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博文大綱:
- 一、編譯安裝前的優化
- 二、Nginx配置項優化
- 1、調整Nginx運行工作進程個數
- 2、Nginx運行CPU親和力
- 3、Nginx事件處理模型
- 4、開啟高效傳輸模式
- 5、連接超時時間
- 6、fastcgi優化
- 7、gzip調優
- 8、expires緩存調優
- 9、配置防盜鏈
- 10、內核參數優化
- 11、關于系統連接數的優化
- 三、驗證上述優化及Nginx服務器壓力測試
- 1、測試防盜鏈功能
- 2、壓力測試
編譯安裝前的優化主要是用來修改程序名等等,通過更改源碼以便隱藏軟件名稱和版本號。
請先下載我提供的所需源碼包。
1、開始安裝:
[root@nginx ~]# yum -y erase httpd #卸載系統默認的httpd服務,防止端口沖突
[root@nginx ~]# yum -y install openssl-devel pcre-devel #安裝所需依賴
[root@nginx src]# rz #rz命令上傳所需源碼包
[root@nginx src]# ls #確認上傳的源碼包
nginx-sticky-module.zip nginx-1.14.0.tar.gz ngx_cache_purge-2.3.tar.gz
#將上傳的源碼包進行解壓
[root@nginx src]# tar zxf nginx-1.14.0.tar.gz
[root@nginx src]# unzip nginx-sticky-module.zip
[root@nginx src]# tar zxf ngx_cache_purge-2.3.tar.gz
[root@nginx src]# cd nginx-1.14.0/ #切換至nginx目錄
[root@nginx nginx-1.14.0]# vim src/core/nginx.h #修改以下兩行配置
#define NGINX_VERSION "6.6" #這里是修改nginx的版本號
#define NGINX_VER "IIS/" NGINX_VERSION #這里修改的是軟件名稱,我將原有的nginx改為了IIS。
#修改后,保存退出即可
[root@nginx nginx-1.14.0]# vim src/http/ngx_http_header_filter_module.c #編輯該文件
#修改前如下:
static u_char ngx_http_server_string[] = "Server: nginx" CRLF; #第49行
#修改后如下:
static u_char ngx_http_server_string[] = "Server: IIS" CRLF; #該IIS和前一個文件更改的最好一致。
#更改完成后,保存退出即可。
[root@nginx nginx-1.14.0]# vim src/http/ngx_http_special_response.c #修改此配置文件,防止頁面出現錯誤時,回顯時帶著nginx和版本號
#修改前如下:
static u_char ngx_http_error_tail[] = #在此之前有一行與此非常相似,注意區分,這行的error后面沒有build字樣。
"<hr><center>nginx</center>" CRLF #第36行
"</body>" CRLF
"</html>" CRLF
#更改后如下:
static u_char ngx_http_error_tail[] =
"<hr><center>IIS</center>" CRLF #將原有的nginx改為IIS
"</body>" CRLF
"</html>" CRLF
#更改完成后,保存退出即可
[root@nginx nginx-1.14.0]# useradd -M -s /sbin/nologin www #創建nginx運行用戶
[root@nginx nginx-1.14.0]#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1.14 --user=www --group=www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http_realip_module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http-client-body-temp-path=/var/tmp/nginx/client --http-proxy-temp-path=/var/tmp/nginx/proxy --http-fastcgi-temp-path=/var/tmp/nginx/fcgi --with-pcre --add-module=/usr/src/ngx_cache_purge-2.3 --with-http_flv_module --add-module=/usr/src/nginx-sticky-module --with-http_dav_module --with-http_addition_module --with-http_sub_module --with-http_mp4_module && make && make install
#編譯安裝
[root@nginx nginx-1.14.0]# ln -sf /usr/local/nginx1.14/sbin/nginx /usr/local/sbin/ #創建nginx命令軟連接
[root@nginx nginx-1.14.0]# mkdir -p /var/tmp/nginx/client #創建存放臨時文件目錄
[root@nginx nginx-1.14.0]# nginx -t #檢查配置文件
[root@nginx nginx-1.14.0]# nginx #沒有錯誤后,啟動nginx
[root@nginx nginx-1.14.0]# netstat -anput | grep 80 #確定80端口處于監聽狀態
命令行驗證http頭部的軟件名稱及版本號是否更改:
[root@nginx conf]# curl -I 127.0.0.1 #訪問本機
HTTP/1.1 200 OK
