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R語言中向量加法和乘法運算的示例分析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在R語言中,不同長度的向量也是可以相加和相乘的,乘法的規則和加法類似
> x<- 1:4 > y<- 1:4 > z<- x+y > z
[1] 2 4 6 8
規則就是 x[1]+y[1],x[2]+y[2],x[3]+y[3],x[4]+y[4]
> x<- 1:4 > y<- 1:4 > z<- x*y > z [1] 1 4 9 16
乘法也類似
> x<- 1:4 > y<- 1:3 > z<-x+y 警告信息: In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z [1] 2 4 6 5 >
注意R返回了一個警告消息而不是一個錯誤消息, 因此這個操作實際上是被執行了的。
這一類的規則就是 x[1]+y[1],x[2]+y[2],x[3]+y[3],x[4]+y[1](因為y[3]就結束了,進入了又一次循環)
乘法規則類似
> x<- 1:4 > y<- 1:3 > z<- x*y 警告信息: In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z [1] 1 4 9 4
另外,所得的向量長度為最長的那個向量的長度
> x<- 1:4 > y<- 1:3 > z<- 2:3 > w<- x+y+z 警告信息: In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w [1] 4 7 8 8 > v<-x*y*z 警告信息: In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v [1] 2 12 18 12 >
但是這里出了一個問題,
> x<- 1:4 > y<- 1:3 > z<- 2:3 > x+y+z [1] 4 7 8 8 警告信息: In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x+z+y [1] 4 7 8 8 警告信息: In x + z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z+x+y [1] 4 7 8 8 警告信息: In z +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span > z+y+x [1] 4 7 8 7</span> 警告信息: 1: In z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2: In z + y + x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z*x*y [1] 2 12 18 12 警告信息: In z * x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z*y*x [1] 2 12 18 8 警告信息: 1: In z * y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2: In z * y * x : 長的對象長度不是短的對象長度的整倍數 >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沒有,難道我們的方法不對么
首先,加法和乘法運算,在沒有括號等其他優先級的情況下是從左至右依次算的
我們來看一下
> x<- c(1,2,3,4) > y<- c(1,2,3) > z<- c(2,3) > x+y [1] 2 4 6 5 > x+y+z [1] 4 7 8 8
> z+y [1] 3 5 5 > z+y+x [1] 4 7 8 7
所以說,不同長度的向量相加,順序也是很重要的。
補充:R語言向量_常用的向量運算
> 2+3 [1] 5 > "+"(2,3) [1] 5 > x<-c(1,2,4) > x+c(5,0,-1) [1] 6 2 3
這些都比較簡單,就是簡單的標量運算和向量運算,只不過是運算符可以放到前面,并且向量的對應元素需要相加罷了。
> x<-c(1,2,4) > x*c(5,0,-1) [1] 5 0 -4 > x<-c(1,2,4) > x/c(5,4,-1) [1] 0.2 0.5 -4.0 > x%%c(5,4,-1) [1] 1 2 0
對于這幾步的運算需要注意一下幾點:*運算就是向量對應元素相乘,和線性代數里面的矩陣相乘并不一樣。/運算就是對應元素相除就好。%%運算就是對應元素相除取余數。
> y<-c(1.2,3.9,0.4,0.12) > y[c(1,3)] [1] 1.2 0.4 > y[2:3] [1] 3.9 0.4 > v<-3:4 > y[v] [1] 0.40 0.12
這些都比較容易,一看就會,不做詳細解釋
> x<-c(4,2,17,5) > y<-x[c(1,1,3)] > y [1] 4 4 17
這個例子是想講元素重復是允許的
> z<-c(5,12,13) > z[-1] [1] 12 13 > z[-1:-2] [1] 13
帶負號的下標代表我們想要把相應的元素剔除掉。
用:運算符創建向量
> 5:8 [1] 5 6 7 8 > 5:1 [1] 5 4 3 2 1 > i<-2 > 1:i-1 [1] 0 1 > 1:(i-1) [1] 1
:運算符實際上就是為了得到一串等差數列,比較簡單,但是要特別講一下的是1:i-1和1:(i-1),這里面實際上及一個運算符優先級的問題,1:i-1是先計算1:i得到1 2,然后再減1得到0 1,而1:(i-1)是先計算i-1得到1后然后計算1:1,最后答案就是1.
這個函數也是用來生成等差數列的,具體用法看例子
> seq(from=12,to=30,by=3) [1] 12 15 18 21 24 27 30
這一段代碼表示從12到30生成等差數列,公差為3
> seq(from=1.1,to=2,length=10)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這個表示從1.1到2生成10個數的等差數列
調用的格式是rep(x,times),表示創建times*length(x)個元素的向量,這個向量是有x重復times此構成。
> x<-rep(8,4) > x [1] 8 8 8 8 > rep(c(5,12,13),3) [1] 5 12 13 5 12 13 5 12 13 > rep(1:3,2) [1] 1 2 3 1 2 3 > rep(c(5,12,13),each=2) [1] 5 5 12 12 13 13
最后一個each表示向量中每一個元素重復的次數,一個個元素重復的,不再是整個向量重復。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R語言中向量加法和乘法運算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