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關Java中怎么實現日志緩存機制,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希望大家根據這篇文章可以有所收獲。
Java 日志機制的介紹
Java 日志機制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紹,為了便于后面文章部分的理解,在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本文用到的一些關鍵字。
Level:JDK 中定義了 Off、Severe、Warning、Info、Config、Fine、Finer、Finest、All 九個日志級別,定義 Off 為日志***等級,All 為***等級。每條日志必須對應一個級別。級別的定義主要用來對日志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同時可以用于控制日志是否輸出。
LogRecord:每一條日志會被記錄為一條 LogRecord, 其中存儲了類名、方法名、線程 ID、打印的消息等等一些信息。
Logger:日志結構的基本單元。Logger 是以樹形結構存儲在內存中的,根節點為 root。com.test(如果存在)一定是 com.test.demo(如果存在)的父節點,即前綴匹配的已存在的 logger 一定是這個 logger 的父節點。這種父子關系的定義,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為自由的控制粒度。因為子節點中如果沒有定義處理規則,如級別 handler、formatter 等,那么默認就會使用父節點中的這些處理規則。
Handler:用來處理 LogRecord,默認 Handler 是可以連接成一個鏈狀,依次對 LogRecord 進行處理。
Filter:日志過濾器。在 JDK 中,沒有實現。
Formatter:它主要用于定義一個 LogRecord 的輸出格式。
圖 1. Java 日志處理流程
圖 1 展示了一個 LogRecord 的處理流程。一條日志進入處理流程首先是 Logger,其中定義了可通過的 Level,如果 LogRecord 的 Level 高于Logger 的等級,則進入 Filter(如果有)過濾。如果沒有定義 Level,則使用父 Logger 的 Level。Handler 中過程類似,其中 Handler 也定義了可通過 Level,然后進行 Filter 過濾,通過如果后面還有其他 Handler,則直接交由后面的 Handler 進行處理,否則會直接綁定到 formatter 上面輸出到指定位置。
在實現日志緩存之前,先對 Filter 和 Formatter 兩個輔助類進行介紹。
Filter
Filter 是一個接口,主要是對 LogRecord 進行過濾,控制是否對 LogRecord 進行進一步處理,其可以綁定在 Logger 下或 Handler 下。
只要在 boolean isLoggable(LogRecord)方法中加上過濾邏輯就可以實現對 logrecord 進行控制,如果只想對發生了 Exception 的那些 log 記錄進行記錄,那么可以通過清單 1 來實現,當然首先需要將該 Filter 通過調用 setFilter(Filter)方法或者配置文件方式綁定到對應的 Logger 或 Handler。
清單 1. 一個 Filter 實例的實現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Loggable(LogRecord record){ if(record.getThrown()!=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Formatter
Formatter 主要是對 Handler 在輸出 log 記錄的格式進行控制,比如輸出日期的格式,輸出為 HTML 還是 XML 格式,文本參數替換等。Formatter 可以綁定到 Handler 上,Handler 會自動調用 Formatter 的 String format(LogRecord r) 方法對日志記錄進行格式化,該方法具有默認的實現,如果想實現自定義格式可以繼承 Formater 類并重寫該方法,默認情況下例如清單 2 在經過 Formatter 格式化后,會將 {0} 和 {1} 替換成對應的參數。
清單 2. 記錄一條 log
logger.log(Level.WARNING,"this log is for test1: {0} and test2:{1}", new Object[]{newTest1(), new Test2()});
MemoryHandler
MemoryHandler 是 Java Logging 中兩大類 Handler 之一,另一類是 StreamHandler,二者直接繼承于 Handler,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Java Logging Handler 是一個抽象類,需要根據使用場景創建具體 Handler,實現各自的 publish、flush 以及 close 等方法。
MemoryHandler 使用了典型的“注冊 – 通知”的觀察者模式。MemoryHandler 先注冊到對自己感興趣的 Logger 中(logger.addHandler(handler)),在這些 Logger 調用發布日志的 API:log()、logp()、logrb() 等,遍歷這些 Logger 下綁定的所有 Handlers 時,通知觸發自身 publish(LogRecord)方法的調用,將日志寫入 buffer,當轉儲到下一個日志發布平臺的條件成立,轉儲日志并清空 buffer。
這里的 buffer 是 MemoryHandler 自身維護一個可自定義大小的循環緩沖隊列,來保存所有運行時觸發的 Exception 日志條目。同時在構造函數中要求指定一個 Target Handler,用于承接輸出;在滿足特定 flush buffer 的條件下,如日志條目等級高于 MemoryHandler 設定的 push level 等級(實例中定義為 SEVERE)等,將日志移交至下一步輸出平臺。從而形成如下日志轉儲輸出鏈:
圖 2. Log 轉儲鏈
在實例中,通過對 MemoryHandler 配置項 .push 的 Level 進行判斷,決定是否將日志推向下一個 Handler,通常在 publish() 方法內實現。代碼清單如下:
清單 3