Server: IIS/6.6 #OK,使我們更改的名稱及版本
Date: Fri, 25 Oct 2019 00:10:17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612
Last-Modified: Fri, 25 Oct 2019 00:03:52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ETag: "5db23be8-264"
Accept-Ranges: bytes
[root@nginx conf]# curl -I 127.0.0.1/a.html #訪問一個不存在的頁面
HTTP/1.1 404 Not Found
Server: IIS/6.6 #錯誤頁面回顯的信息,也是我們更改的,OK
Date: Fri, 25 Oct 2019 00:11:07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164
Connection: keep-alive
Nginx是master/worker結構:一個master進程,生成一個或多個worker進程。示意圖如下:
master-worker設計模式主要包含兩個主要組件:master和worker,master維護著worker隊列,將請求下發到多個worker并執行,worker主要進行實際邏輯計算,并將結果返回給master。
Nginx采用這種進程模型的好處在于采用獨立的進程,可以讓互相之間不會影響,一個進程退出后,其他進程還在工作,服務不會中斷,master進程則很快重新啟動新的worker進程。當worker發生異常時,會導致當前worker上的所有請求失敗,而不會影響到其他worker進程。
接下來的所有配置參數都是在Nginx配置文件的全局中寫入
[root@nginx ~]# vim /usr/local/nginx1.14/conf/nginx.conf #編輯主配置文件
worker_processes 4; #一般設置為CPU的核心或者核心數x2
[root@nginx ~]# nginx -s reload #重啟Nginx服務
[root@nginx ~]# ps -ef | grep nginx | grep worker #查看開啟的worker進程
www 128282 6761 0 11:41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www 128283 6761 0 11:41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www 128284 6761 0 11:41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www 128285 6761 0 11:41 ? 00:00:00 nginx: worker process
[root@nginx ~]# vim /usr/local/nginx1.14/conf/nginx.conf <!--編輯主配置文件-->
<!--如果是四核配置,應配置如下:-->
worker_processes 4;
worker_cpu_affinity 0001 0010 0100 1000;
<!--
上面是每個核心開啟一個worker,若要每個核心對應兩個worker,
則需要寫入:worker_cpu_affinity 0001 0010 0100 1000 0001 0010 0100 1000;
-->
<!-- 如果是八核配置,則應配置如下: -->
worker_processes 8;
worker_cpu_affinity 00000001 00000010 00000100 00001000 00010000 00100000 01000000
10000000;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修改nginx最多可以打開的文件數-->
<!--
這個配置是指當一個nginx進程打開的最多文件描述數目,理論值應該是系統最多打開文件數(使用ulimit -n命令查看)與nginx進程相除,但是nginx分配請求并不是那么均勻,所以最好與命令ulimit -n得到的值保持一致。
在上面指定了其值為“65535”但是系統默認是1024,怎么辦呢?
-->
[root@docker ~]# ulimit -n <!--確定系統最對打開文件數-->
1024
<!--如果此時啟動nginx服務,是會出現異常的。-->
[root@docker ~]# vim /etc/security/limits.conf <!--編輯此文件,以便修改系統默認的文件數-->
<!--在配置文件末尾增加以下字段 -->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更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root@nginx conf]# su - <!--重新登錄,以便生效-->
[root@nginx ~]# ulimit -n <!-- 再次查看確認是否修改成功-->
65535
[root@nginx ~]# nginx -s reload <!--重啟nginx服務,以便配置生效-->
worker_processes最多開啟8個,8個以上的話性能不會再提升了,而且穩定性變得更低,所以8個進程足夠用了。
由于接下來是對配置文件增加一些配置項,就直接寫配置項及解釋了
#配置文件修改如下:
events {
use epoll;
worker_connections 65535;
multi_accept on;
}
nginx 采用 epoll 事件模型,處理效率高,work_connections 是單個 worker 進程允許客戶端最大連接數,這個數值一般根據服務器性能和內存來制定,Nginx服務器的實際并發量就是 worker 進程數乘以 work_connections,填入一個 65535,則表示其并發量可以達到了65535 x 4 = 262140的一個并發量,一個網站的并發達到這么大的數量,也算是一個大站了!
