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MySQL中binlog和relay-log結構的作用是什么,內容非常詳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binlog作用
binlog的主要作用是記錄數據庫中表的更改,它只記錄改變數據的sql,不改變數據的sql不會寫入,比如select語句一般不會被記錄,因為他們不會對數據產生任何改動。
用一個實際的場景看下binlog產生的過程,準備sql:
create table test(text varchar(20)); insert into test values ('test_text'); select * from test; flush logs;
查看binlog
show binlog events in 'binlog.000029';
顯示的結果如下:
binlog
另外,也可以使用mysqlbinlog工具來查看binlog的內容: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 #查看日志目錄 mysqlbinlog --short-form --force-if-open --base64-output=never /usr/local/var/mysql/binlog.000029
從日志我們可以看到執行了創建表的語句以及一個Format_desc頭和Ratate輪換事件,這個我們會在后面講到,先看幾個字段代表的含義。
Log_name代表日志文件的名稱,比如我這里的查詢是直接查詢binlog.000029,默認的寫法是show binlog events,但是這樣只會查詢到第一個binlog,并不是當前激活狀態的binlog,如果你不知道binlog有哪些,可以用命令:
show binary logs; #查看binlog列表 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最新的binlog
Pos代表文件開始的位置。
Event_type代表事件的類型。
Server_id是創建事件的服務器ID。
End_log_pos代表事件在文件中的結束位置,以上面為例,第一次查詢的結束位置是723,第二次insert之后文件的開始位置就是從723開始。
Info代表事件信息,是一段可讀的文本內容。
binlog日志結構
binlog日志的結構大概是長這樣的,它由索引文件和binlog文件組成,其中binlog事件又包含通用頭、提交頭和事件體3個部分組成。
首先說說索引文件,索引文件的每一行都包含了一個binlog文件的完整文件名(類似host-bin.001),一些命令比如flush logs將所有日志寫入磁盤會影響到索引文件。
每個binlog文件以若干個binlog事件組成,以格式描述事件(Format_description)作為文件頭(上面的binlog圖片Format_desc事件),以日志輪換事件(rotate)作為文件尾。
Format_description包含binlog文件的服務器信息、文件狀態的關鍵信息等。如果服務器關閉或者重啟,則會創建一個新的binlog文件,同時寫入一個新的format_description。他的格式大致如下。
2 binlog-version string[50] mysql-server version 4 create timestamp 1 event header length string[p] event type header lengths
日志輪換事件則包含下一個binlog的文件名以及開始讀取的位置,它由服務器寫完binlog后添加到文件尾,輪換事件并不會每次都存在,格式如下。
if binlog-version > 1 { 8 position } string[p] name of the next binlog
binlog事件包含若干個事務組成的組(group),每個組對應一個事務,如果是create alter語句不屬于事務語句的話,則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組,每個組要么全部執行,要么都不執行。
binlog事件結構
每個binlog事件由3個部分組成: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通用頭,包含binlog中所有事件具備的基本信息。
提交頭,對于不同類型的事件來說,提交頭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事件體,存儲事件的主要數據,同樣對于不同類型事件也不同。
binlog輪換和清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binlog并非只有一個,而基于真實的場景來說,始終寫一個binlog文件肯定也是不可取的,而binlog輪換主要有3個場景: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服務器啟動,每次服務器啟動都會生成一個新的binlog文件。
達到最大大小,可以通過binlog-cache-size控制大小,達到最大大小后將更換。
顯示刷新,flush logs將所有日志寫入磁盤,這時候會創建一個新的文件寫入,從第一個例子也能看出來執行完之后生成了一個新的日志binlog.000030的文件并且開始的位置是4。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binlog文件會越來越多,這時候有兩種方式可以清除binlog: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通過設置expire-logs-days控制想保留的binlog日志文件天數,系統將會自動清理。
通過PURGE BINARY LOGS手動清理
relay-log結構
relay-log中繼日志是連接master和slave的核心,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它的結構和使用。
image-20200909161115718
relay-log的結構和binlog非常相似,只不過他多了一個master.info和relay-log.info的文件。
master.info記錄了上一次讀取到master同步過來的binlog的位置,以及連接master和啟動復制必須的所有信息。
relay-log.info記錄了文件復制的進度,下一個事件從什么位置開始,由sql線程負責更新。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整個復制流程的過程大概是這個樣子:
知道binlog和relay-log的結構之后,我們重新梳理一下整個鏈路的流程,這里我們假定master.info和relay-log.info都是存在的情況: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Master收到客戶端請求語句,在語句結束之前向二進制日志寫入一條記錄,可能包含多個事件。
此時,一個Slave連接到Master,Master的dump線程從binlog讀取日志并發送到Slave的IO線程。
IO線程從master.info讀取到上一次寫入的最后的位置。
IO線程寫入日志到relay-log中繼日志,如果超過指定的relay-log大小,寫入輪換事件,創建一個新的relay-log。
更新master.info的最后位置
SQL線程從relay-log.info讀取進上一次讀取的位置
SQL線程讀取日志事件
在數據庫中執行sql
更新relay-log.info的最后位置
Slave記錄自己的binlog日志
但是在這里IO和SQL線程有會產生重復事件的問題,舉一個場景:
先記錄中繼日志,然后更新master.info位置
此時服務器崩潰,寫入master.info失敗
服務器恢復,再次同步從master.info獲取到的是上一次的位置,會導致事件重復執行
關于MySQL中binlog和relay-log結構的作用是什么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