// 只紀錄有異常并且高于 pushLevel 的 logRecord final Level level = record.getLevel(); final Throwable thrown = record.getThrown(); If(level >= pushLevel){ push(); }
MemoryHandler.push 方法的觸發條件
Push 方法會導致 MemoryHandler 轉儲日志到下一 handler,清空 buffer。觸發條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以下幾種,實例中使用的是默認的***種:
日志條目的 Level 大于或等于當前 MemoryHandler 中默認定義或用戶配置的 pushLevel;
外部程序調用 MemoryHandler 的 push 方法;
MemoryHandler 子類可以重載 log 方法或自定義觸發方法,在方法中逐一掃描日志條目,滿足自定義規則則觸發轉儲日志和清空 buffer 的操作。MemoryHanadler 的可配置屬性
表 1.MemoryHandler 可配置屬性
屬性名 | 描述 | 缺省值 | |
---|---|---|---|
繼承屬性 | MemoryHandler.level | MemoryHandler 接受的輸入到 buffer 的日志等級 | Level.INFO |
MemoryHandler.filter | 在輸入到 buffer 之前,可在 filter 中自定義除日志等級外的其他過濾條件 | (Undefined) | |
MemoryHandler.formatter | 指定輸入至 buffer 的日志格式 | (Undefined) | |
MemoryHandler.encoding | 指定輸入至 buffer 的日志編碼,在 MemoryHandler 中應用甚少 | (Undefined) | |
私有屬性 | MemoryHandler.size | 以日志條目為單位定義循環 buffer 的大小 | 1,000 |
MemoryHandler.push | 定義將 buffer 中的日志條目發送至下一個 Handler 的*** Level(包含) | Level.SEVERE | |
MemoryHandler.target | 在構造函數中指定下一步承接日志的 Handler | (Undefined) |
使用方式:
以上是記錄產品 Exception 錯誤日志,以及如何轉儲的 MemoryHandler 處理的內部細節;接下來給出 MemoryHandler 的一些使用方式。
1. 直接使用 java.util.logging 中的 MemoryHandler
清單4
// 在 buffer 中維護 5 條日志信息 // 僅記錄 Level 大于等于 Warning 的日志條目并 // 刷新 buffer 中的日志條目到 fileHandler 中處理 int bufferSize = 5; f = new FileHandler("testMemoryHandler.log"); m = new MemoryHandler(f, bufferSize, Level.WARNING); … myLogger = Logger.getLogger("com.ibm.test"); myLogger.addHandler(m); myLogger.log(Level.WARNING, “this is a WARNING log”);
. 自定義
1)反射
思考自定義 MyHandler 繼承自 MemoryHandler 的場景,由于無法直接使用作為父類私有屬性的 size、buffer 及 buffer 中的 cursor,如果在 MyHandler 中有獲取和改變這些屬性的需求,一個途徑是使用反射。清單 5 展示了使用反射讀取用戶配置并設置私有屬性。
清單5
int m_size; String sizeString = manager.getProperty(loggerName + ".size"); if (null != sizeString) { try { m_size = Integer.parseInt(sizeString); if (m_size <= 0) { m_size = BUFFER_SIZE; // default 1000 } // 通過 java 反射機制獲取私有屬性 Field f; f = getClass().getSuperclass().getDeclaredField("size"); f.setAccessible(true); f.setInt(this, m_size); f = getClass().getSuperclass().getDeclaredField("buffer"); f.setAccessible(true); f.set(this, new LogRecord[m_size]); } catch (Exception e) { } }
2)重寫
直接使用反射方便快捷,適用于對父類私有屬性無頻繁訪問的場景。思考這樣一種場景,默認環形隊列無法滿足我們存儲需求,此時不妨令自定義的 MyMemoryHandler 直接繼承 Handler,直接對存儲結構進行操作,可以通過清單 6 實現。
清單 6
public class MyMemor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默認存儲 LogRecord 的緩沖區容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SIZE = 1000; // 設置緩沖區大小 private int size = DEFAULT_SIZE; // 設置緩沖區 private LogRecord[] buffer; // 參考 java.util.logging.MemoryHandler 實現其它部分 ... }
使用 MemoryHandler 時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了解了使用 MemoryHandler 實現的 Java 日志緩沖機制的內部細節和外部應用之后,來著眼于兩處具體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Logger/Handler/LogRecord Level 的傳遞影響,以及如何在開發 MemoryHandler 過程中處理錯誤日志。
1. Level 的傳遞影響