multi_accept 是告訴 nginx 收到一個新連接通知后接受盡可能多的連接。
注:接下來的所有配置都將在http{ }模塊中寫入。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省略部分內容
sendfile on; #此行默認開啟
tcp_nopush on; #去掉此行開頭的注釋符號
上述配置的相關解釋如下:
- Include mime.types:媒體類型, include 只是一個在當前文件中包含另一個文件內容的指令。
-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默認媒體類型足夠。
- sendfile on:開啟高效文件傳輸模式,sendfile 指令指定 nginx 是否調用 sendfile 函數來
輸出文件,對于普通應用設為 on,如果用來進行下載等應用磁盤 IO 重負載應用,可設置為off,以平衡磁盤與網絡 I/O 處理速度,降低系統的負載。注意:如果圖片顯示不正常把這個改成 off。- tcp_nopush on; 必須在 sendfile 開啟模式才有效,防止網路阻塞,積極的減少網絡報文段的數量(告訴 nginx 在一個數據包里發送所有頭文件,而不一個接一個的發送。)
修改及增加下面的內容主要目的是保護服務器資源,CPU,內存,控制連接數,因為建立連接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
#在http{ }字段增加以下內容:
keepalive_timeout 65;
tcp_nodelay on;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4k;
open_file_cache max=102400 inactive=20s;
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
client_header_timeout 15;
client_body_timeout 15;
reset_timedout_connection on;
send_timeout 15;
server_tokens off;
client_max_body_size 10m;
- keepalived_timeout :客戶端連接保持會話超時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服務器斷開這個鏈接;
- tcp_nodelay:也是防止網絡阻塞,不過要包涵在 keepalived 參數才有效;
-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4k:客戶端請求頭部的緩沖區大小,這個可以根據你的系統分頁大小來設置,一般一個請求頭的大小不會超過 1k,不過由于一般系統分頁都要大于 1k,所以這里設置為分頁大小。分頁大小可以用命令 getconf PAGESIZE 取得;
- open_file_cache max=102400 inactive=20s:這個將為打開文件指定緩存,默認是沒有啟用的,max 指定緩存數量,建議和打開文件數一致,inactive 是指經過多長時間文件沒被請求后刪除緩存;
- 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這個是指多長時間檢查一次緩存的有效信息;
-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open_file_cache 指令中的 inactive 參數時間內文件的最少使用次數,如果超過這個數字,文件描述符一直是在緩存中打開的,如上例,如果有一個文件在 inactive 時間內一次沒被使用,它將被移除;
- client_header_timeout 設置請求頭的超時時間。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設置低些,如果超過這個時間沒有發送任何數據,nginx 將返回 request time out 的錯誤;
- client_body_timeout :設置請求體的超時時間。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設置低些,超過這個時間沒有發送任何數據,和上面一樣的錯誤提示;
- reset_timeout_connection :告訴 nginx 關閉不響應的客戶端連接。這將會釋放那個客戶端所占有的內存空間;
- send_timeout :響應客戶端超時時間,這個超時時間僅限于兩個活動之間的時間,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客戶端沒有任何活動,nginx 關閉連接;
- server_tokens: 并不會讓 nginx 執行的速度更快,但它可以關閉在錯誤頁面中的 nginx 版本數字,這樣對于安全性是有好處的;
- client_max_body_size 上傳文件大小限制。
Fastcgi (快速通用網關接口)是靜態服務和動態服務的一個接口,Cache表示寫入緩存區,Buffer表示讀取緩存區。
在生產環境中,還需要根據自己公司的網站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啟動態頁面的緩存功能,畢竟動態頁面變化比較快,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會開啟動態頁面的緩存。
#以下配置寫入在http{ }字段內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600;
fastcgi_send_timeout 600;
fastcgi_read_timeout 600;
fastcgi_buffer_size 64k;
fastcgi_buffers 4 64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28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
fastcgi_temp_path /usr/local/nginx1.10/nginx_tmp;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
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1.10/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cache_fastcgi:128m inactive=1d max_size=10g;
上述配置項解釋如下:
-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600:指定連接到后端 FastCGI 的超時時間;
- fastcgi_send_timeout 600:向 FastCGI 傳送請求的超時時間;
