎上做資源自動化。自動化從本質上提升了新業務上線速度
,可以讓用戶需求變更的時候業務能夠快速的反應這種變化,同時后期數據中心資源擴容也非常
便捷 。
CDC中可以通過把用戶需求通過云平臺,再由云平臺來驅動下層各類資源虛擬化軟件(如計算
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最后由各類虛擬化軟件來驅動底層硬件。即說白了現在C
DC就是在底層的硬件基礎上部署軟件層,依靠軟件驅動硬件來實現云數據中心,也就是很多廠商
提出的SDDC即軟件驅動數據中心。現在還有一個新的概念叫SD(軟件驅動)CD(分布式云)
DC(數據中心),有數據中心災備、2地3中心、多活等等,所以也有分布式數據中心概念的提出
。云數據中心的顯著特征之一是虛擬化,虛擬化之后的設備資源利用率會大幅提升。其次云數據
中心要有云OS,云OS做2個事情(資源池化、業務部署自動化)。
云數據中心的技術架構分為5層:
1)硬件基礎設施層:如服務器、網絡、存儲等各類硬件設施。
2)虛擬化層:在硬件資源之上部署一層虛擬化層(虛擬化可以把計算、存儲、網絡等功能拿出
來做資源切片,讓多個虛機共用就是在做資源切片,如1個CPU虛擬出N個CPU、把有限的內存
超分配,通過虛擬化變成虛擬化的切片資源,把這些資源再次整合起來,虛擬化層是和硬件相依
的。
3)云資源層:把3類資源通過云OS整合起來,云OS會做資源的進一步池化即把多個(如計算、
存儲、網絡)、多種(如華為虛擬化資源、VMware虛擬化資源該情形叫異構虛擬化資源池)虛
擬化的資源池進一步整合次統一納管,整合為一個云資源池。在資源池之上增加了可以讓用戶圖
形化操作的友好人機界面。讓用戶看到的是云產品如云硬盤、云主機、LB、路由器等。可以讓用
戶選擇的云產品,就類似于京東上選商品一樣。如選1臺云主機,如果有復雜的網絡可以申請路
由器、LB做負載分擔。
4)云服務層:即提供云產品如云主機、云盤等讓用戶去使用的一層叫云服務層,提供的是服務
產品,服務層與云資源層對接,云資源層調用的是虛擬化層。服務層提供一個web頁面給用戶,
用戶通過web頁面來使用資源池中的資源。
5)租戶(用戶):即用戶是按時間來使用情況來付費的,故租戶一詞就是這么來的。把切了片
的資源納入云資源池后會進一步抽象,把廠商的差異化特性全部屏蔽掉,在云資源池里看到的是
通用的、去差異化的資源,資源池化后最終目的還是給用戶來使用。用戶在最北面,硬件在最南
面。
以上是我對云數據中心架構的認識與理解,后期會不定期更新博客內容,下一期我們再來
聊聊熾手可熱VXLAN。一抬頭天空已經黑了,深圳的夜空很美,和她一樣美。。。。。。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