Java.util.logging 中有三種類型的 Level,分別是 Logger 的 Level,Handler 的 Level 和 LogRecord 的 Level. 前兩者可以通過配置文件設置。之后將日志的 Level 分別與 Logger 和 Handler 的 Level 進行比較,過濾無須記錄的日志。在使用 Java Log 時需關注 Level 之間相互影響的問題,尤其在遍歷 Logger 綁定了多個 Handlers 時。如圖 3 所示:
圖 3. Java Log 中 Level 的傳遞影響
Java.util.logging.Logger 提供的 setUseParentHandlers 方法,也可能會影響到最終輸出終端的日志顯示。這個方法允許用戶將自身的日志條目打印一份到 Parent Logger 的輸出終端中。缺省會打印到 Parent Logger 終端。此時,如果 Parent Logger Level 相關的設置與自身 Logger 不同,則打印到 Parent Logger 和自身中的日志條目也會有所不同。如圖 4 所示:
圖 4. 子類日志需打印到父類輸出終端
2. 開發 log 接口過程中處理錯誤日志
在開發 log 相關接口中調用自身接口打印 log,可能會陷入無限循環。Java.util.logging 中考慮到這類問題,提供了一個 ErrorManager 接口,供 Handler 在記錄日志期間報告任何錯誤,而非直接拋出異常或調用自身的 log 相關接口記錄錯誤或異常。Handler 需實現 setErrorManager() 方法,該方法為此應用程序構造 java.util.logging.ErrorManager 對象,并在錯誤發生時,通過 reportError 方法調用 ErrorManager 的 error 方法,缺省將錯誤輸出到標準錯誤流,或依據 Handler 中自定義的實現處理錯誤流。關閉錯誤流時,使用 Logger.removeHandler 移除此 Handler 實例。
兩種經典使用場景,一種是自定義 MyErrorManager,實現父類相關接口,在記錄日志的程序中調用 MyHandler.setErrorManager(new MyEroorManager()); 另一種是在 Handler 中自定義 ErrorManager 相關方法,示例如清單 7:
清單 7
publ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在構造方法中實現 setErrorManager 方法 public MyHandler(){ ...... setErrorManager (new ErrorManager() { public void error (String msg, Exception ex, int code) { System.err.println("Error reported by MyHandler " + msg + ex.getMessage()); } }); } public void publish(LogRecord record){ if (!isLoggable(record)) return; try { // 一些可能會拋出異常的操作 } catch(Exception e) { reportError ("Error occurs in publish ", e, ErrorManager.WRITE_FAILURE); } } ...... }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是 Java 日志的配置文件,每一行以“key=value”的形式描述,可以配置日志的全局信息和特定日志配置信息,清單 8 是我們為測試代碼配置的 logging.properties。
清單 8.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示例
#Level 等級 OFF > SEVERE > WARNING > INFO > CONFIG > FINE > FINER > FINEST > ALL # 為 FileHandler 指定日志級別 java.util.logging.FileHandler.level=WARNING # 為 FileHandler 指定 formatter java.util.logging.FileHandler.formatter=java.util.logging.SimpleFormatter # 為自定義的 TestMemoryHandler 指定日志級別 com.ibm.test.MemoryHandler.level=INFO # 設置 TestMemoryHandler 最多記錄日志條數 com.ibm.test.TestMemoryHandler.size=1000 # 設置 TestMemoryHandler 的自定義域 useParentLevel com.ibm.test.TestMemoryHandler.useParentLevel=WARNING # 設置特定 log 的 handler 為 TestMemoryHandler com.ibm.test.handlers=com.ibm.test.TestMemoryHandler # 指定全局的 Handler 為 FileHandler handlers=java.util.logging.FileHandler
從 清單 8 中可以看出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主要是用來給 logger 指定等級(level),配置 handler 和 formatter 信息。
如何監聽 logging.properties
如果一個系統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例如系統需要對更改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進行日志記錄,記錄何時何人更改了哪些記錄,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這里可以利用 JDK 提供的 PropertyChangeListener 來監聽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屬性的改變。
例如創建一個 LogPropertyListener 類,其實現了 java.benas.PropertyChangeListener 接口,PropertyChangeListener 接口中只包含一個 property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方法,該方法的實現如清 9 所示。