- fastcgi_read_timeout 600:指定接收 FastCGI 應答的超時時間;
- fastcgi_buffer_size 64k:指定讀取 FastCGI 應答第一部分需要用多大的緩沖區,默認的緩沖區大小為 fastcgi_buffers 指令中的每塊大小,可以將這個值設置更小;
- fastcgi_buffers 4 64k:指定本地需要用多少和多大的緩沖區來緩沖 FastCGI 的應答請求,如果一個 php 腳本所產生的頁面大小為 256KB,那么會分配 4 個 64KB 的緩沖區來緩存,如果頁面大小大于 256KB,那么大于 256KB 的部分會緩存到fastcgi_temp_path 指定的路徑中,但是這并不是好方法,因為內存中的數據處理速度要快于磁盤。一般這個值應該為站點中 php腳本所產生的頁面大小的中間值,如果站點大部分腳本所產生的頁面大小為 256KB,那么可以把這個值設置為“8 32K”、“4 64k”等;
-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28k:建議設置為 fastcgi_buffers 的兩倍,代表繁忙時候的 buffer;
-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在寫入 fastcgi_temp_path 時將用多大的數據塊,默認值是 fastcgi_buffers 的兩倍,該數值設置小時若負載上來時可能報 502 Bad Gateway;
- fastcgi_temp_path :緩存臨時目錄;
-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這個指令指定是否傳遞 4xx 和 5xx 錯誤信息到客戶端,或者允許nginx 使用 error_page 處理錯誤信息。注:靜態文件不存在會返回 404 頁面,但是 php 頁面則返回空白頁;
- 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1.10/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cache_fastcgi:128m inactive=1d max_size=10g: fastcgi_cache 緩存目錄,可以設置目錄層級,比如 1:2 會生成16*256 個子目錄,cache_fastcgi 是這個緩存空間的名字,cache 是用多少內存(這樣熱門的內容 nginx 直接放內存,提高訪問速度),inactive 表示默認失效時間,如果緩存數據在失效時間內沒有被訪問,將被刪除,max_size 表示最多用多少硬盤空間;
#注:以下配置項并沒有在上面的配置項寫入,可選:- fastcgi_cache cache_fastcgi:表示開啟 FastCGI 緩存并為其指定一個名稱。開啟緩存可以有效降低 CPU 的負載,并且防止 502 的錯誤放生。cache_fastcgi 為 proxy_cache_path指令創建的緩存區名稱;
- 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用來指定應答代碼的緩存時間,實例中的值表示將 200 和302 應答緩存一小時,要和 fastcgi_cache 配合使用;
- 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將 301 應答緩存一天;
- 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將其他應答緩存為 1 分鐘;
- fastcgi_cache_min_uses 1:該指令用于設置經過多少次請求的相同 URL 將被緩存;
- fastcgi_cache_key http://$host$request_uri :該指令用來設置web緩存的Key值,nginx根據Key值 md5 哈希存儲.一般根據$host(域名)、$request_uri(請求的路徑)等變量組合成proxy_cache_key ;
- fastcgi_pass :指定 FastCGI 服務器監聽端口與地址,可以是本機或者其它。
總結:
#以下配置項在http{ }字段中寫入: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2k;
gzip_buffers 4 32k;
gzip_http_version 1.1;
gzip_comp_level 6;
gzip_types text/plain text/css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json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application/xml;
gzip_vary on;
gzip_proxied any;
- gzip on:開啟壓縮功能;
- gzip_min_length 1k:設置允許壓縮的頁面最小字節數,頁面字節數從 header 頭的Content-Length 中獲取,默認值是 0,不管頁面多大都進行壓縮,建議設置成大于 1K,如果小與 1K 可能會越壓越大;
- gzip_buffers 4 32k:壓縮緩沖區大小,表示申請4個單位為32K的內存作為壓縮結果流緩存,默認值是申請與原始數據大小相同的內存空間來存儲 gzip 壓縮結果;
- gzip_http_version 1.1:壓縮版本,用于設置識別 HTTP 協議版本,默認是 1.1,目前大部分瀏覽器已經支持 GZIP 解壓,使用默認即可;
- gzip_comp_level 6:壓縮比例,用來指定 GZIP 壓縮比,1 壓縮比最小,處理速度最快,9 壓縮比最大,傳輸速度快,但是處理慢,也比較消耗 CPU 資源;
- gzip_types text/css text/xml application/javascript:用來指定壓縮的類型,‘text/html’類型總是會被壓縮。
默認值: gzip_types text/html (默認不對 js/css 文件進行壓縮)
#壓縮類型,匹配 MIME 類型進行壓縮
#不能用通配符 text/*
#(無論是否指定)text/html 默認已經壓縮
#設置哪壓縮種文本文件可參考 conf/mime.types- gzip_vary on:vary header 支持,該選項可以讓前端的緩存服務器緩存經過 GZIP 壓縮的頁面,例如用 Squid 緩存經過 nginx 壓縮的數據
緩存,主要針對于圖片,css,js 等元素更改機會比較少的情況下使用,特別是圖片,占用帶寬大,我們完全可以設置圖片在瀏覽器本地緩存 365d,css,js,html 可以緩存個 10 來天,這樣用戶第一次打開加載慢一點,第二次,就非常快了!緩存的時候,我們需要將需要緩存對象的擴展名列出來,Expires 緩存配置在 server 字段里面。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省略部分內容
location ~* \.(ico|jpe?g|gif|png|bmp|swf|flv)$ {
expires 30d;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
location ~* \.(js|css)$ {
expires 7d;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
..........#省略部分內容
}
#注:log_not_found off:表示是否在 error_log 中記錄不存在的錯誤,默認on。
expire 功能優點如下:
(1)expires 可以降低網站購買的帶寬,節約成本,同時提升用戶訪問體驗;
(2)減輕服務的壓力,節約服務器成本,是 web 服務非常重要的功能。
expire 功能缺點如下:
(1)被緩存的頁面或數據更新了,用戶看到的可能還是舊的內容,反而影響用戶體驗。 解決辦法: 第一個縮短緩存時間,例如:1 天,但不徹底,除非更新頻率大于 1 天;第二個對緩存的對象改名;
(2)網站不希望被緩存的內容 :網站流量統計工具、更新頻繁的文件(網頁的logo)。
防盜鏈的作用就是防止別人直接從你網站引用圖片等鏈接,消耗了我們的資源和網絡流量,而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吃力不討好。
解決辦法有以下幾種:
1:水印,品牌宣傳,你的帶寬,服務器足夠 ;
2:防火墻,直接控制,前提是你知道 IP 來源 ;
3:防盜鏈策略。
下面的方法是直接給予 404 的錯誤提示或者跳轉到指定提示頁面。
#以下配置寫在server{ }字段中:
location ~* ^.+\.(jpg|gif|swf|flv|wma|wmv|asf|mp3|mmf|zip|rar)$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www.test.com test.com; #該字段是指定允許跳轉訪問的域名
if ($invalid_referer) {
#return 302 http://www.test.com/img/nolink.png; #該注釋的配置項表示可以將其重定向到指定文件
return 404; #這里是直接返回給客戶端狀態碼404
break;
}
access_log off; #關閉訪問日志
}
location / { #防盜鏈配置必須寫在所有location字段之前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在重定向到另一個文件時,需要特別注意其后綴不能匹配防盜鏈規則,否則客戶端會得到“重定向次數過多的”提示。
#我這里先選擇返回狀態碼404
以上修改后的完整配置文件如下: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4;
worker_cpu_affinity 0001 0010 0100 1000;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 logs/nginx.pid;
events {
use epoll;
worker_connections 65535;
multi_accept on;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keepalive_timeout 0;
keepalive_timeout 65;
tcp_nodelay on;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4k;
open_file_cache max=102400 inactive=20s;
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
client_header_timeout 15;
client_body_timeout 15;
reset_timedout_connection on;
send_timeout 15;
server_tokens off;
client_max_body_size 10m;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600;
fastcgi_send_timeout 600;
fastcgi_read_timeout 600;
fastcgi_buffer_size 64k;
fastcgi_buffers 4 64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28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
fastcgi_temp_path /usr/local/nginx1.10/nginx_tmp;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
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1.10/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cache_fastcgi:128m inactive=1d max_size=10g;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2k;
gzip_buffers 4 32k;
gzip_http_version 1.1;
gzip_comp_level 6;
gzip_types text/plain text/css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json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application/xml;
gzip_vary on;
gzip_proxied any;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jpg|gif|png|swf|flv|wma|wmv|asf|mp3|mmf|zip|rar)$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192.168.20.5 www.test.com;
if ($invalid_referer) {
return 302 http://192.168.20.5/img/nolink.png;
#return 404;
break;
}
access_log off;
}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location ~* \.(ico|jpe?g|gif|png|bmp|swf|flv)$ {
expires 30d;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