清單 9. propertyChange 方法的實現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perty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 event) { if (event.getSource() instanceof LogManager){ LogManager manager=(LogManager)event.getSource(); update(manager); execute(); reset(); } }
property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方法中首先調用 update(LogManager)方法來找出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中更改的,增加的以及刪除的項,這部分代碼如清單 10 所示;然后調用 execute() 方法來執行具體邏輯,參見 清單 11;***調用 reset() 方法對相關屬性保存以及清空,如 清單 12 所示。
清單 10. 監聽改變的條目
public void update(LogManager manager){ Properties logProps = null ; // 使用 Java 反射機制獲取私有屬性 try { Field f = manager.getClass().getDeclaredField("props"); f.setAccessible(true ); logProps=(Properties)f.get(manager); }catch (Exception e){ logger.log(Level.SEVERE,"Get private field error.", e); return ; } Set<String> logPropsName=logProps.stringPropertyNames(); for (String logPropName:logPropsName){ String newVal=logProps.getProperty(logPropName).trim(); // 記錄當前的屬性 newProps.put(logPropName, newVal); // 如果給屬性上次已經記錄過 if (oldProps.containsKey(logPropName)){ String oldVal = oldProps.get(logPropName); if (newVal== null ?oldVal== null :newVal.equals(oldVal)){ // 屬性值沒有改變,不做任何操作 }else { changedProps.put(logPropName, newVal); } oldProps.remove(logPropName); }else {// 如果上次沒有記錄過該屬性,則其應為新加的屬性,記錄之 changedProps.put(logPropName, newVal); } } }
代碼中 oldProps、newProps 以及 changedProps 都是 HashMap類型,oldProps 存儲修改前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內容,newProps 存儲修改后 logging.properties 內容,changedProps 主要用來存儲增加的或者是修改的部分。
方法首先通過 Java 的反射機制獲得 LogManager 中的私有屬性 props(存儲了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中的屬性信息),然后通過與 oldProps 比較可以得到增加的以及修改的屬性信息,*** oldProps 中剩下的就是刪除的信息了。
清單 11. 具體處理邏輯方法
private void execute(){ // 處理刪除的屬性 for (String prop:oldProps.keySet()){ // 這里可以加入其它處理步驟 logger.info("'"+prop+"="+oldProps.get(prop)+"'has been removed"); } // 處理改變或者新加的屬性 for (String prop:changedProps.keySet()){ // 這里可以加入其它處理步驟 logger.info("'"+prop+"="+oldProps.get(prop)+"'has been changed or added"); } }
該方法是主要的處理邏輯,對修改或者刪除的屬性進行相應的處理,比如記錄屬性更改日志等。這里也可以獲取當前系統的登錄者,和當前時間,這樣便可以詳細記錄何人何時更改過哪個日志條目。
清單 12. 重置所有數據結構
private void reset(){ oldProps = newProps; newProps= new HashMap< String,String>(); changedProps.clear(); }
eset() 方法主要是用來重置各個屬性,以便下一次使用。
當然如果只寫一個 PropertyChangeListener 還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還需要將這個 PropertyChangeListener 實例注冊到 LogManager 中,可以通過清單 13 實現。
清單 13. 注冊 PropertyChangeListener
// 為'logging.properties'文件注冊監聽器 LogPropertyListener listener= new LogPropertyListener(); LogManager.getLogManager().addPropertyChangeListener(listener);
在 清單 8中有一些自定義的條目,比如 com.ibm.test.TestMemoryHandler。
useParentLever=WARNING”,表示如果日志等級超過 useParentLever 所定義的等級 WARNING 時,該條日志在 TestMemoryHandler 處理后需要傳遞到對應 Log 的父 Log 的 Handler 進行處理(例如將發生了 WARNING 及以上等級的日志上下文緩存信息打印到文件中),否則不傳遞到父 Log 的 Handler 進行處理,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做任何處理,Java 原有的 Log 機制是不支持這種定義的。那么如何使得 Java Log 支持這種自定義標簽呢?這里可以使用 PropertyListener 對自定義標簽進行處理來使得 Java Log 支持這種自定義標簽,例如對“useParentLever”進行處理可以通過清單 14 實現。