location ~* \.(js|css)$ {
expires 7d;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
......................#省略后面的注釋內容
[root@nginx conf]# vim /etc/sysctl.conf #需要編輯的是此配置文件
#在末尾寫入以下配置項:
fs.file-max = 999999
net.ipv4.ip_forward = 0
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1
net.ipv4.conf.default.accept_source_route = 0
kernel.sysrq = 0
kernel.core_uses_pid = 1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kernel.msgmnb = 65536
kernel.msgmax = 65536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6
kernel.shmall = 4294967296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net.ipv4.tcp_sack = 1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1
net.ipv4.tcp_r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
net.ipv4.tcp_w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
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net.core.somaxconn = 40960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0 927000000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root@nginx conf]# sysctl -p #刷新,使內核修改生效,正常的話,會返回所有配置項
#刷新后,所有配置項都會以文件的形式寫入某個目錄下,可以指定find命令進行查找驗證
#如要尋找“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對應的文件,則可以執行命令“find / -name netdev_max_backlog”進行查找
- fs.file-max = 999999:這個參數表示進程(比如一個 worker 進程)可以同時打開的最大句柄數,這個參數直線限制最大并發連接數,需根據實際情況配置。
-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這個參數表示操作系統允許 TIME_WAIT 套接字數量的最大值,如果超過這個數字,TIME_WAIT 套接字將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該參數默認為 180000,過多的 TIME_WAIT 套接字會使 Web 服務器變慢。
注:主動關閉連接的服務端會產生 TIME_WAIT 狀態的連接-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允許系統打開的端口范圍。
-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啟用 timewait 快速回收。
- net.ipv4.tcp_tw_reuse = 1:開啟重用。允許將 TIME-WAIT sockets 重新用于新的 TCP 連接。這對于服務器來說很有意義,因為服務器上總會有大量 TIME-WAIT 狀態的連接。
-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這個參數表示當 keepalive 啟用時,TCP 發送 keepalive 消息的頻度。默認是 2 小時,若將其設置的小一些,可以更快地清理無效的連接。
-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開啟 SYN Cookies,當出現 SYN 等待隊列溢出時,啟用 cookies 來處理。
- net.core.somaxconn = 40960 :web 應用中 listen 函數的 backlog 默認會給我們內核參數的
- net.core.somaxconn: 限制到 128,而 nginx 定義的 NGX_LISTEN_BACKLOG 默認為 511,所以有必要調整這個值。
注:對于一個 TCP 連接,Server 與 Client 需要通過三次握手來建立網絡連接.當三次握手成功后,我們可以看到端口的狀態由 LISTEN 轉變為 ESTABLISHED,接著這條鏈路上就可以開始傳送數據了.每一個處于監聽(Listen)狀態的端口,都有自己的監聽隊列.監聽隊列的長度與如
somaxconn 參數和使用該端口的程序中 listen()函數有關;- somaxconn參數:定義了系統中每一個端口最大的監聽隊列的長度,這是個全局的參數,默認值為 128,對于一個經常處理新連接的高負載 web 服務環境來說,默認的 128 太小了。大多數環境這個值建議增加到 1024 或者更多。大的偵聽隊列對防止拒絕服務 DoS ***也會有
所幫助。-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每個網絡接口接收數據包的速率比內核處理這些包的速率快時,允許送到隊列的數據包的最大數目。
-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這個參數標示 TCP 三次握手建立階段接受 SYN 請求隊列的最大長度,默認為 1024,將其設置得大一些可以使出現 Nginx 繁忙來不及 accept 新連接的情況時,Linux 不至于丟失客戶端發起的連接請求。
- net.ipv4.tcp_r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這個參數定義了 TCP 接受緩存(用于 TCP 接受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 net.ipv4.tcp_w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這個參數定義了 TCP 發送緩存(用于 TCP 發送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 net.core.rmem_default = 6291456: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受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 net.core.wmem_default = 6291456: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 net.core.rmem_max = 12582912: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受緩存區的最大大小。
- net.core.wmem_max = 12582912: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的最大大小。
-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該參數與性能無關,用于解決 TCP 的 SYN “gong擊” 。
linux系統中,open files的默認值 為 1024,說明服務器只允許同時打開 1024 個文件,使用命令 ulimit -a 可以查看當前系統的所有限制值,使用命令 ulimit -n 可以查看當前的最大打開文件數。
新裝的 linux 默認只有 1024 ,在負載較大的服務器上,很容易遇到 error: too many open files。因此,需要將其改大。
[root@nginx core]# vim /etc/security/limits.conf #修改此配置文件
#在文件的末尾增加以下字段: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 soft noproc 65535
* hard noproc 65535
#添加完成后,用戶需重新登錄,以便更改生效。
[root@nginx ~]# bash
[root@nginx ~]# ulimit -a #查看是否生效
準備兩臺服務器,一臺是剛才優化的Nginx服務器,另一臺隨意,可以提供web功能即可。
剛才優化過的Nginx服務器IP地址為192.168.20.5,另一臺服務器的IP地址為:192.168.20.2。
1)Nginx服務器配置如下:
[root@nginx html]# ls <!--nginx服務器的網頁根目錄如下-->
50x.html index.html test.png
[root@nginx html]# vim ../conf/nginx.conf <!--其防盜鏈配置如下-->
......................#省略部分內容
location ~* ^.+\.(jpg|gif|png|swf|flv|wma|wmv|asf|mp3|mmf|zip|rar)$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192.168.20.5 www.test.com;
if ($invalid_referer) {
#return 302 http://192.168.20.5/img/nolink.png;
return 404;
break;
}
access_log off;
}
......................#省略部分內容
<!--根據其防盜鏈配置,客戶端如果通過另一臺服務器提供的鏈接訪問該服務器的資源,將會得到404狀態碼-->
[root@nginx html]# nginx -s reload #重啟Nginx服務器,使防盜鏈配置生效
2)第二臺服務器的網頁文件如下:
[root@daolian html]# cat index.html #其超鏈接地址指向了第一臺Nginx服務器的test.png圖片
<a >lianjie</a>
3)客戶端直接訪問Nginx服務器的話,會看到test.png的頁面如下:
4)客戶端訪問第二臺服務器測試:
點擊超鏈接后,會看到以下頁面:
5)現在換另一種防盜鏈規則,再次進行測試:
[root@nginx html]# vim ../conf/nginx.conf #編輯其配置文件
location ~* ^.+\.(jpg|gif|png|swf|flv|wma|wmv|asf|mp3|mmf|zip|rar)$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192.168.20.5 www.test.com;
if ($invalid_referer) {
return 302 http://192.168.20.5/img/nolink.png; #將其重定向到img目錄下的nolink.png圖片
#return 404; #將返回404狀態碼注釋掉
break;
}
access_log off;
}
[root@nginx html]# nginx -s reload #重啟使配置生效
[root@nginx img]# ls /usr/local/nginx1.14/html/img #重定向的目錄下文件如下:
nolink.png
6)客戶端再次點擊超鏈接進行測試,會看到如下頁面:
對網頁的靜態頁面和php動態頁面都進行壓力測試的話,需要安裝部署LNMP架構,這里采用單臺部署的方式,部署過程請參考文檔:基于centos 7搭建LNMP架構
,若只是用來做壓力測試,MySQL數據庫可以不安裝。
部署LNMP架構過程略...
部署完成后,需要更改配置文件:
[root@nginx html]# vim ../conf/nginx.conf #編輯主配置文件
#在server{ }字段中添加以下內容
location ~ \.php$ {
root html;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scripts$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conf;
}
[root@nginx html]# pwd
/usr/local/nginx1.14/html
[root@nginx html]# cat test.php #網頁根目錄下test.php文件內容如下:
<?php
phpinfo();
?>
完成后,需要確保訪問192.168.20.5/test.php時可以看到以下頁面:
1)開始測試:
[root@nginx ~]# ab -c 500 -n 50000 127.0.0.1/index.html
#測試靜態頁面性能,一次請求500個數,共請求50000個數。
Requests per second: 2407.58 [#/sec] (mean) #Nginx服務器的吞吐量
#我們主要關注的是上述的返回信息,也就是Nginx服務器的吞吐量
#服務器性能越好,吞吐量越高
[root@nginx html]# ab -c 100 -n 1000 127.0.0.1/test.php #根據服務器性能選擇相應的數值
關于ab返回的其他信息解釋,可以參考博文:Centos 7.3部署LAMP架構動靜分離。
———————— 本文至此結束,感謝閱讀 ————————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