清單 14
private void execute(){ // 處理刪除的屬性 for (String prop:oldProps.keySet()){ if (prop.endsWith(".useParentLevel")){ String logName=prop.substring(0, prop.lastIndexOf(".")); Logger log=Logger.getLogger(logName); for (Handler handler:log.getHandlers()){ if (handler instanceof TestMemoryHandler){ ((TestMemoryHandler)handler) .setUseParentLevel(oldProps.get(prop)); break ; } } } } // 處理改變或者新加的屬性 for (String prop:changedProps.keySet()){ if (prop.endsWith(".useParentLevel")){ // 在這里添加邏輯處理步驟 } } }
在清單 14 處理之后,就可以在自定義的 TestMemoryHandler 中進行判斷了,對 log 的等級與其域 useParentLevel 進行比較,決定是否傳遞到父 Log 的 Handler 進行處理。在自定義 TestMemoryHandler 中保存對應的 Log 信息可以很容易的實現將信息傳遞到父 Log 的 Handler,而保存對應 Log 信息又可以通過 PropertyListener 來實現,例如清單 15 更改了 清單 13中相應代碼實現這一功能。
清單 15
if (handler instanceof TestMemoryHandler){ ((TestMemoryHandler)handler).setUseParentLevel(oldProps.get(prop)); ((TestMemoryHandler)handler).addLogger(log); break ; }
具體如何處理自定義標簽的值那就看程序的需要了,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在 logging.properties 添加自定義的標簽了。
自定義讀取配置文件
如果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更改了,需要通過調用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方法使更改生效,但是從 JDK 的源碼中可以看到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方法會重置整個 Log 系統,也就是說會把所有的 log 的等級恢復為默認值,將所有 log 的 handler 置為 null 等,這樣所有存儲的信息就會丟失。
比如,TestMemoryHandler 緩存了 1000 條 logRecord,現在用戶更改了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并且調用了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 方法來使之生效,那么由于 JDK 本身的 Log 機制,更改后對應 log 的 TestMemoryHandler 就是新創建的,那么原來存儲的 1000 條 logRecord 的 TestMemoryHandler 實例就會丟失。
那么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這里給出三種思路:
1). 由于每個 Handler 都有一個 close() 方法(任何繼承于 Handler 的類都需要實現該方法),Java Log 機制在將 handler 置為 null 之前會調用對應 handler 的 close() 方法,那么就可以在 handler(例如 TestMemoryHandler)的 close() 方法中保存下相應的信息。
2). 研究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方法,寫一個替代的方法,然后每次調用替代的方法。
3). 繼承 LogManager 類,覆蓋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方法。
這里***種方法是保存原有的信息,然后進行恢復,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很實用和高效;第二和第三種方法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寫一個替代的方法,例如可以在 替代的方法中對 Handler 為 TestMemoryHandler 的不置為 null,然后在讀取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時發現為 TestMemoryHandler 屬性時,找到對應 TestMemoryHandler 的實例,并更改相應的屬性值(這個在清單 14 中有所體現),其他不屬于 TestMemoryHandler 屬性值的可以按照 JDK 原有的處理邏輯進行處理,比如設置 log 的 level 等。
另一方面,由于 JDK1.6 及之前版本不支持文件修改監聽功能,每次修改了 logging.properties 文件后需要顯式調用 readConfiguration(InputStream)才能使得修改生效,但是自 JDK1.7 開始已經支持對文件修改監聽功能了,主要是在 java.nio.file.* 包中提供了相關的 API,這里不再詳述。
那么在 JDK1.7 之前,可以使用 apache 的 commons-io 庫中的 FileMonitor 類,在此也不再詳述。
看完上述內容,你們對Java中怎么實現日志緩存機制有進一步的了解嗎?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知識或者相關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大家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